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3篇
  201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对前路和后路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临床效果进行探讨,以其为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采用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方式治疗对照组患者,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椎体平均刚度、强度、高度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病症改善较为明显,其中观察组患者椎体的平均刚度、强度、高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前路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疗效显著,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大多为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也是COPD急性发作的重要病原菌之一。我院1993年11月~1994年5月共76倒COPD患急性发作期的MP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COPD急性发作期与肺炎支原体的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发作期大多为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也是COPD急性发作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我院1993年11月~1994年5月观察76例COPD患者急性感染期的MP感染率,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4.
患男,6岁,于1989年12月20日因不规则发热伴口腔糜烂住院,经检查心肺(-)肝、肾功能正常,白细胞计数17×10^9/L分类:嗜中性0.90,淋巴0.10,血沉:39mm/hr,经氧哌青霉素、新青Ⅱ和维生素B6治疗疗效不佳,后因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术,病程迁延3月之久,住院期间先后送咽分泌物和气管切开分泌物4次,皆纯培养出同种细菌——孤崎氏肠杆菌。  相似文献   
25.
对60例血管性头痛患进行了血液流变学七项指标检查,并与40例健康人进行对照。其结果:①血沉、血球压积、纤维蛋白原三项中不论性别二组间均无差异(P>0.05),②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Q女性血聚粘度四项指标中二组存在非常显差异(P<0.01)⑨男性血浆粘度在二组也存在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6.
采用闭合式方法采集胎盘血80倒,经细菌培养,配血试验及储存血质量检查,符合输血要求,胎盘血中含有大量的血细胞,丰富的血清蛋白,可视为优质血源,可供综合利用。经临床应用,无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27.
目前检验科的门诊及临床科室的常规工作“尿糖”测定常用班氏法(特别是县级及以下医院更为常见),但是有这么一种情况,就是在出现尿糖阳性结果的试管,在管底有棕红色沉淀(氧化亚铜等),经反复水洗不易去除,而由于条件和工作量的限制,不可能做一个尿糖用一  相似文献   
28.
倪锐  陈立福 《工企医刊》2001,14(2):48-49
我们在门诊和住院病例中随机抽取196例,进行CELL-DYN16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和传统手工检测白细胞计数、分类、血色素测定和血小板计数做对照试验,结果如下。 1 方法与结果 1.1 方法本试验采用的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美国产的CELL-DYN1600型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计数是用2%冰醋酸0.38ml加末梢血20ul混匀后,显微镜计数结果;白细胞分类是采用瑞氏染色后显微镜按形态学分类;血色素是用氰化高铁法,721分光光度计比色得出结果;血小板计数是用1%草酸铵做为稀释液,取0.38ml加末梢血20ul混匀后,显微镜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小学生泌尿系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对蚌埠市城乡27所小学,12 541名在校学生进行尿常规检查,异常者做相应辅助检查.结果泌尿系统疾病发病率城市为1.31%, 农村为2.52%,农村高于城市;女生为3.06%,男生为1.63%,女生高于男生.结论尿常规筛查有助于泌尿系疾病早期发现与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0.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是人体体液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由感染因子诱导、浆细胞分泌产生的抗体.对腹泻患者Ig及补体检测有助于了解机体免疫力.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997年5~10月,笔者对78例肠道门诊患者的Ig及补体进行检测.男56例,女22例;年龄16~50岁.均经临床诊断及细菌培养证实为腹泻病.另选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0~50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