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2 毫秒
51.
卡马西平治疗小儿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卡马西平(CBZ)治疗小儿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癫患儿使用CBZ的血药浓度谷值,并分析结果。结果:血药浓度在4~12 μg&;#8226;mL-1治疗范围内、<4 μg&;#8226;mL-1和>12 μg&;#8226;mL-1的例次百分比分别为59.22%,40.29%和0.49%。结论:癫痫患儿服用CBZ后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及时监测其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给药对提高疗效和确保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多索茶碱浓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多索茶碱浓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苯巴比妥为内标 ,YWG-C1 8色谱柱 ,甲醇∶水 ( 3 0∶ 70 )为流动相 ,流速 1.0 ml·min- 1 ,柱温 3 5℃ ,检测波长 2 10 nm。 结果  多索茶碱在 0 .40~ 2 4.0 0 μg· m L- 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r=0 .9997;血清最低检测限为 10 0 mg·m L- 1 ;平均回收率为 98.71%;日内和日间 RSD分别为 2 .2 9%和 3 .3 7%。 结论  本法灵敏简便、准确可靠 ,可用于多索茶碱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53.
我院药学信息服务的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医院药学信息服务的开展进行探索。方法 依托医院信息系统平台,紧密联系实际,对药学信息服务进行初步探索。结果 建立了以“药学信息网”、《药物与临床》、电子邮件、参与临床会诊等多途径相结合的药学信息服务模式。结论 药学信息服务是医院药学存在和发展的根本,需要医院各级领导的扶持.更需要药学人员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4.
目的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复方茵陈合剂的醇沉工艺。方法 以栀子苷含量和固形物去除率的总评归一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药液相对密度、醇沉浓度、醇沉时间和搅拌速度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结合医院制剂生产特点,通过趋势分析确定影响醇沉工艺的关键因素,最后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关键因素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结果 当药液相对密度为1.07,醇沉浓度为84%、醇沉时间为8 h,搅拌速度为1762 r/min时醇沉工艺达到最优。结论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了复方茵陈合剂的醇沉工艺,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复方茵陈合剂工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技术——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方法在分析和干预医院制剂配制过程中发生的偏差事件的可行性.方法 运用FMEA系统地分析导致医院制剂复方硼砂溶液中微生物限度超标偏差事件的可能因素,并对此拟出对策依据.结果 通过FMEA方法采取相应风险降低措施,复方硼砂溶液配制过程中发生的偏差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FMEA方法适用于分析和干预制剂配制过程中发生的偏差事件.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镰形棘豆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直接测定法、氯化铝-醋酸钠显色法和硝酸铝显色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探究最优显色方法并进行显色条件优化和系统的方法学考察。结果 最优显色法为氯化铝-醋酸钠显色法,以供试品不加显色剂为参比,0.3 mol/L三氯化铝溶液3.0 ml,1.0 mol/L醋酸钠4.0 ml,放置16 min,最大吸收波长为277 nm,此方法项下芦丁对照品在8.8~44 μg/ml的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0.0353X+0.0267(r=0.9996),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100.91%(n=9,RSD=2.42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可作为镰形棘豆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7.
摘 要 目的:优选镰形棘豆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方法: 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选择溶剂用量、超声时间、乙醇体积分数为自变量,以镰形棘豆中总生物碱含量为因变量,采用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优选出镰形棘豆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入36倍量72%乙醇(含1%乙酸),在60 ℃下超声提取2次,每次77 min,总生物碱的含量为2.793 mg·g-1,与预测值比较偏差小于2%。结论: 星点设计 响应面法优化镰形棘豆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方法简单,精密度高,模型可靠,可预测性趋势良好。  相似文献   
58.
陈锦珊  李科  王小燕 《中国药师》2000,3(5):273-275
近年来,联合用药已成为临床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法,其优势为:①多靶点抑制HIV的复制,延缓HIV感染的临床进展;②将HIV抗药性产生的几率降低到最低限度;③显著提高爱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存活率。但联合用药也有一些缺陷,如治疗费用高、不良反应多以及产生交叉抗药性等。其缺陷可能导致患者难以耐受长期治疗,甚至导致治疗失败。制定科学的联合用药方案,有机结合合理的补救治疗策略以及替代疗法,是克服其缺陷的主要手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我院3种Ⅰ类切口(甲状腺、乳腺、疝)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0年出院的302例(甲状腺、乳腺、疝)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达100%,单一、二联、三联用药率分别为91.39%(276/302)、6.95%(21/302)和1.66%(5/302);预防用抗菌药物共9类,按使用频次排序居前4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头霉素类、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氨基糖苷类;术前0.5~2 h给药仅1例,术前>2 h给药50例,术后继续使用率为100%;用药时间≤24 h者8例,24~48 h者25例,用药持续时间最长达17 d。结论:该院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指征掌握不严、品种选择欠妥、给药时间不恰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规范使用并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索理想的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方法参考文献改进3种大鼠高脂配方,并制成高脂乳剂给大鼠灌胃,14 d后眦内静脉取血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结果三种高脂配方均不同程度的使大鼠血清中脂代谢紊乱。结论高脂配方3可在短时间内形成高脂血症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