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9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并发代谢性肌肾综合征的确诊和治疗方法。方法: 密切监测肢体的缺血情况及肿胀程度,检测血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SGOT)、乳酸脱氢酶(LDH)及血钾的变化,反复查血肌酐、血尿素氮及血pH值的变化情况,一旦确诊,应及时作小腿骨筋膜室切开,动脉取栓术前、中、后应用碱化尿液和清除氧自由基药物。结果: 46例患者中有18例并发代谢性肌肾综合征,经处理后,有2例病死,病死率为11.1%;1例膝上截肢,截肢率为5.6%。结论: 尽快取栓,配以术前、术中、术后碱化尿液及清除氧自由基的药物,及时有效的筋膜室切开,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和截肢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24个相关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与皖北地区布加综合征(BCS)的关系,为BCS的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BCS患者(BCS组),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静脉血提取DNA,应用Agena MassARRAY SNP结合多重PCR技术、MassARRAY iPLEX单碱基延伸技术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通过检测延伸产物相对分子量对21个基因中24个SNPs进行分型检测,分析各基因型、等位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其中6个SNPs位点统计结果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18个SNPs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在BCS组及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CS组MTHFR C677T(rs1801133)基因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OR=2.769,95%CI:1.171~4.465,P=0.004)。结论MTHFR C677T(rs1801133)基因位点A等位基因可能是皖北地区BC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单纯抗凝和抗凝联合置管溶栓两种不同方法治疗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8例产后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抗凝治疗30例,抗凝联合置管溶栓38例,通过下肢深静脉造影来评价早期疗效,通过治疗后6~24个月随访情况来评价中期疗效。结果置管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组总有效率达86.84%,单纯抗凝组总有效率为53.33%。6~24个月内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c syndrome,PTS)发生率置管溶栓组为5.26%,单纯抗凝组为26.67%。结论 CDT治疗产后DVT可显著提高早期下肢深静脉复通率,并可有效降低PT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总结周围动脉瘤的诊断、外科和介入治疗体会。方法:20例周围动脉瘤患者,2例行腔内修复治疗,1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后者中损伤动脉管壁裂口直接修补3例,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11例、人造血管移植3例,股深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及动静脉瘘结扎1例;1例合并髂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者同时行髂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1例合并下肢缺血患者行胭动脉切开取栓,1例并发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者行切开减压术。结果i2例腔内修复治疗者一期治愈出院。18例手术患者,16例一期治愈出院;1例出现远端肢体缺血行动脉切开取栓后痊愈出院,另1例小腿骨筋膜切开减压者行二期植皮,并遗留部分腓总神经缺血症状。随访17例,随访时间4个月~5年(平均15个月),均未发现肢体远端明显缺血症状和动脉瘤复发。结论:周围动脉瘤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腔内修复治疗周围动脉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5.
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手术联合腔内技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初步经验。方法: 对48例下肢DVT患者采取腔静脉滤器植入、股静脉切开取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内置支架以及暂时性动静脉瘘等方法治疗。结果: 随访1-38个月,26例肢体肿胀消退,无浅表静脉怒张,11例肢体轻微肿胀伴浅表静脉扩张,3例肢体肿胀稍消退,症状有所减轻,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无肺栓塞发生,无滤器内血栓残留。1例术后1个月对侧肢体发生DVT。结论: 本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是治疗下肢DVT较好的选择,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总结肾下型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25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分别行传统外科手术19例,腔内修复术4例,非手术治疗2例。结果: 23例施行手术,死亡2例,均为AAA破裂急诊手术者,其中1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术后死于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另2例AAA破裂患者因病情危重未治病死。围手术期死亡率为8.7%,其中择期手术为0,急诊手术为50%。随访18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无动脉瘤复发,无吻合口假性动脉瘤,无吻合口破裂出血,手术后人工血管通畅。腔内修复术患者支架无移位,通畅,无肠缺血、无内漏发生。结论: 手术切除腹主动脉瘤疗效是满意、安全的。腔内治疗特别适用于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总结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介入治疗联合手术取栓的经验。方法: 对46例Cockett综合征并发DVT患者采取腔静脉滤器植入,股静脉切开取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内置支架。结果: 术中发现左髂静脉均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随访1~36个月,肢体肿胀完全消退37例,肢体肿胀消退2/3以上5例,肢体肿胀消退1/3以上3例,肢体肿胀消退略有减轻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介入治疗联合手术取栓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DVT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8.
39.
颅外颈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逐年增高,随着医疗水平和人民的保健意识的提高,发现和处理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方法越来越多,本文就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和内膜剥脱术的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