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57篇
综合类   1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椎斜位片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C形臂X线机以不同角度拍摄的尸体颈椎样本的斜位片观测颈椎椎弓根。在此基础之上不同角度的颈椎斜位片上观察术前拟行下颈椎椎弓根钉植入的患者颈椎椎弓根影象学表现。在这两个观测的基础上找到颈椎椎弓根及螺钉植入的最佳斜位片角度。方法选用干燥的人颈椎(C3~7)标本在C形臂X线机辅助下通过透视不同的斜位角度(40°、45°、50°、55°、60°)观测椎弓根。同时在颈椎标本观测的基础上,对拟行颈椎椎弓根螺钉植入患者术前摄不同角度的颈椎斜位片(45°、50°、55°)观测颈椎椎弓根的显示。两次试验都是观测椎弓根的长度及对侧椎弓根在椎体上显影的位置(把椎体3等分)。结果通过测量发现55°颈椎双斜位片对椎弓根长度的显示及对侧椎弓根位置显示与其他角度斜位片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55°双斜位片对术前颈椎椎弓根的判断及术中椎弓根钉植入准确性的判断是斜位片的最佳角度。  相似文献   
2.
解京明  劳汉昌 《云南医药》1995,16(4):281-282
Harrington及Luque系统的内固定取出术解京明,劳汉昌,李伟强Harrington及Luque脊柱后路内固定在临床应用广泛,许多患者需要取出内固定,未脱钩断棒的Harrington系统的取出非常困难。Luque系统的取出非常危险。目前未见国...  相似文献   
3.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巧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技巧和手术体会。[方法]2004年7月~2006年4月,在前期尸体标本操作的基础上,C型臂引导下采用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颈椎疾患15例。常规后路,术中显露侧块至其外侧缘,辨清上关节突关节面基底部上缘;选择侧块外缘内5 mm,上关节突关节面基底部下方3 mm处为进钉点,球磨去皮质。2 mm手钻开路并探子确认,保持与上终板平行并40°~45°内倾角。不攻丝置入3.5 mm皮质骨螺钉。[结果]除1枚C4螺钉未能成功外,共计置入C3~7下颈椎椎弓根螺钉86枚,平均螺钉长度(26±1.6)mm,CT下各钉内倾角度平均值37.9°±5.4°。术中2枚(2.9%)在开路时发生钉道活动性出血。术后CT示椎弓根壁损伤6枚(8.8%)。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相对安全,置钉成功的关键是手感。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Hoffa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Hoffa骨折的技巧及评价其疗效.[方法] 1999~2006年手术治疗12例Hoffa骨折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8~52岁,平均34.2岁.手术中取外侧切口或后方切口,骨折复位后,以松质骨螺钉由后向前或由前向后固定,对合并股骨骨折(股骨干,髁上一髁间)的患者同期处理.术后常规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时间8~2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2周.平均KOOS(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KOOS)膝关节评分95分.[结论] Hoffa骨折需积极处理,宜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自 1999~ 2 0 0 2年 ,我们用SrS(RF 2新生代 )加Cage(椎体融合器 )治疗 Ⅱ 度以上腰椎滑脱患者 14例 ,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4例 ,男 9例 ,女 5例。年龄最小 35岁 ,最大 6 8岁 ,平均 5 6 .2岁。其中椎弓峡部崩裂伴腰椎滑脱 11例 ,退行性腰椎滑脱 3例 ,合并骨质疏松 4例。滑脱部位L4节段 4例 ,L5节段 10例。滑脱程度按Meyerding分类法 ,Ⅱ 度 6例 ,Ⅲ 度 8例。14例常规腰椎动力性侧位X线片均表现腰椎失稳。2 手术方法采取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 ,行全椎板减压 ,病变部位椎间孔减压 ,神经根完全松解 ,切除滑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内旋技术在治疗伴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复发性髌骨脱位中的作用。方法 2007年2月-2011年4月,收治28例伴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男4例,女24例;年龄17~28岁,平均21.8岁。病程6个月~8年,平均4年。脱位3~10次。患者恐惧试验阳性,Lysholm评分为(51.64±3.79)分,Kujala评分为(56.89±3.79)分。滑车发育不良根据Dejour分型标准:B型11例、C型14例、D型3例;胫骨结节-股骨滑车沟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olear distance,TT-TG)值为(20.53±2.58)mm,髌骨倾斜角(patellar tilt angle,PTA)为(29.34±2.54)°。术中采用改良Fulkerson方法行胫骨结节截骨,并通过内移、内旋、抬高技术调整髌股关系,联合自体半腱肌腱解剖重建内侧髌股韧带。结果术后除1例切口轻度感染外,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27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27~74个月,平均41.8个月。术后患者均无髌骨再脱位,恐惧试验阴性。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Kujala评分为(88.97±3.06)分,Lysholm评分为(88.95±2.98)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t=—42.005,P=0.000;t=—43.122,P=0.000)。末次随访时TT-TG值、PTA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分别为(11.77±2.24)mm以及(7.99±2.5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32,P=0.000;t=29.533,P=0.000)。结论对于伴股骨滑车发育不良的复发性髌骨脱位,采用胫骨结节移位联合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可以恢复髌骨稳定性,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较好。尤其通过胫骨结节内旋技术可有效改善髌股关节对合关系和髌骨运动轨迹,增加髌股关节匹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大剂量氨甲环酸(TXA)应用于脊柱矫形手术尤其是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脊柱畸形患者共66例,术前凝血功能检查异常及长期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的患者共7例被排除,最终5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一期PVCR,其余患者均接受一期单纯后路矫形融合术,所有手术均由同一位医师主刀完成。患者被分为TXA组和对照组。TXA组中8例接受PVCR,18例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对照组中9例接受PVCR,24例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TXA组患者在切皮前20min静脉输入100mg/kg剂量的TXA,随后给予维持量10mg·kg~(-1)·h~(-1)的TXA直到切口关闭;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替代。统计患者的术中失血量、真实失血量、输血量等数据,并监测患者围手术期的凝血功能、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等,同时监测药物相关并发症,包括潜在的肝、肾功能损伤,上/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及癫痫等。结果:TXA组中接受PVCR的患者术中失血量(4219±1386ml)、真实失血量[(134.2±36.4)%]及输血量(2986±1458ml)均少于对照组接受PVCR手术的患者[分别为9906±5251ml,(332.9±191.8)%,6255±3401ml,均P0.05]。TXA组中接受非PVCR矫形手术患者的术中失血量、真实失血量及输血量也均小于对照组非PVCR矫形手术患者(P0.05)。TXA组中PVCR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PVCR减少57.4%,而非PVCR手术术中失血量减少39.8%,大剂量TXA减少术中失血的作用在PVCR术中更为明显。TXA组及对照组围手术期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TXA组中未出现上/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癫痫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大剂量TXA可有效减少脊柱矫形手术的术中失血与输血,尤其在PVCR手术中大剂量TXA的效果更为突出;大剂量TXA在脊柱矫形手术中的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径关节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3例患者,28个径关节跟骨骨折,根据足的X光片表现,将径关节跟骨骨折分为5型28个骨折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平均随访36个月(6~52月)术后疗效评定优良率达71%作者认为径关节跟骨骨折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应选择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9.
外固定支架结合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掌侧人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的手术指征及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3月~2005年3月,收治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28例,采用背侧外固定支架固定于功能位,掌侧入路以钢板或克氏针固定;骨皮质粉碎或松质骨压缩者予植骨。其中男21例,女7例;年龄18~54岁,中位年龄41岁。左侧4例,右侧24例。根据AO分型标准:C2型18例,C3型10例。合并月骨周围脱位1例。结果4例失访,24例获随访6~18个月,平均8.5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桡骨长度无丢失;掌倾角8~16°,平均11.2°,尺偏角19~28°,平均20.8°,均无丢失。按照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优16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87%。结论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以及闭合复位难以纠正者应手术治疗。掌侧入路固定能降低并发症,结合外固定支架可获满意复位及功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脊柱矫形内固定器械及脊柱外科矫形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脊柱侧凸患者接受此类治疗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同时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许多拟诊为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特别是青少年IS(adolescent IS,AIS)的患者被发现伴发有椎管内的病理变化,除了常见的Chiari畸形(chiari malformation,CM)和/或脊髓空洞(syringomyelia,SM)外、还有神经管闭合不全、脊髓纵裂、脊膜扩张、脊髓栓系等[1]。其中脊髓空洞较为常见,引起了外科医生的重视,但目前关于脊髓空洞的发病机制以及脊髓空洞与脊柱侧凸之间的伴发关系仍不清楚,是目前的研究焦点。近年来有学者基于临床或实验研究从不同角度与方面提出新的学说,但迄今仍未有一套完整的理论能圆满解释脊髓空洞的形成机制,故对伴发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弯患者的治疗仍存在较大争议。现针对伴发脊髓空洞的脊柱侧凸发生、临床特点、治疗研究进展等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