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50篇
  免费   4941篇
  国内免费   3426篇
耳鼻咽喉   516篇
儿科学   768篇
妇产科学   233篇
基础医学   3001篇
口腔科学   881篇
临床医学   5795篇
内科学   4697篇
皮肤病学   635篇
神经病学   956篇
特种医学   1881篇
外科学   4470篇
综合类   15172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预防医学   5799篇
眼科学   461篇
药学   6937篇
  46篇
中国医学   5058篇
肿瘤学   1896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568篇
  2022年   1383篇
  2021年   1664篇
  2020年   1531篇
  2019年   858篇
  2018年   934篇
  2017年   1332篇
  2016年   980篇
  2015年   1774篇
  2014年   2412篇
  2013年   3081篇
  2012年   4420篇
  2011年   4957篇
  2010年   4752篇
  2009年   4040篇
  2008年   4172篇
  2007年   4119篇
  2006年   3780篇
  2005年   2899篇
  2004年   2122篇
  2003年   1738篇
  2002年   1337篇
  2001年   1364篇
  2000年   1092篇
  1999年   617篇
  1998年   416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11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6篇
  1941年   5篇
  193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Fas系统参与介导烧伤后心肌细胞凋亡及牛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Fas系统在烧伤后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牛磺酸的影响。方法选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Sham)、烧伤组(造成40%TBSAⅢ度烧伤)和牛磺酸保护组(烫伤后即刻腹腔注射牛磺酸400 mg/kg)。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RT-PCR检测Fas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Fas/FasL和Caspase-8/3蛋白表达和荧光法分析Caspase-3活性。结果烧伤组大鼠伤后6 h和24 h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8.96±2.10和18.67±2.48,较对照组(0.92±0.34)有显著性升高,Fas蛋白阳性表达指数分别为13.51±1.56和14.55±1.89,也显著性高于对照组(2.46±0.75);Caspase-3活性分别为1.38±0.16和1.96±0.71,较对照组(0.35±0.06)有显著性差异。烧伤组凋亡指数与Fas表达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r=0.86)。牛磺酸保护组细胞凋亡指数为2.14±0.68,Fas蛋白表达为3.71±0.82,Fas mRNA表达为0.17±0.03,Caspase-3活性为0.88±0.16,较烧伤组均有显著性降低。结论Fas系统参与了介导烧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牛磺酸对烧伤后心肌细胞Fas表达及其信号转导有较好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2.
5 106例剖宫产手术剖宫产率、指征及母儿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指征的变化以及指征与母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106例剖宫产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剖宫产率33.9%,剖宫产率逐年在增加,1995年为25.78%,2003年为43.8%,2004年为40.91%,前后5年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中以社会因素及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增加显著,两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剖宫产的上升,围产儿窒息及死亡率并没有明显下降,且在择期剖宫产手术中,子宫切除率及产后出血率较阴道试产后手术组为高。结论剖宫产并不是绝对安全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的升高并没有明显降低围产儿窒息及死亡率。并且,择期剖宫产术的母儿预后较临产后手术母儿预后为差。剖宫产率的上升因素中以社会因素及胎儿窘迫变化最大,因此,剖宫产率的增加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应引起广大社会和专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3.
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反相HPLC法测定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中替硝唑的含量,用加温加速实验研究该制剂的热稳定动力学。结果表明,替硝唑的热降解反应为一级动力学过程,在50、65、80、95℃时的降解速度常数分别为5.58×10-4、2.66×10-3、8.10×10-3、2.82×10-2d-1,为8.3年,半衰期为39.5年。  相似文献   
104.
烟叶硒蛋白对人红细胞的辐射溶血及自由基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察了烟叶硒蛋白对人红细胞60Coγ照射溶血的影响,发现硒蛋白对红细胞γ照射溶血有极好的预防效果,同时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法(ESR)发现硒蛋白对羟自由基有明显的清除作用,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在相同浓度下具有优于亚硒酸钠及不含硒的同类蛋白的作用,提示硒蛋白有更好的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105.
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105例抑郁障碍病人的双盲对照试验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评价国产氟西汀的抗抑郁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研究,分为国产氟西汀组57例(男性22例,女性35例;年龄40±s13a),口服氟西汀20mg,qd,阿米替林57例(男性27例,女性30例;年龄40±14a),口服阿米替林75mg,bid,疗程6wk。结果:氟西汀治疗抑郁障碍的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总有效率分别为85%及92%(P>0.05);氟西汀组的主要副作用有口干、便秘、恶心、心动过速等,但较之阿米替林程度轻且发生率低。结论:氟西汀的抗抑郁作用与阿米替林相当,副作用少,服用方便。  相似文献   
106.
赖诺普利与依那普利对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92例原发性Ⅰ和Ⅱ期高血压病人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2组治疗。一组用赖诺普利,po,20-80mg/d,另一组用依那普利,po,10-40mg/d,疗程均为4wk。降压总有效率和降压幅度:赖诺普利是89%和2.9/2.0kPa,依那普利是97%和3.1/2.1kPa,2药降压均显著(P<0.01),降压疗效相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9%和34%,其中最多是干咳。结果提示赖诺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7.
天然药物中硒的正交设计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天然药物中硒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应用正交设计法优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硒的分析条件,特别是混合基体改进剂和石墨炉工作参数的选择。结果:线性范围为5~100ng/ml,相关系数r=0.9994,相对标准偏差RSD<10%,用国家标准物质检验本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结论:本方法适合天然药物中硒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8.
胃癌D17S261和D17S799位点二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稳定性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二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稳定性〔DRS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了D17S261和D17S799位点二核苷酸重复序列不稳定性.结果胃癌总DRSI发生率为34%(17/50),其中高中分化腺癌DRSI阳性率(667%,10/15)显著高于低分化癌(194%,6/31,P<001);肠型胃癌DRSI阳性率(556%,10/18)显著高于胃型胃癌(20%,6/30,P<005),DRSI与胃癌部位、大小、浸润、分期、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结论DRSI在胃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与腹膜炎发生相关的毒力因子。方法 :40株临床分离菌分别以腹腔接种方式感染小鼠进行毒力试验 ,以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和α -淀粉酶 (AM)活力为表示菌株毒力的指标。结果 :白念菌体外测得的芽管长度分别与受染动物血清中ALT、AM含量呈正相关 (rALT=0 . 893,rAM=0 . 80 1,P <0 . 0 1) ,菌株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 (SAP)活力与血中ALT、AM水平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1) ,且经SAP特异抑制剂处理过的受染小鼠其ALT活性显著降低 (P <0 . 0 1)。结论 :白念菌芽管和蛋白酶均为其与腹膜炎发生有关的重要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10.
对离体不同时间血痕进行肉眼和扫描电镜观察,获得了血痕形态结构变化的初步认识.结果随时间延长,血痕逐渐干燥、龟裂,电镜下纤维蛋白网消失,其超微结构变化观察有助于血痕经过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