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塞氏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塞氏综合征发病急剧,且易于复发,其病变可累及身体多数器官(如心、肺、神经、血管及胃肠等),为了提高疗效,笔者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兹作探讨以供参考。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1岁,最大56岁,平均34.9岁。 1.2 临床症状 口腔病变:口唇溃疡6例,齿龈溃疡1例,颊部粘膜溃疡1例,口唇及颊部粘膜溃疡1例;眼部病变:结合膜炎6例,虹膜睫状体炎2例,视网膜渗出1例;生殖器病变:阴唇溃疡7例,阴道溃疡2例。 1.3 临床诊断 白塞氏综合征的诊断各家主张不一,有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微型外架治疗急性第一掌骨基底骨折的使用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应用微型外架治疗急性闭合性第一掌骨基底骨折20例,男17例,女3例。I型(Bennett骨折)13例,II型(Rolando骨)折4例,III型骨折3例。所有病例均在C臂透视下复位骨折并应用Stryker Hoffmann 2 micro微型外架固定,如骨折移位明显或不稳定加用克氏针固定。术后早期开始功能锻炼。定期复查拍摄患指X线片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指间关节活动度(TAM法)及VAS评分。结果除2例男性I型骨折患者失访外,余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5~20(平均11.6)个月。18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平均7.6)w。用TAM法评价患者术后指间活动度,各型骨折患者随访时患指活动度优良率均为100%。与健侧比较:I、II和III型骨折患者TAM平均较健侧减少4.0%、8.4%和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关节无不稳定发生。结论微型外架治疗急性第一掌骨基底骨折方法可靠、创伤小、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以在急诊推广应用。并发症主要为日常生活不慎导致的针道感染和外伤后骨折再移位。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髓外硬膜内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6月~2009年12月期间治疗的23例髓外硬膜内肿瘤。肿瘤位于颈段2例,胸段16例,腰段5例。神经鞘瘤14例,脊膜瘤8例,神经纤维瘤1例。出现症状至确诊时间1月~6年。采用CTM诊断4例,用MRI诊断19例。术前JOA评分4~15分,平均8.7分。全部病例均以后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手术均完全切除肿瘤。随访6个月~13年,平均1年6个月。所有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均有明显改善或缓解,其中2例未完全恢复。术后半年时JOA评分12.7分(10~17分)。全部病例均未见复发,且脊柱稳定性良好。结论髓外硬膜内肿瘤易于误诊漏诊,临床可疑者,MRI或CTM检查可帮助确诊;后路全椎板切除或椎管后中央扩大开窗均可充分显露并彻底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34.
肛周湿疹是临床常见病,多继发于痔疮、肛瘘、直肠脱垂等疾病,病情缠绵难愈。笔者在临床上应用肛痒洗剂熏洗坐浴治疗本病4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5.
本文报导一例“胆囊切除、脾切除、胆总管十二脂肠吻合术”后一年行肝移植术、术后合并高位肠瘘病人营养支持。术后1~3天,采用PN。此期的供热量为(930±152)kcal/d。术后第四天开始肠内营养,给低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流质饮食,肠内供给热能由652Kcal/d起逐渐加至1150kcal/d,供氮量为0.24g  相似文献   
36.
肱骨远端波及关节面的粉碎骨折是肘关节的一种严重损伤,文献报道手术治疗的满意结果为55%~75%[1-3]。本文报告2001年1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15例C型(AO/ASIF)肱骨髁间骨折及随访结果,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1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7~73岁,平均42岁。C1型3例,C2型8例,  相似文献   
37.
目的:为临床提供一种更适合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方法: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18例,重建钢板治疗12例,将两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重建钢板组较锁骨钩钢板更容易诱发创伤性关节炎,且容易产生并发症。结论:锁骨钩钢板更适合于锁骨远端骨折的固定。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23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保守治疗脊髓功能恢复程度低,而手术治疗患者脊髓功能恢复程度较高。结论 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如合并一定的病理基础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预防足踝骨折术后伤口感染中的作用。方法:43例足踝部闭合骨折的患者随机分至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切口接受负压封闭引流处理,对照组术后切口应用常规方法处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距手术时间、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愈合时间、术后AOF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足踝骨折术后伤口早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能有效预防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掌侧2.4 mm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使用方法和疗效。方法从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本组对新鲜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在伤后两周内使用掌侧2.4 mm锁定加压钢板(或称锁定钢板)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随访的病例共48例,男20例,女28例。 AO分型:C1型10例,C2型14例,C3型24例。结果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相对长度与3.5 mm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关节面平整程度则2.4 mm组优于3.5 mm组,统计学差异有意义。关节的屈伸(96.3°±12.6°)、旋转活动(97.6°±13.8°);握力结果(72.3±10.6) kg。静息时疼痛分级与3.5 mm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活动时疼痛分级及DASH评分2.4 mm组优于3.5 mm组,统计学差异有意义。最终所有骨折均愈合,有3例发生并发症。结论掌侧2.4 mm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能有更好的复位质量,从而减少了患者术后活动时的疼痛。并使功能恢复更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