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3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97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31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222篇
内科学   161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50篇
综合类   539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76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92篇
  2篇
中国医学   209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总结劳绍贤教授运用岭南道地药材治疗内外科杂病的临证用药经验,并加以推广。[方法]通过日常跟诊、记录典型病例、查阅相关文献,从经验方药方面论述劳教授运用岭南道地药材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其用药经验和自拟良方进行总结,并附验案加以佐证。[结果]劳绍贤教授根据岭南地理环境及岭南人体质特点,以传统中医药辨证与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相结合,临证善用岭南中草药治疗内外科疾病。湿热与毒互结所致慢性肝炎,当治以疏肝健脾、清热解毒,选用田基黄;湿热与瘀滞搏结所致慢性前列腺炎,当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选用广东王不留行;湿热气滞互结所致胃脘痛,当治以清热祛湿、理气止痛,选用救必应;湿温发热当治以透热解表、芳香化湿,选用土茵陈;热毒互结所致实热肿痛,当治以清热凉血解毒,选用肿节风;瘀滞所致胸胁痛,当治以疏肝和络止痛,选用铁包金配穿破石。验案一诊断为胃痞(脾胃湿热证)、胁痛(气滞血瘀证),治宜清热化湿、理气通瘀,方用"清浊安中汤合菖志"加减,方中重用铁包金和穿破石。验案二诊断为胃痞(脾胃湿热证)、牙痛(胃火炽盛证),治宜清热化湿、泻火消肿,方用"清浊安中汤合藿香"加减,其中重用肿节风治疗后均获得良效。[结论]劳绍贤教授针对岭南地域气候特点及人群体质,提出"湿热与滞、瘀、毒互结"之病机,因地制宜采用岭南道地药材治疗内外科杂病,临床疗效显著,其经验及验方值得推广以造福更多患者。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3月8日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并估计其潜伏期,为进一步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规律和制定区域性的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安徽省及其各个地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资料,采用空间自相关统计方法进行全局及局部聚集性分析,揭示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根据病例的暴露和发病时间,估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分布特征。 结果 安徽省共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990例,死亡病例6例,粗病死率为0.61%。自安徽省首例确诊病例以来,确诊人数迅速增多,2月6日出现单日最多确诊病例74例,而后逐渐下降。确诊病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91岁,主要集中在31~60岁(65.19%),男女比1.16∶1,具有一定的聚集性,1月22日至1月29日期间,具有湖北省暴露史病例占比高达75%,随后明显下降。截至3月8日,安徽省16个地市均有确诊病例报告,其中合肥、阜阳、蚌埠为本次疫情受影响较大的地区,病例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1月31日前,病例增长以湖北省输入病例为主,本土病例散在发生,随后逐渐转向本地接触传染扩散为主。Gamma分布拟合潜伏期效果较好,以此估计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5.64(95%CI: 5.11~6.22)d。 结论 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特征与其他省份基本一致,前期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随着各地复工、复产等各项工作的推进,需巩固疫情防控成效,积极防治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通过对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特征与时空聚集性进行分析,为河北省疫情防控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河北省2020年1月22日至2月27日COVID-19疫情数据,揭示该省疫情的流行特征;采用时空扫描的方法对疫情的聚集性进行分析。 结果 2020年1月22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报告首例COVID-19确诊病例,截至2月27日全省共报告COVID-19病例318例,其中包括湖北(含武汉)输入病例80例(25.16%),武汉输入病例69例(21.70%);全省病例男女比例为1.06∶1,30~69岁(70.76%);2月5日至2月10日为疫情高峰期,2月7日单日最高确诊24例,随后确诊病例逐渐下降,截至3月12日已连续14 d无新增确诊病例;河北省11个地市均发现COVID-19疫情,疫情覆盖范围达河北省82个区(县)(82/175,46.86%),其中疫情最严重的区(县)为唐山市迁安市(30例);11个地市均发生了聚集性疫情,共发现聚集性病例239例,其中110例(46.03%)是家庭聚集性传播导致。唐山市迁西县、遵化市及迁安市的时空聚集性最高,聚集时间为2月5日至2月15日(RR=15.69,LLR=61.75,P<0.01)。 结论 河北省COVID-19疫情为全人群普遍易感,早期以境内省外输入性病例(以下简称“输入性病例”)为主,后期以本地病例为主,全省聚集性疫情占2/3,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国家启动一级响应后,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随着复工复学的逐步推进和境外输入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增加,仍需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巩固疫情防控向好态势。  相似文献   
994.
佘新泽 《吉林医学》2014,(20):4463-4464
目的:分析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及策略。方法:选择42例鼻内镜手术后发生的鼻腔粘连患者,检查鼻腔粘连的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42例患者中发现鼻腔粘连前10天~9年有鼻内镜鼻窦开放手术史,其中2例鼻中隔偏曲矫正不彻底及8例合并鼻中隔偏曲前次未行矫正,7例中鼻甲下缘过长或中鼻甲肥大,4例钩突切除不彻底,6例下鼻甲骨质高拱型,2例患者术后未及时鼻腔清理换药。行鼻腔粘连松解术后,随访6个月~1年,42例术腔粘连均成功解除。结论:分析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后尽量避免,鼻腔粘连松解术可以很好的改善鼻腔粘连。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某三级甲等医院近三年来的医疗纠纷和医德医风投诉资料进行研究与讨论,分析和查找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影响医患关系的各种潜在风险因素,并针对风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即建立健全医保制度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处理机制,增强医务人员风险意识,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建立双向医患关系,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实现医患关系的风险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精神症状、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检测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清泌乳素(PRL)、睾酮(T)及雌二醇(E2)水平,并与42例非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比较;分析病例组血清性激素水平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数字符号测验、数字广度、语义流畅性测验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清PR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清PRL明显升高、T明显降低(P均0.05)。女性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清E2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血清PRL、T及E2水平与PANSS总分、及各认知功能测验评分无相关(P均0.05),血清T水平与PANSS中兴奋性、冲动控制障碍评分呈正相关(r=0.26,r=0.33;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异常,但与其病情和认知功能改变不相关;但血清T水平可能适用于其临床兴奋、冲动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997.
目的评估椎管解剖学重建在椎管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42例胸椎椎管内疾病患者采用后入路铣刀或微型咬骨钳沿双侧关节突内侧缘卸下一个或多个棘突椎板复合体,手术切除病变后,通过钛片钛钉连接回纳,重建胸椎椎管的解剖学结构。结果 42例患者的病变全部切除38例,次全切除4例,切除椎板数1∽4个,平均2.1个。2例手术过程中因铣刀头断裂改用微型咬骨钳,所有病例未出现硬脊膜破裂。术后随访3--16个月,平均12.4个月。三维CT复查见回植物固定良好,无椎管狭窄、畸形,骨性愈合,稳定性好。结论胸椎椎管解剖学重建方法简便,易于手术操作,对保持椎管的完整性,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系统评价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sTB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纳入纳洛酮对比安慰剂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个RCT,共2 3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早期疗效方面,纳洛酮组对比安慰剂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心率异常发生率优势比(OR)为0.30,0.21,0.43,95%可信区间(95%CL);P0.00001,血压异常发生率[OR=0.25,0.17,0.36,95%CI;P0.00001],高颅压控制率[OR=0.35,0.23,0.54,95%CI;P0.00001];②中期疗效:两组患者GCS评分、GOS评分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0 d GCS评分[OR=1.76,1.55,1.97,95%CI;P0.00001],语言、运动障碍发生率[OR=0.65,0.43,0.98,95%CI;P=0.04],重残率[OR=0.47,0.30,0.73,95%CI;P=0.0001];③随访死亡率:纳洛酮组明显低于安慰剂组,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OR=0.51,0.38,0.67,95%CI;P0.00001]。结论国内现有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纳洛酮在早期能有效降低呼吸异常、血压异常的发生率,还能有效控制颅内高压症状,在远期可显著改善患者GOS评分、降低死亡率。纳洛酮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NEDD4基因多态性与瘢痕妊娠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8-01~2019-09在该院就诊的4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结果分为瘢痕妊娠组和非瘢痕妊娠组,每组20例。抽取肘静脉血,提取DNA样本。对NEDD4基因的rs2271289、rs2303579、rs10518830位点进行测序。比较两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rs2271289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rs2271289位点TT基因型相比,CC基因型是促进瘢痕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OR=24. 00,95%CI:1. 74~330. 80);与rs2271289位点T等位基因相比,C等位基因是促进瘢痕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OR=3. 12,95%CI:1. 25~7. 78)。rs2303579和rs10518830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NEDD4基因rs2271289位点的CC基因型及C等位基因可能是促进瘢痕妊娠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特需医疗中心实施护理管家服务后对护理服务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 设立护理管家岗位,制定岗位职责及实行方案,制定考评方法及监督机制,将管家式服务贯穿患者入院-治疗-出院-院后随访全过程。结果 实施护理管家主导的护理服务模式后,科室的危重症护理技术、护理文书书写、消毒隔离、急救药品与器材、病区质量管理、患者满意度等明显提高。结论 在特需医疗中心试行开展护理管家服务能够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