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OA)内侧间室软骨病损的MRI表现和关节镜手术后疗效的相关性及膝关节OA的关节镜手术适应证。方法对92例关节镜手术病例,其中男54例,女38例;年龄43~69岁,平均58.5岁。对患者膝关节股骨内髁和胫骨内侧平台软骨的MRI表现按ICRSMR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后12~30个月的随访,随访时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 92例92个膝关节,核磁共振显示关节软骨损伤Ⅳ级10例;Ⅲ级16例;Ⅱ级20例;Ⅰ级25例;0级21例,分级的均数为(1.66±1.303);术后Lysholm评分最高100分;最低64分,评分的均数(95.42±7.398)。术后Lysholm评分与ICRSMR分级相关系数r=-0.672,P〈0.05,统计学处理呈负相关。结论认为术前膝关节内侧间室软骨的MRI(1.5T)分级对膝关节OA关节镜手术指征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伤椎单侧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2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伤椎单侧置钉技术治疗62例,分别于术后3~5 d、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椎愈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的矢状位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35个月,平均18个月,无内固定装置松动或断裂情况出现。末次随访时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由术前的(25.7±4.1)°、(49.6±1.8)%、(93.2±1.8)%矫正恢复到(9.2±1.5)°、(87.6±2.4)%、(97.2±1.9)%,后凸畸形矫正率为(94.5±2.7)%,矫正丢失率为(2.3±0.7)%。脊髓神经功能均有1~3级的改善(除4例A级及2例B级患者)。结论伤椎单侧置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加强伤椎的固定强度及稳定性,并维持后凸畸形的纠正。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软骨病变的MRI表现与关节镜术后疗效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寻找MRI显示的膝关节软骨损伤程度和关节镜手术后疗效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膝关节镜手术适应征的指导。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4月用膝关节镜手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87例,男44例,女43例;年龄16~67岁,平均46.3岁。对患者膝关节软骨按ICRSMR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87例87膝均进行了术后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3个月。关节软骨损伤:4级30例,3级23例,2级20例,1级12例,0级2例,平均(2.770±1.138)级。术后Lysholm评分59~100分,平均(95.170±7.556)分。两者相关系数r=-0.152,P=0.1590.05,统计学分析无相关性,但有负相关趋势。结论:术前膝关节软骨的MRI(1.5T)分级不能作为关节镜手术指征判断的金标准,只是术前膝关节软骨的MRI(1.5T)分级高的患者术后疗效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用硬膜外穿刺针缝合急性撕裂半月板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急性半月板撕裂患者在关节镜下用硬膜外穿刺针和强生2号不吸收线进行半月板缝合,其中男18例,女4例;年龄17-42岁,平均28.4岁。对患者进行术后6—12个月的随访,随访时进行Lysholm评分、主观症状及查体检查。结果:Lysholm评分,术前46.72±13.46,术后89.43±18.21,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P〈O.01)。患者的主观症状及查体检查:无交锁复发.内侧间隙无疼痛,无内侧与后内侧关节间隙压痛,MeMurray试验阴性。术后未见血管、神经或肌腱损伤的并发症。也未见感染病例。结论:关节镜下用硬膜外穿刺针缝合急性撕裂半月板的术式具有简便、可靠、缝合强度大、疗效明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经伤椎椎弓根三椎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脊柱胸腰段因为解剖的特殊性,容易由传导暴力造成损伤,且胸腰椎骨折极易造成脊柱不稳及脊髓损伤,是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后路经伤椎上下椎椎弓根短节段间接复位固定(二锥四钉)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存在后凸畸形矫正不满意、伤椎高度恢复不佳、突入椎管内的骨折块难以复位及断钉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和关节镜手术后疗效的相关性,对膝骨性关节炎的关节镜手术适应证进行探讨。方法:2005年8月至2008年4月,收集86例关节镜手术病例,其中男44例,女42例;年龄46~67岁,平均56.3岁。对患者膝关节核磁共振片按ICRS MR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对患者膝关节站立位X线片按K/L评分(Kellgren Lawrencegrade)标准进行分级,对所有患者进行了术后随访,时间12~30个月,随访时进行Lysholm评分。结果:86例86个膝关节,核磁共振显示关节软骨损伤4级30例,3级22例,2级20例,1级12例,0级2例,分级的均数为(2.77±1.138)级;膝关节站立位X线片显示4级0例,3级24例,2级38例,1级17例,0级7例,分度的均数为(2.13±0.67)级;术后Lysholm评分59~100分,平均(95.17±7.556)分。术后Lysholm评分与ICRS MR分级的Kendall's相关系数为-0.089,P=0.317,无相关性;术后Lysholm评分与K/L分度的Kendall’s相关系数为-0.851,P=0.036,呈负相关。结论:术前膝关节软骨的MRI(1.5T)分级不能作为关节镜手术指征判断的金标准,术前膝关节软骨的MRI(1.5T)分级与患者术后疗效无相关性,而膝关节站立位X线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Oxford 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变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4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变患者,分为2组,A组(10例)给予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及常规治疗,B组(14例)给予患者单髁置换术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1年和3年行X线片检查及HSS评分,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术前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术后1年和3年疗效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年和3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单髁置换术具有创伤较小、恢复快、可以保存骨量、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功能恢复较好、能够保留本体感觉、髌股关节匹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喙锁韧带重建和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42例,分为2组:A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44.2±11.6)岁;采用解剖锁定钢板结合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B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5.6±12.4)岁;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所有患者为新鲜骨折,损伤至手术时间为24 h~7 d,平均72 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常规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内固定在位情况及测量喙锁间距,肩关节功能按照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6.8个月。两组骨折均愈合良好,无不愈合、感染等并发症。其中1例锁骨钩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锁骨钩周围骨折。术后1、3、6个月及内固定拆除后末次随访时,A组Constant-Murley功能为(90.6±6.2)、(91.8±4.8)、(94.7±3.6)、(97.8±1.2)分,均明显高于B组(74.8±3.4)、(78.4±4.4)、(82.2±2.8)、(94.6±3.6)分。A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21.6±2.2)周,明显短于B组的(25.8±2.5)周(P<0.05)。A组内固定取出术后喙锁间距(10.2±1.8)mm,同B组(9.8±2.0)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解剖锁定钢板组联合喙锁韧带重建治疗NeerⅡb型锁骨远端骨折无须暴露肩锁关节,术后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发生率低,并发症少,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