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患者,男,61岁,因外伤致左耳后异物刺入8h于2007年5月28日急诊入院.患者不慎从房顶跌落至柴堆被一树棍自左耳后刺入,树棍体外残留有约50 cm,他人帮其截去体外大部分树棍后经由当地医院转入我院.伤后当时局部少量出血,疼痛,无听力下降及耳鸣,无口角歪斜及张口受限,无鼻塞及鼻出血.  相似文献   
42.
43.
小儿感染血清G-CSF变化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对1996年10月~1997年6月我院儿科151例感染性疾病进行G-CSF测定。并分析评价。 1 资料及方法 1.1 对象:秋季腹泻31例,支气管肺炎30例,新生儿感染(上感、败血症、脐炎、肺炎、化脑)22例,上感26例,病脑16俐,过敏性紫癜12例,非感染性疾病(手足搐搦症、脑积水、脑发育不全、癫痫、类风湿)14例。  相似文献   
44.
系统的回顾了骨髓中播散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及骨髓中播散肿瘤细胞的意义,认为骨髓中肿瘤细胞播散与肿瘤的临床分期、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患生存率有关。提出有关骨髓中播散肿瘤细胞的认知及对策。  相似文献   
45.
目的:为了评估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的疗效.方法:选用VBTIV患者62例,年龄40-65岁.经纯音测听、声阻抗测试均正常.选用丹麦Madsen公司2260型脑干诱发电位(ABR)系统测试.以短声刺激,刺激声为交替极性,扫描时间10ms,方波脉冲0.1ms交替短声刺激,感觉级75dBSL,最大输出为120dBpeSPL.叠加1000次,增益至1200次.滤波带通为100-2500 Hz,分别给予11次/s的常规ABR测试和51次/s的高刺激率ABR测试.左右耳分别检测.应用葛根素治疗15天后,再用同样方法复查ABR.结果:有51例患者参与了随访.以51次/s ABR与11次/s的ABR差值作为分析参数,治疗前后的组群对比,除了波I潜伏期两者无差异外(P>0.05),其余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治疗前均明显长于治疗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患者将自身的治疗相比,除波I外,治疗后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均较治疗前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刺激率ABR可以作为临床上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疗效评估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miR-524是否能够通过调节Egr1影响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方法 自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通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正常组织和增生性瘢痕组织中miR-524和Egr1的表达情况.获取原代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将其分为三组,分别转染无意义对照链(对照组)、miR-...  相似文献   
47.
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手术简化,疗效确切。但术后瘢痕挛缩易封闭造孔,以往术中常放置扩张管并保留3个月。为减轻患者带管痛苦,我们对7例患者施行不置管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正>贝尔氏面瘫(Bell palsy)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周围性面瘫,约占周围性面瘫80%,临床较为多见[1]。其发病率为15~40/100000,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者最多[2]。我科于2004年2月~2008年10月,对59例贝尔氏面瘫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重组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脂肪酸结合蛋白(rSj14FABP)免疫动物所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用rSj14FABP分别对昆明系小鼠、Wistar大鼠及绵羊进行3次免疫,于第3次免疫后2周,分别用40、600、及300条尾蚴攻击,于攻击后6~8周剖杀小鼠和大鼠,11周剖杀绵羊,观察各实验组的减虫率及绵羊免疫组的组织、粪便减卵率。结果在小鼠试验中,以BCG为佐剂进行皮内免疫获得33. 7%的减虫率(P<0.05),明显高于以 FCA/FIA为佐剂进行肌肉免疫所获得的减虫率4.7%(P>0.05)。用rSj14FABP皮内免疫大鼠,获得的减虫率为31.9%,但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用rSj14FABP皮内免疫绵羊,减虫率为59.2%(P<0.01),同时,自攻击后第6周至11周,绵羊免疫组粪便中平均每克虫卵数(EPG)分别比对照组减少23.6%~63.3%,第11周解剖时,肝组织EPG减少44.9%,小肠EPG减少69.6%,大肠EPG未见减少。结论rSj14FABP能诱导抗日本血吸虫攻击感染的部分保护作用,值得作为抗日本血吸虫候选疫苗抗原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0.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是一种顽固而痛苦的外耳疾病,多呈进行性软骨坏死[1]。发病人群虽然无明显的年龄分布,但高龄患者的耳廓软骨膜炎很少见。2004年6月我科收治1例90岁高龄的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90岁,主因右耳廓疼痛伴有分泌物渗出到当地医院就诊,经保守治疗近2个月后不见好转来我院就诊。就诊时外耳疼痛,夜间加剧,伴有全身发热反应。检查:见脓肿位于耳甲腔内耳轮脚处,表面充血(图1)。取脓液培养回报为绿脓杆菌。诊断为右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图1脓肿位于耳甲腔内耳轮脚处图2手术切口2讨论高龄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低、抵抗力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