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18篇
  免费   3230篇
  国内免费   1696篇
耳鼻咽喉   269篇
儿科学   629篇
妇产科学   132篇
基础医学   1989篇
口腔科学   744篇
临床医学   3949篇
内科学   2651篇
皮肤病学   338篇
神经病学   747篇
特种医学   11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863篇
综合类   8809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3998篇
眼科学   289篇
药学   3953篇
  35篇
中国医学   3195篇
肿瘤学   1497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64篇
  2022年   993篇
  2021年   1202篇
  2020年   1088篇
  2019年   605篇
  2018年   592篇
  2017年   986篇
  2016年   635篇
  2015年   1299篇
  2014年   1701篇
  2013年   2000篇
  2012年   3077篇
  2011年   3069篇
  2010年   2826篇
  2009年   2616篇
  2008年   2696篇
  2007年   2588篇
  2006年   2318篇
  2005年   1761篇
  2004年   1253篇
  2003年   974篇
  2002年   790篇
  2001年   642篇
  2000年   525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8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了解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维生素含量、氧化特性 ,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采用二次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制备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高压液相色谱测定其抗氧化物质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 ;连续监测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在 2 34nm的吸光度以测定其氧化敏感曲线 ;在血管内皮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培养后测定培养液丙二醛的浓度。实验成功分离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与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相比 ,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及总抗氧化能力明显减少 ,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6 5 %、39%和 2 4 % ,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延迟时间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37.5 % ,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值及氧化速率分别是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1 .7倍和 1 .2 8倍 ;培养液中丙二醛含量随加入脂蛋白的浓度和作用时间而增高 ,2 4h时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5 0mg组、1 0 0mg组、1 5 0mg组与相同剂量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组比较丙二醛显著增高 (P <0 .0 5 )。上述结果提示 :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能力下降 ,氧化敏感性增高 ,并促进内皮细胞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22.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病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分级的方法描述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以及53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者的内镜、病理组织学特点。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组219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内镜分级主要分布在Ⅱ~Ⅲ级,占59.8%。病理组织学分级主要分布在Ⅲ~Ⅳ级,占79.9%(r=0.1692,P=0.0122)。经治疗后4周~8个月间,53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内镜分级由治疗前的Ⅲ~Ⅳ级向Ⅰ~Ⅱ级转归,而病理组织学分级Ⅳ级为22.7%(r=0.3007,P=0.0287)。内镜分级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两者间均无相关性。结论本组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描述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以及疗效有不一致性。早期诊断以及近期疗效的判断不仅应依靠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所见,更应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23.
肱骨内上髁骨折致尺神经卡压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17岁,因右肘肿痛,活动受限30min于2005年6月1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30min前与同学扳手腕时突感右肘内侧疼痛难忍,逐渐肿胀,活动受限,右手各指无麻木。查体:右肘内侧肿胀明显,压痛,可触及骨擦感,右肘伸屈活动及前臂旋转活动受限,右手各指活动良好,感觉正常。X线片示右肱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探讨肛管腺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65年1月至2002年3月间收治的肛管腺癌共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女比例1.3:1,平均年龄52岁,中位年龄56岁。肛门出血、便条变细和肛门肿物是最常见的症状。36.7%伴有慢性肛周疾病史。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局部复发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各7例,肺转移2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和纵隔转移各1例。单纯手术组、单纯放化疗组、综合治疗组(腹会阴联合切除加术后辅助放化疗)和无局部治疗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是41,3%、20.0%、56.3%和15.0%,5年总生存率分别是34.4%、0、37.5%和0。结论 早期诊断是改善肛管腺癌预后的最基本保证,综合治疗是目前疗效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6.
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定向分化的影响。方法对人NSCs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行原代培养的同时,分别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神经生长因子(NGF)、维甲酸(RA)等因子,观察其对NSCs定向分化的作用。结果EGF培养的NSCs,克隆球形成慢且较松散,经血清诱导分化后,主要为星形胶质细胞,仅有少数神经元。而bFGF培养的NSCs则生长良好。在加血清诱导分化后,不同浓度bFGF培养的NSCs分化的细胞不同。bFGF与EGF共同培养的NSCs,其生长及神经球形成良好。在加血清诱导分化后,分化的神经细胞比例更接近脑内神经细胞的组分。NGF对神经球的形成无明显影响,但可促使其向神经元分化。RA使神经克隆球形成,可使NSCs直接分化为神经元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不同促细胞分裂因子对人NSCs的增殖及定向分化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7.
目前髋臼骨折多主张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还可减少或延缓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因此认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髋臼骨折治疗的金标准。Letournel曾经制订了髋臼骨折的病理解剖、X线检查方法和骨折分类。然而对于髋臼粉碎性骨折、波及关节面的移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20%甘露醇静脉滴注在鼻中隔矫正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80例鼻中隔矫正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术后每8小时静脉注射20%甘露醇125ml,对照组每8小时用双氯芬酸钠栓50mg纳肛。采用McGill疼痛评分法分别于术后不同时段观察患者疼痛情况以及鼻黏膜肿胀程度。结果用药后4~24h时间段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鼻内镜观察发现观察组鼻腔黏膜水肿明显消退。结论20%甘露醇静脉滴注用于鼻中隔矫正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可用于鼻腔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9.
人性化护理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通过倡导人性化服务理念,注重人性化护理管理,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可以更好地满足护理服务对象的需求,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升护理质量,增强医院竞争力,进一步体现护理人员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0.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中乙醇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中乙醇残留量.采用HP-5毛细管柱;柱温:100℃;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气体流速:N210ml/min,H240ml/min,Air375ml/min.结果表明:线性试验与精密度良好,回收率为96%~105%,RSD为5.6%,检出限为0.1μg/g.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医用透明质酸钠凝胶中乙醇残留量,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