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46篇
  免费   1943篇
  国内免费   1222篇
耳鼻咽喉   209篇
儿科学   409篇
妇产科学   97篇
基础医学   1189篇
口腔科学   411篇
临床医学   2523篇
内科学   1677篇
皮肤病学   151篇
神经病学   347篇
特种医学   761篇
外科学   1777篇
综合类   5502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2284篇
眼科学   229篇
药学   2347篇
  19篇
中国医学   1973篇
肿瘤学   79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556篇
  2021年   771篇
  2020年   624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574篇
  2016年   406篇
  2015年   754篇
  2014年   1022篇
  2013年   1242篇
  2012年   1855篇
  2011年   2010篇
  2010年   1762篇
  2009年   1572篇
  2008年   1724篇
  2007年   1624篇
  2006年   1450篇
  2005年   1093篇
  2004年   804篇
  2003年   669篇
  2002年   452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2 毫秒
99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连翘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色谱柱为Nucleodur C18色谱柱(4.6 mm×250.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为88∶12),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25℃。结果乌索酸、齐墩果酸进样量分别在0.4265~4.2650μg(r=0.9997)和0.4624~4.6240μg(r=0.9999)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RSD为0.7%)和98.7%(RSD为0.8%)。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中药连翘的质量评价和控制。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文冠果壳乙醇提取物对动物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迷宫法、避暗法测定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Y迷宫法及Morris水迷宫法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微镜下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文冠果壳乙醇提取物显著减少侧脑室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致记忆障碍小鼠水迷宫实验的逃避潜伏期和避暗实验的错误次数,延长避暗潜伏期;文冠果壳乙醇提取物显著提高D-半乳糖合用Aβ(25-35)致记忆障碍大鼠Y迷宫测试中正确反应率,显著缩短Morris水迷宫测试中的潜伏期及游泳路程;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变性及脱落。结论文冠果壳乙醇提取物对Aβ(25-35)致鼠学习记忆障碍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对抗Aβ(25-35)的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检测白塞病(B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水平,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B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45例BD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PBMC培养上清IL-10和IFN-γ水平。结果①BD活动组PBMC自分泌IL-10水平明显升高,与非活动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活动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②PBMC分泌IFN-γ水平3组(BD活动组、非活动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患者PBMC分泌IL-10水平明显升高,增高程度与病情活动性相关,IFN-γ分泌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PBMC分泌IL-10水平对BD诊断和病情活动性检测均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94.
利塞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塞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临床比较研究,共入选病例48例。利塞膦酸组给予利塞膦酸钠片5 mg,qd;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1片,qd;每组均同时给予钙维D,咀嚼片1片,qd;疗程均为12 mo。结果:完成病例共46例,每组各23例。用药后腰椎和髋骨总骨密度,利塞膦酸组增加了(0.04±s 0.04)g·cm-2和(0.03±0.05)g·cm-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安慰剂组无明显变化,2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01)。利塞膦酸组用药后血骨钙素和I型胶原交联C端多肽分别下降(4±7)μg·L-1和(0.6±0.4)nmol·L-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不良事件2组各发生1例,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塞膦酸是一种疗效和安全性均良好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阿坎酸钙浓度.方法采用API 3 000 LC-MS/MS液质联用系统.Phenomenex Gemini C18分析柱(50 mm×3.0 mm,3 μm),流动相为10 mmol·L-1乙酸铵-甲醇(95∶5,氨水调pH至7.4),流速为0.2 mL·min-1.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离心,定量取上清液挥干,二氯甲烷洗后进样,按外标法定量.结果标准曲线在2~2 048 μg·L-1范围内有良好线性,最低定量限为2.0 μg·L-1,阿坎酸钙的保留时间为2.4 min,日内RSD<4.0%,日间RSD<11.6%,方法回收率为80%~104%,预处理回收率为83.6%~94.4%.结论本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等特点,适用于阿坎酸钙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生物利用度研究.  相似文献   
996.
百日咳杆菌毒素(PT)是目前无细胞百日咳疫苗中的主要保护性成分,其中PT的S1亚单位又是其主要的功能性亚基,具有免疫保护活性和多种毒性。在对多个S1突变体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研究后发现,其中的一个S1的双位点突变体(PTX-9K/129G)在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PT的毒性,有望成为理想的百日咳疫苗候补抗原。  相似文献   
997.
高脂血症致大鼠骨质疏松作用研究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用脂肪乳剂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初步探讨高脂血症对大鼠骨质丢失的影响。方法: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普通饲料组(NS组)和脂肪乳剂组(HFD组),每组9只,普通饲料喂养。普通饲料组予蒸馏水按5mL/kg灌胃,脂肪乳剂组予脂肪乳剂按5mL/kg灌胃,每日1次,连续20周。实验结束后心脏取血处死大鼠,分离血清测TC、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公式计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观察胫骨的骨形态学参数变化。结果:长期脂肪乳剂灌喂使大鼠TC、LDL-c水平升高和HDL-c下降(P〈0.01),胫骨上段骨小梁面积百分数、数量、厚度明显下降(P〈0.01),骨小梁分离度增加(P〈0.01),骨量显著丢失,荧光标记减弱,骨形成减少,红骨髓减少,白骨髓增加。结论:长期脂肪乳剂灌胃建立的高脂血症大鼠有明显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分析影响肌苷口服液澄明度的主要原因,并考察2%肌苷溶液在加热情况下和碱性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认肌苷口服液中的杂质,并通过测定2%肌苷溶液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来考察其稳定性。结果肌苷口服液中主要杂质为次黄嘌呤,2%肌苷溶液在60℃以下和弱碱性条件下较为稳定。结论次黄嘌呤和肌苷的析出是影响肌苷口服液澄明度的主要原因,2%肌苷溶液在70℃和80℃条件下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在pH值13.5时的降解符合零级动力学反应。  相似文献   
999.
纳豆激酶缓释片的制备及药物释放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纳豆激酶缓释片并研究其体外释药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直接压片法制备纳豆激酶缓释片,研究了不同骨架材料、HPMC用量、PVP用量、不同稀释剂、MCC用量对纳豆激酶缓释片体外释药速率的影响。结果:骨架材料和稀释剂的种类对药物释放有明显影响,释药速率随着HPMC和PVP用量的增加而减慢,而MCC用量的增加可加快药物的释放。结论:以HPMC与PVP作为混合骨架材料、MCC作为稀释剂,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HPMC,PVP和MCC的用量是影响药物释放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降糖灵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和血脂代谢的作用。方法用灌喂脂肪乳剂4周后,腹腔注射0.2%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的方法造成大鼠糖尿病模型后,用含生药量1 g/m l的降糖灵灌胃进行治疗,并同时用二甲双胍按1 mg/kg灌胃作为阳性药物治疗,1次/d,连续6周。实验结束后观察降糖灵和二甲双胍对大鼠体重、血浆胰岛素、蛋白组成和含量变化、血脂含量和组成变化以及肝糖原的含量变化等。结果各组大鼠的体重变化差异不大(P>0.05),二甲双胍和降糖灵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二甲双胍能降低胆固醇的含量,但是不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白蛋白、血浆胰岛素和肝糖原的含量。降糖灵可将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白蛋白、血浆胰岛素和肝糖原的含量,同时能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结论降糖灵组能有效地降低高脂高糖大鼠的血糖和血脂,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胰岛释放胰岛素、增加肝糖原的合成和改善脂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