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1 毫秒
31.
目的调查住院病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状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5年10月~2007年12月我院2596例住院病人中96例MRSA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MRSA感染相关因素。结果MRSA感染主要发生于入住ICU时间≥2d,联合使用抗生素,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植入),住院≥20d,年龄≥60岁的病人。结论了解住院病人MRSA感染的危险因素,可使临床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以减少MRSA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32.
目的 了解自主呼吸试验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术后病人连续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自主呼吸试验后成功拔除气管插管的术后病人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实施缩唇-腹式呼吸,对照组实施自主张口呼吸,检测并比较两组拔管后1、20、200 min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观察组拔管1、20、200min比较,PaO2不断升高,PaCO2逐渐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10.03、70.77,P<0.05);其中拔管1min与拔管20 min比较PaO2差异无显著性(P>0.05),PaCO2、HR差异有显著性(t=10.844、7.458,P<0.05);拔管1min与拔管200 min比较,PaO2、PaCO2、HR差异均有显著性(t=3.973~9.317,P<0.05)。对照组拔管不同时间PaO2、PaCO2、H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拔管1min内PaO2、PaCO2及HR差异无显著性(P>0.05);拔管20min后PaO2差异无显著性(P>0.05),PaCO2、HR差异有显著性(t=3.973、6.537,P<0.05);拔管200 min后PaO2、PaCO2、HR差异均有显著性(t=2.117~8.867,P<0.05)。结论 自主呼吸试验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术后病人行缩唇-腹式呼吸,能有效提高机体的氧合状态,降低高碳酸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辅助吗啡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急性左心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和吗啡,分别监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组织灌注指标、临床表现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2h后各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5.83~13.54,P<0.01)。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辅助吗啡治疗急性左心衰竭,能迅速改善氧合和心功能,降低急性左心衰竭病人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4.
容量管理监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容量管理是危重病救治工作的重点及难点.现对各种容量管理的监测指标做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5.
①目的观察在传统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同时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的疗效。②方法2002-2004年23例SAP病人在接受传统治疗的同时行CBP,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模式,滤器为AN69膜,面积0.9m^2,均以前稀释法输入置换液,流速为2500~4000mL/h,血液体积流量130~180mL/min,所有病人均72h连续血滤。采用普通肝素抗凝。监测CBP前后病人症状体征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行动脉血气分析和APACHEⅡ评分,测血中内毒素水平。③结果CBP治疗后病人发热、心动过速、呼吸窘迫、腹痛、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t=3.27,P〈0.01);血清胆红素(T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淀粉酶(AMS)、尿素氮(BUN)、肌酐(Scr)明显降低(TB、AST、AMS:t=2.33~2.67,P〈0.05;BUN、Scr:t=3.48、3.57,P〈0.01);酸中毒、低氧血症纠正(HCO^-3:t=-2.65,P〈0.05;PaO2:t=-5.47,P〈0.01)。CBP治疗4h后,血中内毒素水平下降,24h后又恢复至治疗前的水平。23例病人中17例痊愈出院,存活率为73.9%。④结论在传统方法治疗SAP的同时行CBP,能有效救治临床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中药制剂对重症患者口咽部细菌去定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及其致病菌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采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共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使用口腔洗漱液的不同分为复方氯己定组和中药制剂组,每组70例。复方氯己定组采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中药制剂组采用中药制剂。2组均每6 h间断采用不同漱液清洁患者口咽部及声门下滞留物,再通过吸引管吸除。比较2组患者声门下滞留物的细菌学检查、机械通气时长、ICU住院时长、VAP发病率、28 d死亡率、致病菌种类及其分布情况。结果:中药制剂组机械通气后声门下滞留物菌落数明显少于复方氯己定组(P<0.05),对革兰氏阴性致病菌引起的VAP占明显优势(P<0.05);中药制剂组持续机械通气总时长低于复方氯己定组(P<0.05);2组患者VAP发病率、ICU住院时长、28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比较,中药制剂可有效去除口咽部及声门下细菌定植,有降低VAP发病率的可能,同时具备安全、有效、舒适度高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7.
急性肠系膜梗死包括肠系膜动脉和静脉均闭塞,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可高达50%-100%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急性肠系膜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术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相关危险因素,以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0月—2008年12月我院急症和择期手术后确诊为肺炎的406例病人的资料,用SPSS软件分析术后MRSA肺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确诊MRSA肺炎33例,检出率为8.12%,死亡8例,病死率24.2%。单因素相关分析筛选出术后MRSA肺炎发病的8项可能危险因素:年龄≥60岁、住院≥20 d、广谱抗生素使用〉10 d、颅脑手术、气管插管或切开(未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抑酸剂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住院≥20 d、广谱抗生素使用〉10 d、颅脑手术、气管插管或切开是术后MRSA肺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住院≥20 d、广谱抗生素使用〉10 d、颅脑手术、气管插管或切开是术后MRSA肺炎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综合预防才能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联合降钙素原(PCT)检测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直接收住重症医学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入住ICU后1h内留取血标本,收集患者每日的临床资料:以体温峰值(℃)、WBC(×109/L)、N(%)、CRP、PCT、微生物指标、影像检查结果作为观察指标列表。结果:观察组血清中PCT检测阳性率为97.3%,CRP检测阳性率为100%,PCT、CR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联合CRP检测阳性率及特异性高,故联合监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PCT和CRP含量可作为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早期较特异和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0.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ICU医护人员对疼痛、躁动和谵妄管理循证知识认知、来源及需求情况,为ICU管理者制订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方案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ICU医护人员对疼痛、躁动和谵妄管理的循证知识掌握问卷和知识来源及需求情况调查表对青岛市6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256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ICU医生和护士对疼痛、躁动和谵妄管理的循证知识的得分分别为(6.37±1.25)分和(3.98±1.60)分,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ICU类型的护士问卷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回答正确率较低的知识项目为"疼痛的管理""疼痛和镇静的评估量表"和"谵妄的危险因素"。医生和护士获取循证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同事经验交流、科室讲座和自学的方式。ICU医护人员对每日唤醒和呼吸同步知识、药物的选择和监测需求要求较大。结论 ICU管理者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疼痛、躁动和谵妄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