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9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目的研究常用药对甘草乌梅配伍后各类主要成分的定性及定量变化。方法TLC定性分析两味药中主要成分的变化,用容量法及HPLC测定两味药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配伍后乌梅中有机酸、甘草中甘草酸含量均较单味药中含量降低,同时甘草中黄酮类成分发生了异构化:异甘草苷在酸性水煎液中转变为甘草苷。结论不同比例(1:1~1:5)炙甘草与乌梅配伍上清液中有机酸的含量(以柠檬酸计)随甘草比例的增加而减少。配伍组上清液中均不含甘草酸,甘草酸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相似文献   
92.
国际国内都越来越广泛地进行中药研究,从不同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显示了中药在人类保健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和广阔前景。 目前,大量的研究报道和研究结果表明,对中药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在认识上实践上有较大的不同。许多学者,特别是欧美国家对中药研究的目的仅在于寻找新的化合物,为合成化合物的疗效与毒副作用间的难以解决的矛盾寻求出路,或者为某些疑难病症的治疗寻找合成化合物已难以得到的新的途径。这种设想无疑是可能实现的,因为中药是中医几千年来临床应用实践的结晶,有着丰富的内容可供开发。  相似文献   
93.
药物的甘味与归经、作用及化学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药性气味理论,我们已经作过一些探讨[中中药通报1981;(4):39、1987;(1):53、现代应用药学1987;(5):12]。甘味药在常用中药中所占比例较大,本文就甘味药与归经、作用及化学成分的关系进行了一些探讨,并从理论上作了一些阐述,现介绍如下。常用中药中甘味药的概况1.甘味药在460个常用中药中所占的比例:甘味药(包括兼有其它味者,以不同)在全部460味中药中有172味,占37.4%;从寒凉、温热、平性三类来看,平性甘味药61味,比例最高,为全部平性药的55.0%,其次为寒凉性甘味药和温热性甘味药,分别占常用寒凉药196味和常用温热药153味的33.7%和29.4%,  相似文献   
94.
本实验结果表明,益气药香附、活血药川芎、赤芍与黄芪、归尾配伍能明显抑制正常及“血瘀”大鼠血小板聚集及体外血栓的形成。对于凝血酶诱导的正常及“血”大鼠血小板聚集,益气药与活血药配伍呈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为中医”气血相关”理论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5.
<正> 1987年7月16~20日在上海举行了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国内29个省市的代表483名,还有来自日本、美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联邦德国、英国、奥大利、荷兰、加拿大、墨西哥、新西兰、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和香港地区的代表272名。正式代表共计755名。收到国内外应征论文2000多篇,选入会议论文集的共467篇,其中国内论文421篇,国外论文46篇。会上发言的共284篇,除大会特邀  相似文献   
96.
通过考证,认为今习用肉桂是《神农本草经》中的“菌桂”,不是《图经》中的“牡桂”,也不是《别录》中提到的“桂”。  相似文献   
97.
98.
关于高渗压葡萄溶液注射于刚从因巴比妥酸盐麻醉而苏醒之动物后,往往再引起麻醉之事实,业已承認达数年之久。这种反应现由Dhunér和Nordquist氏在人体上进行研究,他们观察到一个服用过量苯巴比妥后之复原病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研究当归芍药散精简方(FBD)多糖部位(P1)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H2O2所致氧化损伤后PC12及ECV304细胞的活力;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环磷酰胺损伤后小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200 mg/kg、400 mg/kg FBD多糖部位10%含药血清均能对细胞的氧化损伤起到显著的保护作用;200 mg/kg、400 mg/kg FBD多糖部位能显著降低氧化损伤小鼠脑内MDA的含量,有增加小鼠脑内SOD活性的趋势。结论:FBD多糖部位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这可能是其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作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