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目的 鉴定分析药品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可疑菌.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等文献,采用VITEK微生物鉴定仪对其鉴定,同时采用RiboPrinter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对其进行鉴定和溯源.结果 可疑菌与大肠埃希菌生化特性相符,限制性内切酶EcoR I的酶切图谱与RP数据库中的大肠埃希菌一致,并且与标准菌株相似.结论 RiboPrinter分型结果和分子溯源功能能有效的应用于药品可疑菌的检验.  相似文献   
22.
食源性致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筛查和检测备受关注,传统的生化鉴定方法存在耗时长和灵敏度低等缺陷,本文以原核生物核糖体小亚基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16S核糖体RNA测序和核糖体基因分型技术对4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鉴定和分型,结果表明:API-STAPH生化方法鉴定的准确率为93%,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准确率≥99%;全自动微生物核糖体基因分型系统将4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为22个Ribogroup.上述研究将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鉴定上升到“亚型”的高度,16S核糖体RNA测序和核糖体分型技术可为食源性致病菌的风险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3.
目的:考察国产胰酪胨大豆培养基(TSB)和改良马丁培养基(MMB)对微生物的促生长能力,为〈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培养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法和菌数平皿计数法,以BD公司生产的TSB为对照,对微生物的促生长情况进行考察.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所用国产TSB和MMB培养基在两种方法中对代表性微生物促生长能力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国药典〉无菌检查用培养基应与国际先进国家药典保持一致,采用TSB替代MMB培养基用于需气菌和真菌的培养.  相似文献   
24.
胃大部切除术后15年并发胃空肠结肠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9):126-126
胃空肠结肠瘘是胃空肠吻合或胃大部切除术后复发性溃疡的一种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通过胃镜、肠镜诊断优于钡剂造影检查。手术时需要切除瘘管及过大残胃,残留胃窦部应彻底切除。术前常规肠道准备,加强TPN、TEN,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5.
采用平板沉降法收集制药企业车间生产现场环境微生物,以了解药品生产环境微生物的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经过API生化鉴定方法、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鉴定.本次共收集沉降微生物106株,分为16个属19个种.其中,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结果显示,属的准确率为100%(19/19),有68.4%(13/19)的微生物菌株可直接鉴定到种.根据细菌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初步判断在工厂万级环境中,从应隔离的配料间和洗瓶间的采样点监测到的藤黄微球菌同源性较高,分析该工厂十万级环境可能随人流或物流受到同一株微生物交叉污染.  相似文献   
26.
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核心区微生物污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地区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微生物污染情况,评价企业微生物污染控制隔离体系的有效性,探索建立适合于我国实际的药品生产企业环境微生物鉴定和分型技术,为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完善微生物监控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化鉴定和16SrDNA测序技术,对上海地区13家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的核心生产环境(A/B或A/C级洁净区)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收集到药品生产环境微生物分离株共计265株,经过对不同洁净级别和微生物种类的分析,发现葡萄球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微球菌属细菌分别占全部分离株的52.7%、11.7%和10.5%。结论空气净化和物理隔离可以有效阻断大部分微生物的传播,但接触和操作引起的污染仍是生产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加强对无菌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7.
薏苡仁提取液对人胰腺癌细胞凋亡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背景:薏苡仁提取液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抗肿瘤治疗,但至今尚未见其单独应用于胰腺癌的报道.目的:观察薏苡仁提取液对人胰腺癌细胞凋亡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探索胰腺癌治疗的新途径.方法:以不同浓度薏苡仁提取液处理人胰腺癌细胞系PaTu-8988后,分别通过光镜观察、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原位标记(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经10μl/ml和20μl/ml薏苡仁提取液作用72 h后,PaTu-8988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光镜观察显示凋亡细胞变圆、体积缩小,Hoechst 33258荧光强染,TUNEL标记阳性.20μl/ml薏苡仁提取液作用24、48和72 h后,流式细胞仪DNA直方图上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细胞凋亡率呈时间依赖性,分别为7.1%±.6%、113%±0.3%和15.1%±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1.1%(P<0.01).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凋亡早期主要是线粒体结构的改变,后期则出现典型的凋亡征象,如核固缩、染色质凝集靠近核膜和凋亡小体形成.结论:薏苡仁提取液可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线粒体可能在早期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全反式维甲酸(a11-trans retinoic acid,ATRA)为目前用于临床肿瘤化学治疗的一种常用的诱导分化剂,近年来已被用于治疗消化道肿瘤并初显成效。大量研究表明ATRA的这种作用与某些消化道肿瘤基因表达的抑制、失活或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内镜下射频治疗术(RF)联合抑酸治疗Barrett食管(B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和病理证实的BE患者21例,行内镜下射频治疗,并于术后予抗反流和抑酸治疗,分别于术后1、6、12个月进行随访复查,评价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20例为1次治疗病灶完全清除,1例2次治疗病灶完全清除,12个月复查无一例复发。结论:应用内镜下射频治疗联合抑酸治疗BE的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宜在基层医院开展和普及。  相似文献   
30.
对一株从药品检验洁净室中分离得到的环境菌bd5进行系统分类鉴定。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bd5属于罗氏菌属(Rothia),与该属的7个种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因基因序列相似性皆大于95.8%而聚为一簇。虽然bd5与污泥罗氏菌(Rothia amarae)单独相聚,形成一个独立亚分支,但序列差异性达1.8%。生理生化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该菌不仅有罗氏菌"属"级的生化特征,还具有与其他种相区别的生化反应。综合形态学特征、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相似性及系统发育关系分析显示,菌株bd5可能为罗氏菌属的一个潜在新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