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1.
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 将332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男210例,女122例),分为儿童组31例(9.34%),青年组101例(30.42%),中年组114例(34.64%),老年组86例(25.90%)。其中289例经肠镜检查,43例经钡灌肠、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或手术探查。结果 289例经肠镜检查的病人均确诊;43例经钡灌肠、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或手术探查的病人,32例(74.42%)明确了诊断。本组资料表明下消化道出血病因依次为大肠癌(25.30%)、息肉(19、90%)、肛周病变(18.63%)、、结肠炎(17.17%),憩室(3.61%)等;息肉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痔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大肠癌在中年组、老年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果酱色或咖啡色血便多来自小肠及右半结肠,暗红色血便来自左半结肠。结论 大肠癌、息肉、肛周病变、结肠炎和路室等疾病为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年龄及性别与病因相关;便血的颜色与病变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12.
桂西地区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桂西地区幽门螺杆菌(Hp)对甲硝唑等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确诊为Hp感染患者的胃窦部黏膜标本进行Hp分离培养和鉴定,经鉴定后选择374株Hp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其对甲硝唑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及精确概率法分析Hp对抗菌药物耐药与患者性别、民族、疾病及年龄的关系.结果 Hp对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与患者性别、民族、疾病及年龄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对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耐药与患者性别、民族、疾病及年龄无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性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变化,探讨Hp引起慢性胃炎的致病机制。方法选择本院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96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4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2例,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浓度,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检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比较CSG和CAG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以及合并Hp阳性感染组和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变化。结果CAG组血清胃泌素低于CSG组(54.53±23.54)ng/Lvs(77.90±31.77)ng/L,(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组血清胃泌素高于Hp阴性组(86.34±34.35)ng/Lvs(62.53±38.25)ng/L,(P〈0.01);而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感染组和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无差异(P〉0.05)。CAG组血清生长抑素低于CSG组(106.24±28.31)ng/Lvs(132.19±25.86)ng/L,(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组血清生长抑素均低于同组的Hp阴性组(128.59+29.12)ng/Lvs(145.99±32.68)ng/L;(95.35±24.88)ng/Lvs(112.36±26.35)ng/L,(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生长抑素降低;但对于血清胃泌素,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升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下降,Hp感染并不能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低胃泌素状态。  相似文献   
14.
<正>原发性肝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消化系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原发性肝癌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主要与肝硬化、乙型和丙型肝炎病  相似文献   
15.
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fliximab是一直接针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嵌合性单克隆抗体,主要用于治疗克罗恩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随着对其研究的加深,Infliximab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in-fliximab临床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谈谈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学理论附院内科黄赞松中医药理论是在漫长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新中国成立后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学理论已取得可喜的成就。现代“科学方法”内容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现代辩证思维方法、现...  相似文献   
17.
应用REP-PCR对来自壮族和汉族各1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发现这些菌株按照基因型被分为两大类,但两种来源的菌株在两大类中的比例无明显差异,提示Hp临床分离株REP-PCR基因型与种族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 (CGA)胃粘膜的损伤程度与幽门螺杆菌 (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CagA)的关系。方法 将 13 0例HP阳性CGA患者分为CagA+ HP胃炎组 (92例 )、CagA-HP胃炎组 (3 8例 )两组 ,观察评定两组患者胃粘膜炎症的损害程度、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情况。结果 CagA+ HP组的胃粘膜炎症损害程度明显高于CagA-HP组(χ2 =16.765 ,P <0 .0 5 ) ;但两组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感染CagA+ HP患者 ,其胃粘膜炎症损害程度高。  相似文献   
1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成骨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特点及诱导条件下的成骨能力。方法抽取兔骨髓组织,梯度离心后,保留贴壁细胞传代,稳定传代后改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诱导培养液,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骨连接素、骨桥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等方法进行观测。结果原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7~8d左右即可长满,并可稳定传代,传代细胞5~6d即可传代。诱导培养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骨连接素、骨桥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合理的体外诱导培养后,符合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可为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提供自体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苦参素(OM)作用不同时间对人肝正常细胞L02的损伤作用或不良反应。方法体外培养人肝正常细胞L02;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OM作用不同时间后观察肝正常细胞L02细胞形态变化及增殖的情况。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OM作用时间在24h、浓度为0~2.0mg/ml时L02细胞的形态及数量无明显变化,当作用时间超过24h后,随着时间延长、浓度增加,OM实验组L02细胞收缩变小、与周围细胞分离、细胞核周围较多空泡样结构均越明显,细胞数量逐渐减少。MTT检测结果显示:①当作用时间在24h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OM浓度为0.5mg/ml、1.0mg/ml、2.0mg/ml时对正常肝细胞L02的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浓度为3.0mg/ml、4.0mg/ml、8.0mg/ml时对人肝正常细胞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其抑制率分别为8.48%、15.43%、51.72%;②OM 1.0mg/ml、2.0mg/ml、3.0mg/ml、4.0mg/ml、8.0mg/ml各浓度组作用于L02细胞48h和72h的抑制率分别为18.79%、26.06%、27.58%、31.52%、76.36%和33.20%、38.53%、41.82%、55.61%、89.95%。与24h相比较,作用48h、72h对正常肝细胞的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5或P<0.01)。结论 OM在低浓度短时间内对人正常肝细胞L02无明显损伤或不良反应,但随着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增殖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或不良反应,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