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5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祁慧  刘洋  许莹  顾勤 《临床急诊杂志》2020,21(3):232-235
目的:探讨病房环境对ICU病房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统计南京鼓楼医院2012-03-2013-03期间收住ICU老病房的所有送检标本以及2013-03-2014-03期间收住ICU新病房的所有送检标本,剔除同一患者同一标本中的重复菌株,对入选标本进行比较。结果:2012-03-2013-03期间ICU老病房送检标本共计8 700份,剔除同一患者同一标本中的重复菌株5 655份,共有3 045份纳入研究对象,其中标本总体阳性率38.98%,阴性率61.02%,G+菌检出率为29.40%,G-菌检出率为59.22%,真菌检出率为11.37%;2013-03-2014-03期间ICU新病房送检标本共计7 919份,剔除同一患者同一标本中的重复菌株4 572份,共有3 347份纳入研究对象,其中总体标本阳性率29.01%,阴性率70.99%,其中G+菌检出率为31.82%,G-菌检出率为55.10%,真菌检出率为13.08%,新老病房中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均最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伯雷菌分别排列第2、第3位;表皮葡萄球菌在新病房中检出率增加,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相比老病区检出率下降。结论:ICU新病房送检标本总体阳性率明显低于老病房,其中以G-菌检出率下降为主,但G+菌、真菌检出率较老病房有增加趋势,病原菌菌谱出现较大变迁可能与病房搬迁后环境改变、设备更新等有关。  相似文献   
92.
周仲瑛教授的肿瘤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导师周仲瑛教授业医近60载,以治疗疑难杂症见长,他曾治过许多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其中一些验案疗效神奇,令人赞叹。周老师利用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积极思考,勤于实践,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已独树一帜的肿瘤观。现就学生心悟作归纳总结,以期与同道交流。 1 病因病机 肿瘤的发生归结于癌毒致病,正气亏虚。由于外感四时不正之气,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先天脏腑亏虚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酿成癌毒,侵袭人体,耗伤脏腑、气血、津液的功能与结构,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水饮等各种病理因素,胶结于局部,形成癌肿。这与患者的家族遗传因素、先天缺陷、…  相似文献   
93.
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是李东垣益气升阳理论的代表方,均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然各方运用症状轻重、证机、治法却略有不同。文章总结认为:补中益气汤,气虚程度较重,证属脾胃气虚,清阳下陷,热不显,治疗重在补中升阳;升阳益胃汤,气虚程度较前轻,证属脾胃气虚,湿热中阻,湿热兼见,治疗偏于祛湿清热;升阳散火汤,气虚程度最轻,证属脾胃气弱,气郁化火,内热明显,治疗偏于升散郁火。  相似文献   
94.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以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其中有一类常见遇冷即发,其发病与寒湿内伏密切相关。以仝小林教授提出的脏腑风湿理论分析,该类IBS-D的病因病机为:寒湿之邪伏留胃肠,久伤中阳,遇寒引动,脾失健运,发为泄泻。治疗上,应给邪以出路为先,重散寒透邪,再攻补兼施,邪除而正气足,治以散寒温中健脾,以理中汤合小建中汤随症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体循环平均充盈压(Pmsf)与中心静脉压(CVP)差(Pmsf-CVP)变化[△(Pmsf-CVP)]评价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反应性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选择2017年1至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需要行机械通气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容量负荷试验(VE)(20 min内输注0.9%NaCl 300 ml)。根据VE后心指数的增加值(△CI),分为有液体反应性组(≥10%)和无液体反应性组(<10%)。监测VE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CVP、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每搏量变异度(SVV)、Pmsf、Pmsf-CVP、Pmsf变化(△Pmsf)、△(Pmsf-CVP)]。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否存在差异,将存在差异的指标进一步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在容量反应性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脓毒性休克患者20例,实施VE 26例次,其中有液体反应性17例次,无液体反应性9例次。VE前有液体反应性组患者Pmsf和Pmsf-CVP均明显低于无液体反应性组患者[(19.06±3.03)mmHg vs (23.00±5.96)mmHg,(8.29±3.92)mmHg vs (14.78±6.12)mmHg,1 mmHg=0.133 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3.30,均P<0.05)。有液体反应性组患者△Pmsf和△(Pmsf-CVP)均明显高于无液体反应性组患者[10.00(6.00,14.00)mmHg vs 4.00(1.00,9.50)mmHg,7.00(3.50,11.50)mmHg vs -1.00(-2.00,3.0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7、-2.75,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E前Pmsf、VE前(Pmsf-CVP)、△Pmsf和△(Pmsf-CVP)评估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9、0.810、0.810、0.902,明显高于△CVP(AUC=0.654)。当VE前Pmsf的最佳临界值为21.98 mmHg时,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66.7%;当VE前(Pmsf-CVP)的最佳临界值为11.48 mmHg时,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77.8%;当△Pmsf的最佳临界值为5.5 mmHg时,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66.7%;当△(Pmsf-CVP)的最佳临界值为3.5 mmHg时,敏感度为76.5%,特异度为100.0%。 结论VE前Pmsf、VE前(Pmsf-CVP)、△Pmsf和△(Pmsf-CVP)均能较好地评估机械通气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反应性,以△(Pmsf-CVP)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96.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3岁。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半年,伴眩晕、呕吐6h于2006年6月19日入院。半午前患者曾在外院行头颅MRI检查,提示“右侧侧脑室后角病变,考虑白质脱髓鞘病变,炎性肉芽肿不除外”(图1~3),但未进一步检查治疗。本次入院查体:血压112/70mmHg(1mmHg=0.133kPa),体温37.3℃,意识清楚,双眼向左注视可见水平不持续眼震,左指鼻实验欠准稳,可疑左上肢痛觉减退。血、尿、便常规,血沉和血生化均正常。单链DNA抗体(+),  相似文献   
97.
人们对美容的概念往往仅限于改善肌肤和美化五官,而事实上,脸部表情生动、脸廓清晰有致,同样是姿容魅力的一部分。 通常而言,脸部的轮廓线是脸部的皮肤、肌肉、骨骼、皮下脂肪等几大要因构成的。骨骼决定脸型,这是无法改变的,但皮肤、肌肉和皮下脂肪却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得到改善的。欲令脸型纤巧秀美,在日常生活中应从以下诸方面做起: 1、外出时选用含有抗紫外线剂的化妆品。紫外线的渗入会切断细胞核,侵犯至纤维组织使之钙  相似文献   
98.
王凡  钱尚统  顾勤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8):1080-1081
目的:观察补益肝肾法对青少年身高生长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30例骨龄迟缓男性青少年治疗前后的身高增长以及生长速率的变化。结果:30例观察对象有22例生长速率提高,有效率为73.33%,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结论:以补益肝肾法可改善骨龄迟缓伴身材矮小的青少年的身高增长。  相似文献   
99.
升阳益胃汤证治辨析与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脾胃论》所创升阳益胃汤系针对脾胃气虚而立方。论述了该方三方面的用药思路,即甘温除热、补中升阳;升降相因、寓降于升;肺脾同调、培土生金。知常达变,将升阳益胃汤辨证运用于内伤杂病的治疗,每获良效。并介绍了此方论治反复口腔溃疡、慢性胃炎、咳嗽的三则临床验案。  相似文献   
10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饮食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勤  吴桃峰  陈静芳 《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0):1485-1489
目的 检索、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饮食管理的相关证据,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为患者透析期间饮食管理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2021年3月,依照证据金字塔模型检索相关文献,采用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对应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对提取的证据进行等级划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24日。 结果 共纳入文献8篇,包括指南2篇、专家共识2篇、系统评价1篇、临床决策3篇,包括血液透析期间饮食管理人群、进食方式、进食种类、进食体位、进食量、食物性状6个方面,共汇总8条最佳证据。 结论 该研究总结的证据全面、实用,为规范患者透析期间的饮食方式以降低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及血液透析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血液透析的护理质量提供借鉴,建议医护人员在应用证据时结合临床情境、证据的促进因素、阻碍因素及患者意愿等针对性地选择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