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建立一种快速测定人血浆中8′-羟基二氢麦角隐亭 (8′-OH-DHEC)浓度的LC-MS/MS 法,以曲马多为内标,采用C18反相柱(150 mm×2.0 mm,5 μm),柱温35 ℃。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1%甲酸),流速0.2 mL/min;电喷雾离子化(ESI),正离子扫描,选择性反应监测(SRM)8′-OH-DHEC m/z 594.3→270.0;曲马多m/z 264.1→58.3。本方法专属性强,8′-OH-DHEC在50~4 000 pg/mL 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3,最低检测浓度为50 pg/mL,低、中、高浓度下的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等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本方法应用于22名健康受试者口服4 mg 麦角隐亭的生物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专属性强,快速灵敏,适用于临床剂量下麦角隐亭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评价改良Thiersch手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对18例已矫正阴茎下曲的尿道下裂病人,采用偏离中线的阴茎腹侧皮瓣,避免缝合线重叠;并利用包皮作皮瓣延伸,通过阴茎头内隧道,使尿道口达生理位。结果 修复尿道长度3-15cm。发生尿瘘3例,尿道口狭窄2例。一次手术成功率达83.3%。结论 改良Thiersch手术具有术式简单、手术成功高、并发症少、术后阴茎外形美观等特点。  相似文献   
83.
伊曲康唑治疗浅表念珠菌感染临床经验回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适宜国人的伊曲康唑治疗浅表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方案。方法:复习10年来在我国皮肤科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伊曲康唑治疗浅表念珠菌感染的文献。结果:伊曲康唑治疗皮肤念珠菌感染的有效剂量为200mg/d,连续应用3d;治疗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有效剂量为200mg/d,连续应用5d;治疗初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有效剂量为400mg/d,连续应用2d;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有效剂量为400mg/d,以后在每月月经期加用伊曲康唑200mg/d,应用3~5d,连续3~6个月。结论:伊曲康唑治疗国人浅表念珠菌感染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153钐 乙二胺四亚甲基磷酸 ( 153Sm EDTMP)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疼痛性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疗效。方法  2 7例疼痛性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 14例 ,用153Sm EDTMP加内分泌疗法联合治疗 ,每次剂量范围为 1110~ 1480MBq ,每人 3~ 4次。对照组单纯用内分泌治疗。治疗后 3个月行骨扫描检查 ,了解转移灶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骨痛缓解率分别为 92 .9% ( 13 /14)和 76.9% ( 10 /13 ) ;骨痛开始缓解时间中位数分别为 4天和 8天。虽然治疗组骨痛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前者骨痛开始缓解时间明显早于后者 (P <0 .0 1)。另外 ,治疗组与对照组骨病灶客观反应率分别为 85 .7% ( 12 /14)和 46.2 % ( 6/13 ) ,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153Sm EDTMP和内分泌疗法联合应用不仅能迅速有效地缓解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 ,而且可破坏骨肿瘤本身 ,使转移灶缩小或消退 ,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85.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的叶、根及制剂“雷公藤多甙”中分离出一个新的三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L2)。该化合物是一种白色簇状结晶,熔点232-233.5℃,分子式为C20H24O7。根据光谱(UV,IR,MS,^1HNMR,^13CNMR,2d-NMR和Se-lective Long-range DEPT)数据分析,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并通过x-射线晶体分析确证了它的立体化学。15-C为“S”构型的手性碳,药理试验表明,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具有较强的抗炎、免疫抑制和雄性抗生育活性。另外,还分离到已知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醇,并通过2d-NMR等光谱分析归属了全部碳和质子的NMR光谱峰。  相似文献   
86.
从雷公藤(Tripterygiurn wilfordii Hook f.)的叶、根及制剂“雷公藤多甙”中分离出一个新的三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L_2)。该化合物是一种白色簇状结晶,熔点232-233.5℃,分子式为C_20H_24O_7。根据光谱(UV,IR,MS,~1HNMR,~13CNMR,2d-NMR和Se-lective Long-range DEPT)数据分析,确定了其化学结构,并通过X-射线晶体分析确证了它的立体化学。15-C为“S”构型的手性碳。药理试验表明,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具有较强的抗炎、免疫抑制和雄性抗生育活性。另外,还分离到已知化合物雷公藤内酯醇,并通过2d-NMR等光谱分析归属了全部碳和质子的NMR光谱峰。  相似文献   
87.
目的:建立用于测定人血浆中非洛地平的LC-MS/MS法,研究非洛地平缓释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 HC 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甲酸溶液(83:17)和乙腈,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 min-1,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 μL;质谱条件:电喷雾正离子化,三重四极杆质谱多反应监测模式,非洛地平和内标西尼地平的选择性反应检测离子分别为m/z 384.0→338.1和m/z 493.0→375.1.20名中国成年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自身双交叉试验设计,先单剂量空腹口服5 mg非洛地平缓释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并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肘静脉血(0~72 h);随后进行多剂量试验,2组受试者连续8d服用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5 mg,qd),于第8d服药后按单剂量试验中的采血方案在各时间点采集血样.对采集的所有血样进行血浆分离及处理,采用建立的LC-MS/MS法测定非洛地平血药浓度,用DAS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分析方法学评价:非洛地平血药浓度在0.025~10 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和回收率均良好,且无明显基质效应.药动学评价:受试制剂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29±0.49)和(1.26±0.48) mg·L-1以及AUC0-72 h分别为(21.2±5.0)和(20.1±7.9)mg·h·L-1,均与参比制剂无显著差异(P>0.05);与单剂量给药相比,2种制剂经多剂量给药后的稳态Cmax、Tmax和AUC值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建立的LC-MS/MS法专属、灵敏、准确,可满足非洛地平缓释片的药动学研究要求;非洛地平缓释片多剂量给药,不会导致体内药物蓄积.  相似文献   
88.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尼美舒利浓度的LC-MS/MS测定法,并用于尼美舒利分散片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采用自身双交叉试验设计,20名男性受试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单剂量口服100 mg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0~24 h间隔采集血样。以LC-MS/MS内标法测定尼美舒利血药浓度,使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溶液(82∶18,v/v);多反应监测[M+H]+离子通道分别为m/z 309.1→m/z 153.9(尼美舒利)和m/z 237.1→m/z 194.0(内标卡马西平),DAS 2.1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建立的LC-MS/MS法在0.075~12μg·mL-1范围内色谱响应与浓度相关性良好,最低定量限为0.075μg·mL-1,批内及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Tmax分别为(3.0±0.7)h和(3.5±1.0)h,Cmax分别为(4.863±1.194)μg·mL-1和(4.657±1.038)μg·mL-1,t1/2分别为(3.2±1.0)h和(3.3±1.1)h,AUC0-24 h分别为(32.35±12.50)h·μg·mL-1和(32.32±11.69)h·μg·mL-1,相对生物利用度F为(105.2%±35.0)%。结论:建立的LC-MS/MS法准确、灵敏,结果可靠,测得尼美舒利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89.
蔡宝乐  马鹏程 《药学研究》2022,41(2):104-10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给我国各行业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临床试验的顺利开展也带来了很多的困难.目前来看,长期抗疫已经不可避免,疫情期间开展临床试验已经成为常态.临床试验中,应该将保护受试者的安全放在首位.本文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Ⅰ期临床在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开展的5个临床试验项目,通过试验前期、筛...  相似文献   
90.
维A酸类药物是一类维生素A衍生物,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促进凋亡的作用并能影响人体免疫应答,其应用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已有多年,疗效确切.维A酸类药物生物学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与维A酸受体和维A酸X受体结合,转录辅助活化因子和转录抑制因子参与,诱导基因转录.维A酸受体选择剂和维A酸X受体选择剂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均有效,但联合治疗疗效更明显.维A酸类药物常与光疗、干扰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联合,其联合疗法已成为其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应用的主要方式.维A酸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对肝功能、血脂、甲状腺激素水平、白细胞及生殖系统的影响,外用主要表现为皮肤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