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4篇
  免费   512篇
  国内免费   290篇
耳鼻咽喉   35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34篇
基础医学   285篇
口腔科学   120篇
临床医学   662篇
内科学   392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159篇
外科学   533篇
综合类   1363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404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511篇
  5篇
中国医学   482篇
肿瘤学   23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408篇
  2010年   390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医院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不同克隆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特征,为有效治疗和控制PDRAB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PDRAB进行分子分型,E试验法检测PDRAB各克隆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核酸测序确定PDRAB各克隆碳青霉烯酶基因型. 结果 90株PDRAB分子分型出现A、B、C、D、E 5种克隆,A、C克隆出现亚型,A、C、E克隆为主要流行株,分别占 70.0%、7.8%、l4.4%;各型克隆均对多黏菌素B敏感,部分流行克隆对米诺环素、阿米卡星敏感,其余抗菌药物均表现高水平耐药;A、C及C亚型克隆携带blaOXA-23、bla OXA-51和blaPER-1基因,A亚型、D克隆携带blaOXA-23和blaPER-1基因,B克隆携带blaOXA-51和blaPER-1基因,E克隆携带blaOXA-23、blaOXA-51和blaGIM-1基因,未发现携带blaOXA-24、blaOXA-58、blaIMP、blaVIM及blaSPM-1基因的PDRAB克隆.结论 医院PDRAB流行克隆存在多样性,各克隆耐药表型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有所不同,产生OXA-23酶和PER-1金属酶是该地区PDRAB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补充引起勃起功能障碍的病因之一:垂体萎缩,分析性腺功能不足导致激素水平低下与勃起功能障碍、性欲障碍的关系。方法:回顾2例因垂体萎缩导致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详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分析和治疗经过。结果:病例一在给予雄激素补充治疗后,勃起功能和性欲反应良好;病例二给予抗焦虑药、PDE5抑制剂和雄激素补充治疗后,除了患者自觉晨勃硬度较前改善外,性欲和同房成功率均无改善。结论:雄激素对性欲的产生和性功能的维持十分重要,但又不是唯一的因素,还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527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评价临床、内镜及活检三者在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我院10年间经肠镜诊断为UC的病例,分析其临床、内镜表现及部分活检资料。结果 527例确诊为UC,其中误诊34例,结肠镜诊断正确率为93.9%。UC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88%)、粘液脓血便(52%)。结肠镜表现以粘膜充血水肿(94%)、糜烂溃疡(75%)最多见,病变部位以直、乙结肠为主(51%),呈弥漫性、连续性分布。活检特征性表现为炎症程度重(49%),固有层弥漫性混合性炎细胞浸润(76%)、杯状细胞减少(71%)、隐窝扭曲(63%)、萎缩(47%)、隐窝炎(45%)、隐窝脓肿(36%)及绒毛状表面(39%)。结论 UC的诊断应强调临床、内镜及活检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4.
OBJECTIVE : To set up a 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 (TNBS)‐induced colitis model in the rat and to assess its value in research studie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METHODS : A 0.85‐mL enema containing 30 mg TNBS dissolved in 50% ethanol was instilled into the rat colon to induce distal colitis. Control rats were instilled with 50% ethanol or TNBS/saline alone. Macroscopic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the colon and myeloperoxidase (MPO) activity of the mucosa were evaluated. RESULTS : One week after the TNBS/ethanol enema, hyperemia, edema and ulceration of the colonic mucosa appeared with predominant infiltration of 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 in the distal colon. Four weeks after TNBS/ethanol enema, ulcers had healed macroscopically and lymphocytes and plasma cells became predominant. The tissue MPO activity increased on the first day after the TNBS/ethanol enema and this increase in MPO activity lasted for 3 weeks, but declined 4 weeks after the TNBS/ethanol enema. In contrast, macroscopic, histological changes and MPO activity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s in control rats within the first week. CONCLUSIONS : 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 ethanol‐induced rat distal colitis is an ideal model of IBD and may serve as a tool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athogenesis of and effects of pharmaceuticals on IBD.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的方法测定大鼠口服三拗汤后甘草次酸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 流动相为乙腈-水(含10 mmol/L甲酸铵), 90%乙腈等度洗脱, 流速0.3 mL/min, 柱温25 ℃, 进样量20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 SIM负离子检测模式, 甘草次酸和熊果酸(内标)定量离子分别为m/z 469.4和m/z 455.4。大鼠单剂量灌胃给予三拗汤浓缩液后, 经液-液萃取法对大鼠血浆样品进行预处理, 利用LC-MS法测定大鼠体内甘草次酸的血药浓度, 并采用DAS(ver.1.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甘草次酸的线性范围为5~10 000 μg/L, 最低定量限为5 μg/L, 内源性物质不干扰甘草次酸及内标的测定, 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和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结论] 本方法具有专属性强、准确度高、灵敏度好的特点, 可用于甘草次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尿激酶在治疗复杂性肺炎旁胸腔积液中的疗效。方法将48复杂性例肺炎旁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尿激酶治疗组和小剂量尿激酶对照组,大剂量治疗组26例,小剂量对照组22例。大剂量治疗组首次胸腔抽液后注入含25万u尿激酶的生理盐水20 mL,小剂量对照组给予含尿激酶10万u的生理盐水20 mL。比较两组胸腔积液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在规则抗感染的治疗下,大剂量治疗组平均胸液引流量(1840±100)mL、平均住院时间为(20.4±2)d,大剂量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小剂量对照组平均胸液引流量(1420±9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27.2±2)d,总有效率63.6%,比较两组平均胸液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无差异。结论胸腔引流后腔内应用大剂量尿激酶25万u,能显著增加胸水引流量,减少住院时间,疗效满意,且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联合应用专题研讨课(Seminar)和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CBT)的效果。方法在《老年护理学》课程中实施Seminar-CBT教学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的形式,在课程结束后收集学生对《老年护理学》结合Seminar-CBT教学法的态度和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结果 90.8%的学生认为Seminar-CBT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自身对老年护理知识与技术的掌握程度;87.6%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增进了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了合作性学习能力(93%),对学习资源的利用能力(94.1%)和解决临床实践问题的能力(98.4%);相较于传统老年护理学理论授课模式,92.4%的同学表示更喜欢Seminar-CBT教学模式。结论 Seminar-CBT教学法应用于《老年护理学》教学,操作性和可行性强,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老年护理学知识的综合能力,从而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p53凋亡刺激蛋白2 (apoptosis stimulating proteins of p53 2,ASPP2)、ASPP家族抑制成员 (inhibitory member of the ASPP family,iASPP)在宫颈癌发生中的意义及其与p53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SPP2, iASPP,p53在51例早期宫颈癌、53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I~III期 、48例CIN I期及45 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SPP2,iASPP与p53的相互关系。结果:p53阴性时,ASPP2在宫颈癌组、CIN II~III 组、CIN I组、正常宫颈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且CIN II~III组、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SPP在宫颈癌组、CIN II~III组、CIN I组、正常宫颈组中的阳 性表达率逐渐降低,且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53阳性时,ASPP2和iASPP在各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PP2和iASPP可能通过调 节野生型p53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参与早期宫颈癌的发生,ASPP2和iASPP可能成为治疗宫颈癌潜在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评价医院-社区一体化分级管理模式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探索社区老年高血压有效管理模式。方法:2013年6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长沙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218名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男121名,女97名),根据心血管风险分级,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个管理组(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对各组分别展开6个月医院-社区一体化分级管理。采用《HILL-BONE高血压依从性评估表》及自行设计的《血压监测登记表》,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就医依从性。结果:干预6个月后,血压控制率由22.9%提高至88.1%(P<0.01);与基线水平比较,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很高危组收缩压水平分别下降17,20和23mmHg(P<0.01),舒张压水平分别下降6,5和7mmHg (P<0.01);HILL-BONE高血压依从性由54.5%提高至87.4%(P<0.01)。结论:医院-社区一体化分级管理模式能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治疗依从性及合理用药率,值得在社区老年高血压病防治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有丰富腹腔镜及开放甲状腺手术经验者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4月由同组医师完成的75例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按手术先后次序分别纳入A、B、C组,每组25例,比较各组的手术频数、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放率、引流管引流量、并发症、住院天数。结果 A组手术频数为2.5例/月,B组为3.5例/月,C组为5例/月。3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肿块大小和手术方式等方面有可比性。A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和C组(P<0.05);A组的出血量显著多于B组和C组(P<0.05)。A组的引流量均显著多于B组和C组(P<0.05)。三组中转开放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拥有丰富腹腔镜手术及开放甲状腺手术经验者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致为25例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