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目的:评价应用颊脂垫的三明治修复技术,对同期修补由拔除上颌牙齿造成的上颌窦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2014年09月到2021年05月收治的上颌阻生牙患者7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中位数43岁。完善锥形束CT等相关常规检查后,全麻下给予阻生牙拔除,且采用以颊脂垫为主的三明治技术对并发的上颌窦瘘行一期即刻修补,对术后疗效进行前瞻性评估。结果:共计右侧口腔上颌窦瘘5例,左侧口腔上颌窦瘘2例,均为拔牙时并发,行三明治修补术后,全数修复成功(100%)。术后未诉上颌窦炎、伤口感染裂开等不良情况,随访1个月、3个月记录术区愈合良好。结论:利用口腔黏膜邻近瓣转移,并联合颊脂垫及脱细胞真皮的三明治修复技术,对口腔上颌窦瘘的修补效果稳定,愈合情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对比分析改良舌腭弓“L”形切口与传统口咽入路在治疗茎突过长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18年我科诊治的34例茎突过长综合征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口咽入路组18例(A组)和改良舌腭弓“L”形切口组16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患侧茎突长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B组在手术时间(t =0.247)、术中出血量(t =0.206)、术后住院天数(t =0.322)均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患侧茎突长度均在正常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215,P>0.05);短期随访两组均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改良舌腭弓“L”形切口可以有效截短茎突,较传统口咽入路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对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血清及尿液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方法:口服普萘洛尔治疗30例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口服剂量为0.5~2mg/kg/d。测量瘤体半径,采用四级评估法及患者父母反馈进行临床疗效评估。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12周血清及尿液中HIF-1α水平。结果:治疗效果:2例效果显著,11例好,14例较好,3例效果不佳。治疗前血清HIF-1α水平最高(31.462±7.458)μg/L,而服药后4周(21.454±5.489)μg/L和服药后12周(12.052±3.623)μg/L HIF-1α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后4、12周HIF-1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尿液HIF-1α水平最高(11.273±3.545)μg/L,而服药后4周(7.968±6.015)μg/L和服药后12周(2.369±1.563)μg/L HIF-1α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后12周HIF-1α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普萘洛尔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普萘洛尔能降低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患者外周血清和尿液中HIF-1α水平。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ike domain 7,EGFL7)在血清、尿液中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患者服药前以及服药后4、12周血清及尿液中EGFL7的水平,分析其与疗效的关系。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Ridit检验和F检验。结果:2例效果为优(17%),11例为好(46%),14例为良(29%),3例效果差(9%)。治疗前血清EGFL7水平最高(20.62±12.011)μg/mL,服药后4周(13.488±9.826)μg/mL和服药后12周(3.811±2.154)μg/mL,EGFL7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治疗前尿液EGFL7水平最高(13.373±0.621)μg/mL,服药后4周(9.584±0.659)μg/mL和服药后12周(2.358±0.597)μg/mL,EGFL7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清中EGFL7治疗前与治疗后12周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4周与12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尿液中EGFL7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12周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有效,可能是与降低患者血清及尿液EGFL7分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分析二膦酸盐颌骨骨髓炎(bisphosphonate 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BRONJ)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检查结果,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3—2019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被确诊为BRONJ的1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男6例 (37.5%),女10例(62.5%);15例有原发肿瘤,1例为骨质疏松。其中使用二磷酸盐(BPs)类药物时间<12个月4例(25%)、12~36个月8例(50%)、≥36个月4例(25%)。16例BRONJ患者的临床分期为Ⅱ期或Ⅲ期。使用BPs药物时间与BRONJ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BPs药物后出现临床症状到就诊时间与BROBJ分期之间比较、使用BPs药物时间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测量发现,BPs组在2个区域的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组和健康组(P<0.05),而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组和健康组之间骨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使用BPs类药物的时间越长,BRONJ的感染程度越重。骨密度差异表明,使用BPs药物后骨松质的骨密度明显升高,更容易发生颌骨骨坏死。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性与新疆地区部分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试验组为新疆地区NSCL/P患儿44例(维吾尔族12例,汉族32例);对照组为非唇腭裂患儿62例(维吾尔族26例,汉族36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对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 新疆地区汉族NSCL/P的MTHFR C677T和A1298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P >0.05;X2 =0.30,P>0.05);维吾尔族NSCL/P的MTHFR C677T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P >0.05),而MTHFR A1298C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0,P <0.01).结论 新疆地区汉族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多态性可能与NSCL/P的发生无关;维吾尔族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与NSCL/P的发生可能无关,而A1298C位点多态性与NSCL/P的发生相关,可能是NSCL/P发病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97.
无牙颌对兔颞下颌关节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牙列缺失后颞下颌关节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8只新西兰白兔等量分为四组,组为对照组,其余三组为实验组,将实验组动物的全口牙拔除,分别于术后1周、16周和26周完整取出双侧颞下关节,对其关节盘和髁状突分别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牙列缺失后关节盘及髁状突表面出现明显的退行性改变,其中16周组表现最为突出,主要有凝胶样物质掀起、剥脱,胶原纤维暴露,排列紊乱,关盘和髁突表面粗糙并出现微小裂孔。26周组关节盘和髁状突表面损伤表现明显减轻。结论牙列缺失可以引颞下颌关节表面出现退性行改变。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睑缘切口联合耳颞切口进行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内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53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采用睑缘下切口联合耳颞切口进行骨折复位及坚固内固定,观察术后患者面部外形、开口度、咬合关系、神经损伤、视力、眼球运动以及手术瘢痕等变化.结果 全部患者均Ⅰ期愈合,面部畸形明显改善;开口度、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得到改善;眶下神经及面神经损伤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并有部分患者完全恢复;没有出现因手术而导致的面神经颞支、眶上神经永久性损伤,术后部分患者面神经颞支有不同程度的暂时性损伤,1~3个月均完全恢复,无颞肌萎缩现象;无眼睑水肿、睑外翻、睑内翻出现;眼睑及耳颞部瘢痕隐蔽,不影响美观.结论 睑缘切口联合耳颞切口进行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复位与坚固内固定,不但术野显露充分利于复位与内周定,而且手术后瘢痕隐蔽,不影响美观,也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9.
额部皮瓣位置邻近颌面部,色泽、质地与颌面部相近,血管位置恒定、表浅,血供丰富而易于存活,抗压性能好,转移灵活,容易剪裁修整,因此常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皮肤缺损及鼻、眶周组织再造^[1,2]。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模型对舌癌患者放疗期间发生口腔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03年1月—2022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31例放疗的舌癌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288例和预测组143例。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模型对舌癌患者放疗期间发生口腔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O^R =3.250(95% CI:1.476,7.634)],肿瘤分期[O^R =2.941(95% CI:1.248,7.613)],口腔环境[O^R =0.210(95% CI:0.079,0.502)],是否手术[O^R =0.285(95% CI:0.113,0.663)],血红蛋白[O^R =0.323(95% CI:0.139,0.712)],血清白蛋白[O^R =0.353(95% CI:0.148,0.851)]是放疗期间发生口腔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XGBoost模型结果显示,口腔环境、手术、肿瘤分期、血清白蛋白、年龄、同步化疗、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为重要性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83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敏感性分别为88.24%(95% CI:0.729,1.000)、82.35%(95% CI:0.642,1.000);特异性分别为68.25%(95% CI:0.601,0.764)、69.84%(95% CI:0.627,0.786)。结论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XGBoost模型对舌癌患者放疗期间发生口腔感染的预测均有意义,两者预测效能相当。建立模型有助于筛选出口腔感染的高危人群,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口腔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