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51.
脊髓型颈椎病当已出现肌张力高等阳性体征应早期手术。我科自2004-2006年采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并骨盆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前应用3D技术打印出骨折模型在手术方案制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例髋臼骨折并骨盆骨折患者,均于术前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应用3D技术打印出骨折模型,依据骨折模型设计手术方案,记录手术入路、选用内固定钢板长度、螺钉数量长度及手术时间等。结果依据1:1比例打印出来3D骨折模型,设计手术采用髂腹股沟联合Kocher-Langenbeck入路,选用5~14孔骨盆弧形钢板1~3个,钢板弧度25°~72°,螺钉数量6~16个,螺钉拧人选择避免进入髋臼内尤其紧贴髋臼关节边缘的方向;6例实际手术时间(97±48)min,术中出血量(200±95)mL,手术入路与术前设计一致,所用5~14孔骨盆弧形钢板数量、弧度,螺钉数量及螺钉拧入方向与设计手术方案完全一致;术后第2天复查x线片及CT,显示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满意、无关节腔内穿人螺钉,Matta评估均为优。结论在髋臼骨折并骨盆骨折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制订手术计划,可使手术更加精确和个性化,提高了复杂高难度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3.
目的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合并髓系肉瘤(M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3例在上海市北站医院按照常规方案诱导和巩固治疗并在骨髓缓解期发生MS的AM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2例CBFβ-MYH11阳性,1例AML1-ETO阳性;2例发生在第2次完全缓解(CR2),1例发生在CR1;3例分别发生于颅内、阴道、乳房.化疗后3例患者均短期有效,其中1例至截稿时骨髓仍处于缓解期,1例骨髓复发后死亡,1例失访.结论 AML缓解期合并髓外病灶时,应及时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系统性化疗是MS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者,可参照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治疗方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患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4.
2007年1月-2010年6月,我们采用针刺联合弃杖丸治疗脑梗死,并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探讨小腿中段离断再植后足跖屈背伸功能重建的方法。方法 常规断肢再植,术中将离断肢远段失神经支配的肌组织切除,只保留肌腱及肌腱膜,切取髂胫束条桥接远端背伸肌腱和近端肌腹,同时和前移缝匠肌、股二头肌长头缝接,加强足背伸肌力;桥接远端跖屈肌腱和近端肌腹,同时和游离的半腱肌、股薄肌缝接,加强足跖屈肌力。结果 治疗2例,分别随访2年8个月及2年5个月,足背伸、跖屈肌力达Ⅳ-Ⅵ^ ,踝关节活动度近正常。结论 应用髂胫束条桥接远断端的肌腱和近断端的正常肌组织,同时利用缝匠肌、股二头肌、半腱肌、股薄肌加强瞳的背伸、跖屈肌力,是一种有效的功能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56.
前臂中段断肢再植后期手部功能重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前臂中段断肢再植后期手部功能重建,将肢体远端失神经支配的变性粘连组织切除,只保留远端的肌腱,肢体近端正常肌组织分离,切取髂胫束条桥接远侧肌腱和近端肌组织,治疗3例,随访时间平均21(19-24)个月,屈腕屈指,伸腕伸指肌力可达Ⅲ^ --Ⅳ^-,有一定的抓,握,捏功能,本方法治疗效果确定,值得一用。  相似文献   
157.
目的:观察亚砷酸(ATO)联合维生素C(Vit 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例ⅢA期难治复发MM患者,应用ATO(10mg/d)联合Vit C(2g/d),连用7~14d,每月1次,4~6个周期。结果:总反应率(ORR)60%,完全缓解(CR)13.3%,部分缓解(PR)46.7%,疾病稳定(SD)20%,疾病进展(PD)20%;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6~31个月),中位出现反应时间1个月(1~3个月),中位反应持续时间3个月(1~8个月);10例连续用药14d,反应率(RR)、SD和PD分别为70%、20%和10%。5例连续用药7d,RR、SD和PD分别为40%、20%和40%;两药合用毒性反应轻微,没有超过3级以上的血液学和非血液学毒性反应发生。结论:ATO联合Vit C治疗难治性复发性MM具有一定疗效,毒性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观察氟达拉滨为主方案治疗少见、复发、难治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对20例少见、复发、难治性惰性NHL分别采用FMD(氟达拉滨+米托蒽醌+地塞米松)方案7例,FC(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方案8例和单用氟达拉滨5例,按照WHO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20例患者中达完全缓解8例(40%),部分缓解9例(45%),有效率为85%.Ⅲ级以上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共16例(80%),血小板减少共5例(25%),严重恶心、呕吐4例,轻度肝功能损害1例.结论氟达拉滨为主方案治疗少见、复发、难治性惰性NHL安全、疗效好、不良反应轻,氟达拉滨作为惰性NHL的一线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9.
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通常是活性的,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交感神经活化在心衰的病程发展中起重要作用。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CHF是近年来药物治疗的一大革命,所有无禁忌的CHF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但有相当一部分CHF患者因心率过慢、房室传导阻滞、哮喘、血压低等因素不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近几年,笔者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心衰,取得良好疗效。现就真武颗粒治疗心衰,且对LVEF的影响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CHF患者为2001-2003年住院后稳定期病人,共60例,其中男40…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探讨微型支撑钢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需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术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3年以前收治的1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进行手术,将2013年以后收治的1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微型支撑钢板进行固定,对比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4.7±21.5)min、术中出血量(96.3±46.2)mL、术后9个月VAS评分(1.7±1.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3.5±23.6)min、(143.7±43.6)mL、(3.4±1.2)分(P<0.05);术后9个月JOA评分(14.2±1.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1.5±1.4)分(P<0.05).观察组患者门轴愈合率100.0%与对照组77.7%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 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术中采用微型支撑钢板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