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周梁  褚琪平  俞华军 《中国骨伤》2021,34(9):808-813
目的 :比较人工骨与自体骨在复杂跟骨骨折异形钢板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60例复杂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异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按照植骨材料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男21例,女9例;年龄18~71(36.85±7.42)岁;SandersⅢ型19例,SandersⅣ型11例;采用人工骨植入。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20~69(37.26±7.38)岁;SandersⅢ型18例,SandersⅣ型12例;采用自体骨植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干燥时间、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B?hler角及Gissane角变化情况,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患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3~15(10.15±2.67)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9.32±12.43) min、(101.64±5.13) ml,对照组分别为(112.45±13.82) min、(119.01±5.26)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口干燥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术后3个月B?hler角分别为(14.19±2.47)°、(34.52±4.41)°,对照组分别为(14.08±2.35)°、(33.67±4.36)°;试验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Gissane角分别为(90.16±6.43)°、(131.45±9.83)°,对照组分别为(90.11±6.37)°、(130.87±9.24)°;两组术后3个月B?hler角、Gissane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B?hl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Maryland评分各项目评分、总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跟骨骨折异形钢板内固定术中,采用人工骨和自体骨在促进骨折恢复方面效果相当,且术后切口干燥时间、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相近,但使用人工骨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
2003年5月—2010年5月,我院采用股骨近段锁定钢板(LCP)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45~87岁,  相似文献   
3.
手法复位辅助手术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手法复位对消肿、简化内固定手术操作的临床意义。方法:2005年12月至2010年11月,采用先手法复位待消肿后再行延期手术治疗跟骨骨折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18~74岁,平均41.4岁;左侧20例,右侧22例。23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19例采用克氏针和空心钉固定。随访评价患者的平均术前、术后消肿时间,手术时间,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3个月。复位次日疼痛明显缓解,3~5d肿胀基本消退。术中复位简便,手术时间平均90min,术后4~7d消肿,术后未出现皮瓣坏死。术后B觟hler角平均(31±3.2)°,Gissane角(112±5.3)°,跟骨宽度(30.2±0.89)mm。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16例,良18例,中6例,差2例。结论:即时手法复位配合延期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加快术前、术后消肿,简化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4.
锁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98%[1],而锁骨中段骨折占所有锁骨骨折的90%[2]。本研究2000年12月—2009年11月分别采用保守治疗(非手术)和重建钢板、克氏针内固定疗法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243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牵引复位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肱骨髁上骨折好发于少年儿童,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有其独特优势。自1994年至2004年,作者采用在复位前合理放置体位结合牵引治疗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获得满意复位,方法简单又不加重血管、神经损伤,随访未发现畸形,功能恢复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