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髁突是下颌骨的一个重要生长区,以软骨内成骨的方式参与下颌骨的生长。髁突软骨属于继发性软骨,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受应力、药物等局部因素的影响。为了促进下颌骨的生长,各种外源性局部因素被用于改变髁突软骨的生物学环境,以刺激髁突的软骨内成骨过程。本文就外源性因素影响髁突生长改建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下颌骨发育不足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Herbst双期拔牙矫治对颞下颌关节位置关系的影响.方法:纳入15例恒牙列早期安氏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患者,一期矫治采用Herbst矫治器,然后拔除每位患者的4个前磨牙;二期矫治采用edgewise固定矫治器.在Herbst矫治器矫治前两周(T1期)、Herbst矫治器初戴入矫治时(T2期)、Herbst矫治器拆除时(T3期)及二期固定矫治器拆除时(T4期)分别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应用InvivoDental软件对CB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再对颞下颌关节间隙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1-T2-T3期,关节前间隙先减小后增大,关节上间隙、关节后间隙先增大后减小;T3-T4期,关节上、后间隙进一步减小,关节前间隙无明显变化;与T1期比,T4各关节间隙的变化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髁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在Herbst矫治开始时向前下移位,一期功能矫治结束时尤其双期矫治结束时几乎回到了治疗前的位置.  相似文献   
23.
FAU的碘化标记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125 I-氟-碘阿糖呋喃基尿嘧啶(FIAU)的性质及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利用Iodogen碘化标记法对氟脱氧呋喃糖尿嘧啶(FAU)进行标记,用Sep-Pak C18反相色谱柱进行纯化;观察^125I—FIAU的标记率、放化纯、体外稳定性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结果以Iodogen固相氧化法标记FAU,得到^125 I-FIAU,标记率为(63.12±5.01)%;产物经Sep—PakC18反相色谱柱纯化后放化纯为(98.60±0.52)%;^125 I-FIAU在PBS及人血清中37℃条件下稳定,24h后放化纯〉95.04%。生物学分布实验表明:标记物从小鼠血液中清除迅速,用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表示,0.5h为(4.33±1.00)%ID/g,2h下降为(0.77±0.06)%ID/g,至24h时基本清除完毕;肾脏是其主要排泄器官。结论Iodogen固相氧化法可以进行FAU碘化标记,得到标记率、放化纯及稳定性较好的”I—FIAU,该标记物主要经肾脏排泄。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单侧半椎板入路在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中的应用。【方法】经单侧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52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其中神经鞘瘤39例,脊膜瘤9例,神经纤维瘤4例。肿瘤位于颈段11例,胸段26例,腰段15例,其中哑铃型肿瘤6例。【结果]52例肿瘤均全切除,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恢复快。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症状,长期随访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或消失,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经单侧半椎板入路结合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手术创伤小,对脊椎后柱结构破坏少,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对椎管髓外硬膜下肿瘤的治疗是良好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25.
目的:发生于颈段椎管的神经鞘瘤可沿椎间孔向外生长,表现为颈椎内外交通性肿块,但多因早期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而就诊于神经外科。本文报告2例以颈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就诊于口腔颌面外科的颈椎内外交通性神经鞘瘤,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近期收治的2例以颈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内外交通性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与预后。结果:2例患者均以颈上部肿块为主要症状就诊,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内外交通性哑铃型肿块,采用颈后正中和颈外侧联合入路切除肿瘤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随访1a未见复发。结论:发生于颈椎的神经鞘瘤可表现为颈部肿块而脊髓压迫症状并不明显,详细的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具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26.
27.
颅脑手术后重症患者并发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重症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特点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2011年6月颅脑手术后并发真菌感染27例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颅脑手术后并发真菌感染者中,肺部感染12例,泌尿道感染8例,消化道感染4例,手术部位感染2例,血流感染1例;其中22例好转或治愈,病死1例,4例自动出院。颅脑手术后重症患者神志昏迷、广谱抗菌药物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各种有创性诊疗操作是感染的主要诱因。结论颅脑手术后合理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预防医院真菌感染的重要环节。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对于颅脑手术后重症患者且需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者,应预防性使用抗真菌药物;已并发真菌感染者应选用合适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治疗宜早期、足量、足疗程。  相似文献   
28.
双龙方配伍配比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验证中药双龙方配伍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方法:通过盐酸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大鼠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从生理层面(心电图)、病理层面(心肌梗死面积)和细胞分子层面(细胞酶学指标CK,LDH,SOD,MDA含量变化),观察单方以及双龙方不同配比预防给药对心肌缺血的拮抗作用.结果:各给药组均能改善心电图缺血指标、降低血清中CK,LDH,SOD,MDA含量及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但双龙方配伍高剂量组比其他组具有更好的效果,其中以3:7高剂量组效果最优.结论:药效学筛选结果表明,按照双龙方配比3:7高剂量对防治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研究不同热处理不锈钢摇椅弓的加、卸载应力及其力学性能.方法 ①将12 cm 0.018-inch的不锈钢圆丝弯制成4mm深度的摇椅弓,进行不同温度、时间的热处理.②不锈钢摇椅弓根据不同的热处理情况分为6组:热处理1、2、3、4、5组和未经热处理的对照组,每组50个样本.③用万能材料力学实验机测试各组摇椅弓加、卸载应力值.④在观察1、2、3、4周后分别测试各组不锈钢摇椅弓的加、卸载应力变化情况.结果 热处理1、2、3、4、5组和对照组摇椅弓丝的加、卸载应力-应变均呈近似的线性关系,无明显的平台期.热处理2、3、4、5组初始加、卸载应力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持后3、4周加、卸载应力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热处理1组初始加、卸载应力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持后1、2、3、4周加、卸载应力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持4周后,各组不锈钢摇椅弓的加、卸载应力值均有所减小,热处理2、3、4组的减小程度均低于热处理1组和对照组(均P<0.05),热处理5组的减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热处理的不锈钢摇椅弓加卸、载应力与热处理温度200~400 ℃均呈正相关(r=0.871、0.855,均P<0.05).结论 对于0.018-inch的不锈钢摇椅弓,在临床上进行热处理温度在200~400 ℃为宜,可使弓丝刚度增加.  相似文献   
30.
何建发  张健  黄洁平  伍军  刘纯钢  邓行江  何敏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2):1778-1780,1782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方法选取CAPD患者42例,慢性肾脏病4~5期非透析(CKD.non.HD)患者17例(HD组)及健康对照组16例,收集有关临床参数,采集外周血,检测CEC数目、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钙(Ca)、血磷(P)、清蛋白(Alb)、甲状旁腺素(PTH)、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计算残余肾功能(RRF)、溶质清除率(Kt/V)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对CEC与CCA-IMT及有关参数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 CAPD组及HD组CEC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APD组CEC较HD组明显升高(P<0.05)。CAPD组及HD组CCA-IMT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厚(P<0.05),CAPD组CCA-IMT较HD组明显增厚(P<0.05)。CAPD组、HD组、健康对照组CEC与CCA-IMT呈正相关。CEC是CAPD组CCA-IM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EC是CAPD患者AS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价CAPD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