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84篇
  免费   770篇
  国内免费   433篇
耳鼻咽喉   61篇
儿科学   81篇
妇产科学   31篇
基础医学   390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843篇
内科学   596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139篇
特种医学   32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22篇
综合类   1735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479篇
眼科学   73篇
药学   779篇
  27篇
中国医学   794篇
肿瘤学   38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45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362篇
  2020年   330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406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593篇
  2011年   546篇
  2010年   490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418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46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活体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5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治疗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亲体部分肝移植术及术后监测临床生命体征、血生化指标,抗感染、免疫抑制、营养支持等综合方法,治疗肝豆状核变性5例。结果 供体术后顺利康复;患儿术后健康存活,至今分别为3(3例)、2、1年。肝脏功能、血铜蓝蛋白已恢复正常,正常饮食,均无复发。结论 活体肝移植可纠正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的肝脏病变及原有的代谢缺陷,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挽救其生命,是治疗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终末期肝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2.
儿童病毒性脑炎62例临床及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儿童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差异及脑脊液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 选取首都儿科研究所2 0 0 2年 1月至 2 0 0 3年 2月收治的 6 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 ,根据年龄分为A组 ( <3岁 )、B组 ( 3~ 6岁 )、C组 ( >6岁 ) 3组。 ( 1)分析不同年龄组临床表现特点。 ( 2 )应用多重引物PCR方法对脑脊液进行病毒病原学检测 ,包括肠道病毒 (EV)、疱疹病毒 (HSV)Ⅰ、Ⅱ型、EB病毒、巨细胞病毒 (CMV) 5种。结果  ( 1) 3组患儿均有发热、嗜睡、烦躁、淡漠等症状 ;其他伴随症状 :A、B两组患儿中 2 4例 ( 6 2 5 % )伴有惊厥 ,C组中 2 2例 ( 95 7% )伴随头痛。 ( 2 )脑脊液病毒病原检测阳性者 39例 ( 6 2 9% ) ,其中EV 18例 ( 4 6 2 % ) ,HSVⅡ型 9例 ( 2 3 1% ) ,CMV、EB病毒各 6例 (各 15 4 % ) ,HSVⅠ型未检出。结论  ( 1)除发热、嗜睡以外不同年龄组病毒性脑炎患儿伴随症状不同。 ( 2 )应用多重引物PCR方法早期检测脑脊液病毒病原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93.
杀飞克对印鼠客蚤毒杀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杀飞克对印鼠客蚤的实验室毒效和现场灭效。方法 实验室用瓶膜法 ,现场用滞留喷洒法。结果  (1)当药物浓度为 6.2 5mg/L时 ,KT50 为 5 .75min ;当药物浓度为 12 .5、2 5、5 0、10 0mg/L时 ,KT50 分别为 3 .5 2、6.0 7、3 .13和 3 .0 5min ;(2 )当药物浓度在 12 .5mg/L以上时 ,2 4h死亡率均为 10 0 % ;(3 )药膜在室温和普通湿度下存放1年后 ,当药物浓度在 5 0mg/L以上时 ,2 4h死亡率均为 10 0 % ;(4 )现场灭效 :药物浓度 3 0 0mg/L对地面游离印鼠客蚤的 2d校正灭蚤率为 10 0 % ,15d校正灭蚤率为 82 .72 % ,3 0d校正灭蚤率为 91.2 4%。结论 杀飞克 10 %可湿性粉剂毒力强 ,现场灭效好 ,气味小 ,对人畜安全 ,可在控制家鼠鼠疫灭蚤中使用。  相似文献   
94.
介绍了一类具有高临界相转变温度(UCST)的热敏性高分子材料,并对其相转变机理、热敏性影响因素及表征方法做了讨论。UCST类高分子材料的热敏性受到相对分子质量、疏水基团、溶液中的质子受体/给体、电解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UCST类高分子材料与具有最低临界相转变温度(LCST)的高分子材料共聚后,可得兼具UCST和LCST特点的新型功能材料,拓展了热敏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利用PCR技术克隆了人类α-actin 基因的启动子(约450 bp).方法 将PCR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上,酶切鉴定后测序,并进行软件分析.结果与结论 序列分析表明,扩增片段虽然与GenBank里登陆的序列同源性仅为72%,但包含有完整的启动子元件和转录专一调节因子相应的识别序列.用去掉启动子的pEGFP-N1作为框架结构,尝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含人类心肌α-actin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α-actin-P.  相似文献   
96.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建设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础理论学科的知识创新与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密切相关,知识创新的技术平台建设主要依赖于学科发展方向、学术带头人、学科人才梯队和运行管理机制的建设。关注学术发展动态。拟定高起点、高水平的学科发展方向;根据科学发展趋势,选拔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学科带头人;瞄准科学前沿,建立多层次、结构优化的学科人才梯队;创新管理模式,实行科学化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是保障知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7.
饮酒量与血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每日酒精摄入量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应用青岛港健康研究的基线数据,以2000年青岛港全体在职和退休职工,且年龄在18~54岁者为调查对象,并按日酒精摄入量0、<5 g/d、5g/d~、10 g/d~、20g/d~、40g/d~、≥60g/d分为7组,采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酒精摄入量依据饮酒种类折合计算获得,其他指标均按《心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手册》规定获得,结果按性别年龄分层后,单因素分析和协方差调整后结果显示,除18岁~组外,当各年龄组酒精摄入量≥20g/d,随着洒精摄入量的增加,SBP和DBP均有升高的趋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调整后显示,酒精摄入量≥20g/d组及其以后各组患高血压病危险性增加,结论酒精摄入量≥20g/d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8.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减低大鼠体内脂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Candesratan对大鼠脂肪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W istarKyoto大鼠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口服Candesartan(10 mg.kg-1.d-1)和安慰剂,每周监测摄食量和体重变化。17周后处死大鼠,收集附睾和肾周围脂肪组织并称重;同时分离附睾脂肪细胞,测量细胞直径,抽提并测定脂肪组织甘油三酯;测定血浆生化、胰岛素、瘦素和脂联素;通过RT-PCR测定附睾脂肪瘦素、脂联素和前脂肪细胞因子-1mRNA基因表达。结果:Candesartan治疗组大鼠体重和体内脂肪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附睾脂肪细胞缩小,细胞构成升高,但总细胞数无明显表化;两组间血糖和胰岛素无显著差异,治疗组血瘦素水平和脂肪组织瘦素mRNA表达均降低,而血脂联素水平升高、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增加,前脂肪细胞因子-1mRNA表达则无变化。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使脂肪细胞缩小,从而减少脂肪组织含量,同时增加脂联素的合成和分泌。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LRP15基因启动子区及第一外显子区的甲基化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了9例正常人、7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8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2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血液系统良性病患者骨髓LRP15基因启动子区及第一外显子区的甲基化状况;硫化修饰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及硫化测序验证了一例血液系统良性病患者LRP15基因启动子区及第一外显子区的甲基化。结果:AL患者LRP15基因甲基化阳性率(71.23%)高于正常供者及慢性白血病(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P15基因在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甲基化阳性率(55.56%)高于正常供者,硫化修饰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及硫化测序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结论:LRP15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与不成熟的白血病细胞有关,与血液系统良性疾病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慢性实验性肝损伤的影响及防治对策。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慢性肝损伤组及双利肝治疗组(双利肝组),每组10只。采用CCl4复合因素复制慢性肝损伤模型,4周末处死动物,取血检测血浆内毒素(E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2(IL-2)和白介素-4(IL-4),同时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①CCl4所致的慢性肝损伤组与正常大鼠组相比,血浆ET、血清ALTI、L-4水平明显增高(P<0.05),血清IL-2、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②与CCl4所致慢性肝损伤组相比,双利肝组血浆ET、血清ALTI、L-4水平明显下降(P<0.05),血清IL-2、IFN-γ水平明显增高(P<0.05)。③组织学观察:经双利肝治疗后肝脏组织学明显改善。结论CCl4所致慢性肝损伤大鼠存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后者可能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经双利肝治疗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下降,Th1/Th2比例得到调整,肝细胞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