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271篇
  免费   32496篇
  国内免费   25410篇
耳鼻咽喉   3326篇
儿科学   4013篇
妇产科学   5479篇
基础医学   44094篇
口腔科学   6089篇
临床医学   49088篇
内科学   53390篇
皮肤病学   3538篇
神经病学   20373篇
特种医学   131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8篇
外科学   36758篇
综合类   56596篇
现状与发展   79篇
一般理论   27篇
预防医学   21289篇
眼科学   10515篇
药学   36850篇
  349篇
中国医学   19097篇
肿瘤学   29881篇
  2024年   700篇
  2023年   4828篇
  2022年   9057篇
  2021年   17624篇
  2020年   13067篇
  2019年   11901篇
  2018年   12543篇
  2017年   10957篇
  2016年   10295篇
  2015年   15711篇
  2014年   19635篇
  2013年   17057篇
  2012年   25298篇
  2011年   28590篇
  2010年   17694篇
  2009年   13661篇
  2008年   18946篇
  2007年   19330篇
  2006年   19244篇
  2005年   18826篇
  2004年   12209篇
  2003年   11289篇
  2002年   9762篇
  2001年   8700篇
  2000年   9578篇
  1999年   10348篇
  1998年   6362篇
  1997年   6166篇
  1996年   4858篇
  1995年   4442篇
  1994年   3662篇
  1993年   2410篇
  1992年   3181篇
  1991年   2723篇
  1990年   2386篇
  1989年   2106篇
  1988年   1789篇
  1987年   1486篇
  1986年   1257篇
  1985年   1036篇
  1984年   594篇
  1983年   463篇
  1982年   300篇
  1981年   300篇
  1980年   223篇
  1979年   268篇
  1978年   109篇
  1977年   120篇
  1974年   127篇
  1973年   10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骨碎补是历代临床常用中药,具有疗伤止痛、补肾强骨、消风祛斑等功效。其主要含黄酮、苯丙素、三萜、酚酸及其苷等类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骨碎补具有抗骨质疏松、促进骨折愈合、促软骨再生、护牙健齿、保护肾功能、抗炎、防治中毒性耳聋、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开发前景广阔。本文对近年来骨碎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骨碎补的进一步深入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碳水化合物口服疗法和传统禁饮食方案两种不同的临床处理措施对于术后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8月入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科,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的非糖尿病患者共98例,将采用围术期碳水化合物口服疗法者作为观察组(50例),采用传统禁饮食方案者作为对照组(48例)。检测所有病例的术前、术后第1天及第3天的空腹血糖(FPG)及空腹胰岛素(FINS),并利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对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的FPG、FINS和HOME-IR等指标,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术后24 h通气、术后发热的发生情况的比较采用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和术后第1天FP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天FPG明显降低[(4.34±0.59)mmol/L vs (4.96±0.6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P=0.002)。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和术后第1天F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3天FINS明显降低[(45.39±13.55)mIU/L vs (51.18±9.34) m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P=0.033)。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HOME-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HOME-IR明显降低[(13.08±4.80)vs (15.03±4.11);(9.37±3.65)vs (11.30±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69,P=0.042;t=-3.99,P=0.033)。两组患者术后其他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术后24 h通气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76.0% vs 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两组患者在术后腹胀、术后发热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误吸。 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应用碳水化合物口服疗法较传统禁饮食方案,能有效减轻术后IR程度,促进术后康复进程,且不增加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4.
105.
狼疮抗凝物是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在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中检测狼疮抗凝物,对治疗方案抉择和疗效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无相关文献对狼疮抗凝物检测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总结,为加深对此类患者的认识,更好地帮助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进行合理的诊治和管理,现就有关流行病学、检测注意事项及检测结果在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价值和相关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6.
卤化天然产物特别是微生物来源卤化天然产物在生理和生物化学上具有重要作用,是抗生素类药物的重要来源,在控制病原微生物特别是耐药菌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现的放线菌、真菌及其它微生物来源的卤化天然产物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7.
108.
109.
目的 比较生物型与骨水泥型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DFNF)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7月—2018年6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DFNF患者128例,男性71例,女性57例;年龄61~84岁,平均72.7岁.骨折原因:跌伤75例,撞伤32例,高处坠落伤21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物型假体THA组(BPTHA组,n=64)与骨水泥型假体THA组(CPTHA组,n=64).BPTHA组行生物型假体髋关节置换,CPTHA组行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置换.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等围术期指标及住院时间.比较术前及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血清前列腺素缓激肽(BK)、5-羟色胺(5-HT)等疼痛因子水平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性反应指标水平;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PTHA组住院时间长于CPTHA组[(19.76±2.24)d vs.(15.37±1.71)d,P<0.05].术后6个月,BPTHA组Harris评分低于CPTHA组[(81.72±8.37)分vs.(86.68±8.85)分,P<0.05];术后12个月,BPTHA组Harris评分高于CPTHA组[(95.54±9.67)分vs.(90.72±9.12)分,P<0.05].术后6个月,BPTHA组血清BK、5-HT、SAA、CRP、ESR水平及VAS均高于CPTHA组(P<0.05);术后12个月,BPTHA组血清BK、5-HT、SAA、CRP、ESR水平及VAS均低于CPTHA组(P<0.05).BPTH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CPTH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THA、CPTHA均可应用于老年DFNF的临床治疗,但CPTHA近期疗效优于BPTHA,而BPTHA远期疗效优于CPTHA.  相似文献   
110.
The retroviral protease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is an excellent target for antiviral inhibitors for treating HIV/AIDS. Despite the efficacy of therapy, current efforts to control the disease are undermined by the growing threat posed by drug resistance. This review cover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studies o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HIV protease,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antiviral inhibitors, and recent studies on drug-resistant protease variants. We highlight th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of Dr. Stephen Oroszlan to fundamental knowledge about the function of the HIV protease and other retroviral proteases. These studies, along with those of his colleagues, laid the found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clinical inhibitors of HIV protease. The drug-resistant protease variants also provide an excellent model for investigat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evolution of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