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2篇
  免费   1038篇
  国内免费   837篇
耳鼻咽喉   153篇
儿科学   314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748篇
口腔科学   196篇
临床医学   1265篇
内科学   843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277篇
特种医学   369篇
外科学   1108篇
综合类   3308篇
预防医学   1273篇
眼科学   102篇
药学   1255篇
  12篇
中国医学   1149篇
肿瘤学   48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334篇
  2021年   389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94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242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547篇
  2013年   787篇
  2012年   1032篇
  2011年   1102篇
  2010年   975篇
  2009年   899篇
  2008年   919篇
  2007年   846篇
  2006年   852篇
  2005年   668篇
  2004年   478篇
  2003年   351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目的采用遗传基因工程方法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人白细胞介素12,探索其治疗肿瘤和慢性肝炎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已克隆的国人IL-12基因序列,利用内部核糖体切入位点(IRES)完成IL-12P35、P40双亚基共表达载体的构建,通过转染CHODHFR缺陷细胞,双抗夹心ELISA法筛选阳性克隆,MTX加压扩增,PCR检测其基因整合,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生γ干扰素实验检测其生物活性。结果获得了稳定高效表达人IL-12的工程细胞系,表达产物为70×103左右的糖蛋白。结论本研究得到的基因重组人IL-12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有强的诱导产生γ干扰素的能力和诱导活化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mRNA在乳腺患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30例乳腺患组织nm23—H1的表达.结果:①淋巴结阳性的原发灶组织nm23—H1 mRNAA表达明显低于淋巴结阴性的原发灶组织,Ⅲ期乳腺患组织nm23—H1 mRNA水平较Ⅰ、Ⅱ期的明显低.②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与nm23—H1 mRNA的表达有显著性相关.结论nm23—H1基因mRNA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在乳胰患转移过程中,nm23—H1 mRNA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重组风疹病毒外膜蛋白E1,用其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一种用于诊断风疹病毒感染的ELISA检测方法 .方法 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构建表达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风疹病毒外膜蛋白E1,蛋白纯化后作为包被抗原,用ELISA的方法 检测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风疹检测质控血清以及来自广西桂林的未知血清样本.结果 采用WHO用于风疹检测的质控血清对所表达的重组抗原的抗原性进行鉴定,通过试验,特异性、敏感性均为100%.用表达的抗原对来自我国广西的200份未知血清样本进行风疹病毒外膜蛋白抗体的检测,阳性率为93%,与文献报道的我国其他地区风疹病毒抗体阳性率基本一致.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表达了具有良好抗原性的风疹病毒外膜蛋白E1,为进一步研究风疹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翻译和修订无望抑郁症状问卷,并测试中文版的信效度。方法:用翻译的无望抑郁症状问卷和Beck抑郁量表对大学生进行两次测试。结果:①修订的无望抑郁症状问卷中文版的探索性主成分分析显示,无望抑郁症状问卷由8个因子组成,累计贡献率为62.733%,因素负荷为0.548~0.937;②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本问卷的8个因子可以合并成一个高阶因子,二阶因子模型是拟合度最优的模型;③各分量表与问卷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524-0.810之间(P〈0.01),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28~0.660之间(P〈0.01);④本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24,分半系数为0.7223,重测信度为0.8322。结论:修订的中文版无望抑郁症状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作为大学生的无望抑郁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05.
苦瓜抗兔动脉粥样硬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证实苦瓜蛋白有抗炎、抗氧化作用的基础上,在兔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上,研究苦瓜是否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新西兰兔分为3组,即正常组(正常兔饲料),AS模型组(正常兔饲料中含2%的胆固醇),苦瓜组(正常兔饲料中含2%的胆固醇和1.5%的苦瓜果肉)。90 d后处死动物,测定血脂及动脉壁总胆固醇含量,观察脂肪肝、主动脉粥样病变,综合评价苦瓜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结果:苦瓜组血清总胆固醇、LDL-C、血管壁总胆固醇均显著低于AS模型组,但TG水平与AS模型组差异不明显;苦瓜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苦瓜组粥样病变面积、内膜厚度、I/M比值及脂肪肝程度均显著低于AS模型组。结论:苦瓜果肉有一定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已经发现随着细胞内胆固醇酯的积聚,脂肪分化相关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本文进一步探讨脂肪分化相关蛋白干预细胞内胆固醇代谢的作用位点。 方法: Ox-LDL组为80 mg/L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C57BL/6J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同孵育,Ox-LDL+antisense组另加1 mmol/L脂肪分化相关蛋白反义寡核苷酸,在不同的时点取样,共观察4 d。使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观察细胞内胆固醇酯的改变;使用脂肪分化相关蛋白抗体间标法结合流式细胞术,观察脂肪分化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使用Ox-r[CL-3H]LDL和液体闪烁计数器观察细胞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摄入量的变化,并同时测定乙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活性。 结果: 72 h后,Ox-LDL+antisense组细胞内胆固醇酯(19.9±1.9)mg/g protein显著低于Ox-LDL组(46.6±3.4)mg/g protein。4 d观察期间,脂肪分化相关蛋白蛋白的表达量两组细胞都增加,从12 h时点开始,Ox-LDL组大于Ox-LDL+antisense组,在4 d时点,Ox-LDL组明显高于Ox-LDL+antisense组。两组细胞摄入Ox-r[CL-3H]LDL的量逐渐增加,但是,Ox-LDL+antisense组摄入量从1 d后明显低于Ox-LDL组,在2 d和4 d时点,两组差别仍有显著性。乙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相对活性从6 h到2 d表现为增加,在2 d时点,两组比较差别显著,Ox-LDL+antisense组的活性明显低于Ox-LDL组。但从2 d到4 d,乙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相对活性稳定。ACAT的活性与脂肪分化相关蛋白蛋白的表达量相关分析表明,Ox-LDL组R2=0.6176 (P<0.05),Ox-LDL+antisense组R2=0.8212(P<0.05)。 结论: 抑制脂肪分化相关蛋白表达能引起细胞摄入外源性脂蛋白减少和乙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活性降低,提示脂肪分化相关蛋白与脂滴的代谢功能密切相关,且乙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有可能是其潜在的位点。  相似文献   
107.
108.
目的研究细胞裂解法对单细胞PCR扩增效率的影响,寻求较好的细胞裂解方法.方法应用显微分离技术分离单个淋巴细胞,分别使用冻融变性和蛋白酶K裂解法处理单细胞,应用多重PCR同时扩增X染色体特异重复序列(DXZ1)和Y染色体特异重复序列(DYZ1)对单细胞进行性别诊断,比较其扩增效率.结果使用显微操作法获得80个男性淋巴细胞.采用冻融变性处理单细胞,40个淋巴细胞经多重PCR扩增后有32个产生DXZ1和DYZ1两条电泳带,正确率为80%.采用蛋白酶K裂解法,40个淋巴细胞经多重PCR扩增后均产生DXZ1和DYZ1两条电泳带,正确率为100%.两者的扩增效率有显著的差异性(χ2=6.81,P<0.01).结论 Rechitsky等的蛋白酶K裂解法比较简便,费时短,扩增效率高,适合细胞裂解及PCR扩增模板的制备.  相似文献   
109.
U.urealyticumisthesmallestprokaryoticorgan ismcapableofself replication.Thetinymicroor ganismcouldbeisolatedfromurogenital,placen tasandtherespiratorytractsofpreterminfants.Moreover,U.urealyticuminfectionmaybein volvedinnon specificurethritis(NSU),prostati tis,postpartumfever,infertility,pelvicinflamma torydisease,neonatalpneumoniaandevenchronic lungdisease(CLD)[1].ItisknownthatU.urealyticumlackscellwallstructureandcontains abundantmembraneproteins,butitspathogenicity isstillunknownclearly.…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对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该支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时间实验、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皮内刺激实验、细胞毒性实验、热源实验、过敏实验、体内植入实验综合评价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无溶血反应及凝血功能的改变,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无热源反应,支架材料中不存在致敏性物质;支架材料动物体内植入在初期有轻度的炎性反应,12周后炎性反应基本消失,未见炎性细胞浸润积聚现象.结论 表面磁性膜血管内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应用于临床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