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早产儿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感染是新生儿常见病,尤其是早产儿,病死率高,国外报道多数认为丙种球蛋白防治新生儿感染效果好,本大用国产静脉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ogloblinIVIG)预防性应用于早产儿,观察血清抗体水平及临床疗效。对象及方法:60例早产地为93年10月至95年2月,均用早产、低体重儿寄养住院,不包括极低体重儿,无窒息,硬肿,肺炎及败血症等合并症。随机分2组,各30例。IVIG组:男23例,女7例,胎龄33±2.5周,体重1780±2319,日龄4.5±1.5天;对照组:男21例,女9例,胎龄33±2.1周.体重1816±240g,日龄5.2±2.1天,两…  相似文献   
32.
应用微剂量肝素治疗危重患儿DIC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微剂量肝素治疗危重患儿DIC ,评价其疗效。方法 :将 4 4例危重症并发DIC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肝素治疗剂量不同随机分为 2组 ,微剂量肝素组 2 3例 ,常规剂量肝素组 2 1例。微剂量肝素组在确诊DIC情况下 ,应用肝素 10 μ/kg .hr,稀释后持续静脉滴注 ,常规剂量组在确诊DIC后应用肝素 6 0~ 12 5 μ/kg ,每 4~ 8h静脉点滴或皮下注射。两组其他治疗原则相同 ,观察两组治愈率。结果 :微剂量肝素组死亡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P <0 .0 5 ,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微剂量肝素治疗DIC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临床措施 ,微剂量肝素治疗DI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3.
本文用甲状腺片每日4mg/kg佐治20例新生儿重度硬肿症,治疗5~7日,结果显示佐治组体温恢复至正常,硬肿开始消退及完全消退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病死率显著下降,未发现甲状腺激素中毒反应,停用一周后查血清T_3、T_4、TSH均正常,故提出甲状腺激素短时间佐治新生儿重度硬肿症是安全、有效的,同时对新生儿硬肿症发生NTI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激素对烫伤后大鼠肺脂多糖受体 CD1 4 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对急性肺损伤和炎性反应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方法  采用 SD大鼠 30 %~ 35 %三度烫伤模型 ,分别于 2 4、48h活杀 ,留取肺组织检测 CD1 4 m RNA的表达 ;留取血标本检测内毒素、IL-4的含量。 结果  烫伤后治疗组大鼠肺内皮细胞 CD1 4 m RNA表达与非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大剂量激素组烫伤后 2 4h IL-4水平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大鼠在烫伤打击后 ,激素能抑制肺内皮细胞 CD1 4 m RNA表达上调 ,促进 IL -4的生成增加 ,对急性肺损伤及炎性反应综合征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不同缺氧方式与脑脊液一氧化氮 (NO)及缺氧性脑损害关系。方法 发绀大于 30min患儿 ,测血气分析 ,进行GCS评分 ,行腰穿测脑脊液一氧化氮 ,同时根据缺氧方式分为二组 ,7例持续性发绀 ;9例为间断性发绀 ,即发病早期进行过有效复苏而有过短期缓解。结果 二组血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分压无显著性差异 ;间断性缺氧组脑脊液一氧化氮水平 (2 5 1± 5 7) μmol/L显著低于持续性缺氧组 (5 4 0± 2 0 6 ) μmol/L ;而GCS评分则显著高于持续性缺氧组 [(14 8± 0 4 )分与 (13 3±1 4 )分 ]。结论 间断性缺氧可能具有下调NO的产生 ,使患儿脑脊液一氧化氮水平更低 ,从而减轻对脑神经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通过降低颅内压能否改善婴儿颅内出血周围大片脑水肿。 方法   13例颅内出血均伴有颅内高压婴儿 ,入院后即行头颅CT检查 ,分别测定邻近出血灶与远离出血灶的脑组织水肿区的CT值 ,应用甘露醇或同时行钻孔减压术 ,3~4d后 ,复查头颅CT ,测定对应部位脑组织的CT值。 结果  经降颅压干预后 ,远离出血灶的脑组织水肿区的密度值显著增高〔CT值 (2 0 5± 1 1)HU升为 (2 2 5± 1 5 )HU〕 ,而邻近出血灶的脑组织水肿区的密度则继续降低〔CT值 (17 3± 1 0 )HU降为 (16 1±1 4 )HU〕。 结论  CT值 (2 0 5± 1 1)HU左右的颅内出血周围的脑水肿区可进一步改善 ;CT值 (17 3± 1 0 )HU左右的脑低密度区仍继续加重。  相似文献   
37.
易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的几种疾病金可严纯雪病毒性肝炎为小儿常见病,但有些疾病易与病毒性肝炎相混淆,容易误诊。为吸取教训,将我院1992年8月~1996年6月误诊为病毒性肝炎的23例小儿疾病作如下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8例;年龄16...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百草枯(PQ)急性中毒大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的影响及肺损伤的肺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8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UTI组和PQ中毒后12、24、48h组及PQ+UTI 12、24、48h组,同时应用RT-PCR技术对各组大鼠肺组织中MMP-9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1)通过大鼠行为学改变及肺组织切片证实PQ急性中毒模型成立.(2)PQ急性中毒组早期肺组织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3) PQ组大鼠12、24、48h时肺组织MMP-9mRNA水平分别为(1.13士0.02)、(1.28士0.04)、(1.38士0.06),PQ组大鼠经UTI干预后上述各时段肺组织MMP-9mRNA水平分别为(1.05士0.03)、(1.09士0.05)、(1.12士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UTI可明显减低PQ急性中毒大鼠肺组织MMP-9mRNA表达水平,可能是其防治PQ致肺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9.
新生儿化脓性骨髓炎两例误诊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例1:男,8天,足月顺产。出生第8天于本院儿外科行会阴肛门成形术,术后大便通畅,无腹泻、腹胀,但一直发热,体温为38.5~40℃,R52次/分,哭声响,口吐白沫少许,两肺呼吸音粗,无罗音,心(一),会阴肛门无红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以新生儿肺炎转入新生儿科,查胸片正常,血常规:WBC20.2×10~9/L,L0.38,N0.62,先后用过青霉素、新青霉素、先锋霉素、氨苄青霉素,体温仍波动于38~38.5℃,入院第8天发现右上肢不能上提,肌张力略低,即摄两肩关节及右上肢X片,报告为正常,当时考…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