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1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51.
目的 研究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celllungcancer,NSCLC)转移的较为合适的方法和指标,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ELISA、酶谱电泳等方法对NSCLC患者的血清、尿液和骨髓等进行检查,并对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血清MMP- 2、MMP- 9和尿液MMP- 2、MMP -9及骨髓微小转移灶与NSCLC转移危险有关(P <0 .0 5 )。其中尿液MMP- 2、骨髓微小转移灶对NSCLC转移有显著回归效果而选入回归方程。概率模型判断总符合率为6 3.8%。结论 对NSCLC患者进行尿液MMP -2、骨髓微小转移灶检查有实际应用价值,它们能提供NSCLC转移信息,为NSCLC的治疗和预后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52.
目的:肝脏是前列腺癌常见的内脏转移部位之一,治疗效果较差,是前列腺癌死亡的重要原因,本文观察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对前列腺癌肝转移的疗效、血清PSA的影响以及治疗不良反应。方法:分析2009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射波刀治疗中心治疗的20例前列腺癌伴肝转移患者,对前列腺癌伴肝转移且病灶1~3个行射波刀SBRT,给予总剂量为36 Gy(30~50 Gy),分割3~5次,处方剂量线范围为72%~94%。按照mRECIST标准进行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生存率及疾病控制率,使用常见不良反应评价标准4.0版(CTCAE 4.0)进行治疗反应评级。结果:所有研究患者中,完全缓解(CR)8例(40.0%),部分缓解(PR)9例(45.0%),无变化(SD)2例(10.0%),进展(PD)1例(5.0%),疾病有效率(CR+PR)85%,疾病控制率(CR+PR+SD)95%。14例PSA升高患者中,治疗后10例明显下降,PSA下降率71.4%。治疗后随访4~5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1、2年总生存期分别为85.0%、15.0%,2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6.5个月(95%CI, 12.12~22.88个月)。所有患者对治疗耐受良好,均完成全程放疗,不良反应轻微,治疗毒副反应主要局限于1~2级,未出现3级的毒副反应。结论:射波刀SBRT治疗前列腺癌肝转移安全有效,局部控制率高,可以降低前列腺癌的PSA水平并提高长期生存率,可推荐为临床上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3.
奥曲肽是人工合成的八肽生长抑素类似物,广泛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防治,疗效显著。然而。维持长期稳定的血药浓度需每日多次注射。因此奥曲肽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新近研制的长效奥曲肽制剂(Sandostalin LAR,善龙)大大改善了这种不足,一月使用1次即可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本文综述长效奥曲肽作用机制及其在晚期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4.
肿瘤多药耐药性及其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晓翔  陈龙邦 《癌症进展》2004,2(2):120-123
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产生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成为目前肿瘤化疗的难点,多药耐药的产生机制目前并未阐明,随着对肿瘤细胞的MDR认识的深入,不断有新的逆转药物发现,而且不断有新的基因技术应用于肿瘤细胞的MDR逆转.本文简要介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发生机制及其逆转策略,并对近年来肿瘤耐药基因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临床治疗中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展望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系统评价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73 4G14C-4A14T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检索2000-2010年Cochran
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BIOSIS
Preview、Journal Citation Reports、FMJS、EMMC等数据库,语种不限,获取有关p73 4G14C-4A14T基因多态性与
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结果,分别以病例组和对照组的p73 4G14C-4A14T基因型分布以及比值比(OR)为效
应指标,确定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评价筛选,异质性检验,然后利用RevMan5.0软件对各研究原始结果进行统计
处理,并计算合并的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按照纳入标准,最终入选5篇文献,累计病例919例,对照1 234例
。Meta分析p73 4G14C-4A14T基因型GC/GC vs.GC/AT+AT/AT合并OR值为0.84(95%CI:0.71~1.00),Z值为1.95,GC/GC
vs.AT/AT合并OR值为0.50(95%CI:0.35~0.70),Z值为4.00,AT/AT vs.GC/GC+GC/AT 合并OR值为1.94(95%
CI:1.39~2.70),Z值为3.91。结论 我们发现AT/AT基因纯合子可以明显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Meta分析结果说明p73 4G14C-4A14T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之间有明显相关性。结果 表明携带p73
4G14C-4A14T多态性是结直肠癌重要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56.
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与肿瘤增殖和侵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 , GABA)是一种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通过与不同类型的GABA受体(GABA receptor,GABAR)结合对机体多种功能发挥特异性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GABA与GABAR还广泛存在于外周组织,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与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密切相关.此外,GABA及其受体还可通过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影响某些肿瘤的增殖和侵袭转移等恶性潜能.某些肿瘤伴随GABA及其受体的高表达,阻断GABAR信号则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GABA与GABAR结合后可通过上调MMP表达、提高胞内钙离子浓度、活化MAPK激酶链等途径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随着研究的深入,GABA及其受体信号通路蛋白分子有可能成为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57.
徐绘  黄桂春  陈龙邦 《癌症进展》2009,7(5):481-485
RGS5是C蛋白信号调节蛋白(RGS)家族的一员,主要与G蛋白α亚基结合,发挥GTP酶激活蛋白(GAPs)作用,负性调节G蛋白信号传导途径。Rgs5在体内多个器官都有表达,主要表达于这些组织器官的血管周细胞。最近发现,Rgs5与血管的生成、发展及成熟有密切关系,影响全身各系统功能。同时在一些肿瘤组织和细胞中也有高表达,且与肿瘤血管的异常有关。Rgs5基因的缺失可以使得肿瘤血管正常化,并促进免疫治疗的效果,提示其可能成为抗肿瘤血管治疗的新靶点。另外RGS5也可能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对肿瘤诊断及角.瘩治疗有著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黄桂春  陈龙邦 《癌症进展》2009,7(5):490-494
目的研究重组人内皮抑素对荷人肺腺癌裸鼠肿瘤微环境的调节作用。方法构建人肺腺癌裸鼠模型,重组人内皮抑素5mg/kg皮下给药14天。采用荧光素(TRITC—Dextran)示踪法,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人内皮抑素处理后不同时间点荧光素在肿瘤中的分布,并计算肿瘤实质内部荧光素不能弥散到的面积相对于总面积的比例。结果给予处理14天后,对照组肿瘤内部血液弥散减少(低弥散面积占总面积的10.01%±4.50%),相对于第7和第21天显著增高(分别为1.49%±1.14%和2.90%±2.02%)。重组人内皮抑素能够在治疗的初始阶段抑制血液的弥散(低弥散面积占总面积的16.85%±4.03%),但第14天后这种抑制作用解除,肿瘤内部血液弥散反而增加(0.54%±0.32%,P=0.000),到第21天时则两组没有明显差别。讨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能够暂时性的抑制肿瘤血管,此外重组人内皮抑素还能够调节肿瘤的内环境,在一段时间内增加了肿瘤内部血液弥散。  相似文献   
59.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30岁,因腰背部疼痛4个月,进食梗阻1个月于2007年12月27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8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钝痛,呈间歇性,并向右大腿放射,不影响睡眠,无肢体麻木,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椎间盘突出,给予中医推拿后疼痛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60.
肺癌骨转移与其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文对 3 4例肺癌骨转移及其不同病理类型的关系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其特点、规律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我院1995年 4月至 1996年 6月所有肺癌骨转移者 ,其诊断经病理、纤维支气管镜或痰检确诊 ,骨转移经放射性核素显像、磁共振、X线摄片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确诊。结果 腺癌以胸部及骨盆转移为主 ,鳞癌以胸部及脊柱转移为主 ,鳞癌转移率较高 ,转移部位以胸部最多 ,其次为脊柱及骨盆。骨转移为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结论 肺癌骨转移的特点、规律及其预后与其病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