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2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该实验采用LC-MS对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原料中所含黄酮类成分的种类进行筛选,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AD)对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原料中黄酮类成分限量检查灵敏度比较,发现HPLC-DAD的检测限约为UV-Vis的1/100,即HPLC-DAD检测灵敏度更高。基于LC-MS筛选结果选用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为对照品,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0.4%磷酸-甲醇(50:5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60 nm。结果显示,此法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良好;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检测限分别为27.6,22.3,29.5 μg·L-1;平均回收率在88.3%~91.7%;基于10批次样品检测结果和仪器灵敏度,最终确定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原料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不得过2×10-5。该方法简便、快捷,可操作性好,可用于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原料中黄酮类成分的限度检测。  相似文献   
32.
该文旨在研究桂枝茯苓胶囊中17个成分的抗炎与免疫调节活性。主要选择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为炎症模型,考察17个成分的体外抗炎作用,ELISA法检测IL-1β,TNF-α,PGE2释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COX-2表达水平;选择脾脏淋巴细胞体外活化增殖为模型,考察17个成分的免疫调节活性,MTT法和Hoechst 33342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结果显示,在LPS诱导RAW264.7释放炎症因子模型上筛选出10个活性较强成分;在脾脏淋巴细胞活化增殖模型上筛选出10个活性较强成分。剔除重复成分,在上述2个模型上共计筛选出强活性成分15个。以上结果表明,这15个成分可能是桂枝茯苓胶囊抗炎、调节免疫,治疗相关疾病如盆腔炎等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3.
桂枝茯苓胶囊主要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枝茯苓胶囊是由桂枝、茯苓、牡丹皮、桃仁、白芍5味药材采用现代化技术制成的复方中药制剂。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桂枝茯苓胶囊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调节平滑肌、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子宫肌瘤、盆腔炎、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文针对近10年来桂枝茯苓胶囊在治疗子宫肌瘤、盆腔炎、痛经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主要新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4.
为了明确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盆腔炎和子宫肌瘤的主要药效成分,该研究基于分子烙印技术将桂枝茯苓胶囊中主要成分梯度敲除(分别敲除10%,30%,50%,70%,90%,100%)后,分别在离体子宫收缩、LPS诱导RAW264.7释放TNF-α、小鼠脾淋巴细胞(SPL)增殖及子宫肌瘤细胞增殖模型上考察桂枝茯苓胶囊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梯度敲除芍药苷、丹皮酚和苦杏仁苷,桂枝茯苓胶囊抑制离体子宫收缩作用逐步减弱;②梯度敲除没食子酸、桂皮醛、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茯苓多糖,桂枝茯苓胶囊抑制TNF-α释放作用逐步减弱;③梯度敲除没食子酸、芍药苷、桂皮醛、槲皮素和茯苓多糖,桂枝茯苓胶囊促SPL细胞增殖作用逐渐减弱;④梯度敲除芍药苷、丹皮酚、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白芍苷,桂枝茯苓胶囊制剂体外抑制子宫肌瘤细胞的作用逐渐减弱.该研究提示,上述成分可能是桂枝茯苓胶囊发挥治疗原发性痛经、盆腔炎和子宫肌瘤作用的重要活性基础.  相似文献   
35.
该研究根据药品注册的国际技术要求(ICH)、《中国药典》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中药提取液的技术要求"的补充说明》对残留有机溶剂和大孔树脂有机残留物的规定,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木通皂苷D原料中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苯、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苯乙烯、二乙基苯和二乙烯苯的残留量。以FID为检测器,高纯氮为载气,上述11种被测物在DB-wax固定相的开口毛细管柱中得到较好的分离,分析方法经验证,各被测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0.999 2~0.999 7),重复性好(RSD < 10%),平均回收率为80.0%~110%,各成分的检出限远低于限度浓度。该方法准确快捷,灵敏度高,适用于木通皂苷D原料中残留有机溶剂及大孔树脂有机残留物的检查。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主要成分含量变化对痛经模型大鼠、盆腔炎模型大鼠、子宫肌瘤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子烙印技术定量逐级敲除桂枝茯苓胶囊中主要成分(敲除比例为10%、20%、30%、40%、50%、60%、70%、80%、90%),分别观察对缩宫素所致大鼠痛经模型的扭体次数、潜伏期、子宫组织中ET-1及PGF2α的影响;对混合菌液加机械损伤造成的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的TNF-α、IL-2的影响;对雌激素负荷法所致大鼠子宫肌瘤模型的子宫重量、子宫系数及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水平的影响。结果:逐级敲除15个主要成分后药效逐渐降低,敲除10%-40%时,与模型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1),而敲除50%-90%时,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且药效比桂枝茯苓胶囊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没食子酸、芍药苷、丹皮酚等15个化合物可能是桂枝茯苓胶囊发挥治疗作用的主要效应物质基础,同时也为桂枝茯苓胶囊主要成分的质控含量范围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7.
目的:建立大鼠腰椎间盘突出模型,观察腰痹通胶囊(YBT)对该模型的药效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利用硅胶片模拟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大鼠L5神经根,建立大鼠腰椎间盘突出动物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腰痛宁胶囊0.16 g·kg-1)和YBT治疗3个剂量(0.17,0.34,0.68 g·kg-1)组,另设正常组,给药30 d后,检测大鼠左后肢压痛痛阈、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及神经根病理变化。结果:成功复制大鼠腰椎间盘突出模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后肢压痛痛阈明显降低(P0.05),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明显升高(P0.01)、神经根有明显病变;YBT 0.34,0.68 g·kg-1剂量组可以显著提高模型大鼠左后肢压痛痛阈、降低血清3种炎性因子含量(P0.05,P0.01)、改善神经根病变。结论:腰痹通胶囊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动物模型的症状及神经根病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考察异长春花苷内酰胺( strictosamide,STR)的抗菌、抗病毒活性,为其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试管法与平皿法测定其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0株菌株的体外抑制作用,并观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即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热毒宁对照组(生药剂量8.7g·kg-)及异长春花苷内酰胺低、高剂量(20,40 mg· kg -)组,每天ip给药1次,连续7d,末次给药后1h,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双球菌)菌液,观察小鼠7d内死亡情况;接种甲型流感病毒[A/PR8/34( H1 N1)]和乙型流感病毒(B/京防98-76)于MDCK(狗肾细胞),观察其体外抗病毒作用,并采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模型考察其体内抗病毒作用,即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热毒宁对照组(生药剂量8.7 g·kg-1)及异长春花苷内酰胺低、高剂量( 20,40 mg· kg-)组,每天ip给药1次,连续5d,于给药第1天以病毒尿囊液滴鼻感染小鼠,继续给药4d后观察肺部病变,作病理组织学检查,计算肺指数与抑制率.结果:异长春花苷内酰胺对标准大肠杆菌等7株菌株具有抑制作用,MIC均为5 g·L-1;质量浓度为10 g·L-1时,对肺炎双球菌等5株菌株的抑菌圈直径为13~25 mm;40 mg· kg -时可分别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存活率达70%和55%;其体外对甲型与乙型流感病毒的IC50分别为0.649,0.323 g·L-1;对甲型流感病毒所致的小鼠肺指数升高与肺组织病变亦有明显降低和改善作用,40 mg· kg -时的肺指数抑制率为39.8%.结论:异长春花苷内酰胺具有抗菌、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散结镇痛片对小鼠实验性痛经模型的影响。方法:制备正常小鼠离体子宫和催产素所致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以及雌激素与缩宫素联用引起小鼠扭体反应模型,观察散结镇痛片对其影响。结果:散结镇痛片6.4 mg.mL-1以上对小鼠离体子宫自发收缩具有显著抑制作用;1.6 mg.mL-1以上对缩宫素引起的小鼠离体子宫收缩具有抑制作用,并具有量效关系;0.32~1.28 g.kg-1能够显著降低缩宫素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具有量效关系。结论:散结镇痛片对小鼠离体和在体痛经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抗子宫平滑肌收缩而导致的组织缺血可能是其抗痛经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0.
诃子中诃子裂酸的两个新异构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诃子中2个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利用CD、IR、^1HNMR、^1H-^1HCOSY、^13CNMR、DEPT、HMQC、HMBC、NOESY及FABMS等技术确定了它们的结构。结果:化合物2的结构为:3(S)-羧甲基-4(S)-[(S)-羟基羧甲基]-5-羧基-7,8-二羟基-二氢香豆素,化合物3的结构为:3(S)-羧基-4(S)-[(R)-1,2-二羧基乙基]-5,6,7-三羟基-二氢异香豆素。2个化合物均为诃子裂酸(1)的异构体。结论:2个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异诃子裂酸(2)和新诃子裂酸(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