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158篇
预防医学   114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04篇
中国医学   80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目的回顾我院药物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相关基因检测与精准药学服务实践过程,总结经验,与同行分享。方法从准备工作、相关检测项目的确定,学术推广、项目优化和开展情况等方面详细阐述我院基因检测开展过程与精准药学服务情况。结果根据临床需求,我院已开展了以心脑血管药和抗精神病药为主的27种药物,26项检测,2018年全年位1587名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建议,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欢迎。结论基于代谢酶和药物作用靶点相关基因检测的个体化用药建议是临床药师参与精准治疗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医生和药师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庆华  孙涛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6):1137-1138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能是由于桥小脑角区上血管神经复合体中相关的小脑动脉及静脉压迫三叉神经敏感区而发病。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其治愈率是理想的。然而,从客观上讲还有一部分患者的疼痛未完全缓解,会复发或术后出现并发症,其结果不完全令人满意。但是患者主观满意度究竟怎样,患者亲身感受和对比手术前后的变化,包括复发疼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4.
安络小皮伞中水溶性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西广  张翼伸 《中草药》1992,23(3):159-160
  相似文献   
5.
6.
理论推导了斜交共线式光热偏转信号垂直分量的表态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两者结果一致,分析并讨论了斜交共线式光热偏转构型的深层剖析能力的构成差分光度以消除溶剂吸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和发育,对蛋白质、糖、脂肪等多种物质代谢有着广泛的调节效应,与心脑血管系统关系密切。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心肌酶可以增高,亦有许多研究显示甲减时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β(AP0β)升高。笔者收集了2001年1月~2006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4例甲减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血脂的变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骨骼肌介电行为的理论模型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 10 0 Hz~ 10 0 MHz范围内 ,应用椭圆壳介电理论模型 ,经过模拟仿真蛙骨骼肌细胞的介电行为 ,确定了蛙骨骼肌细胞的椭圆壳模型各相参数。为将来对骨骼肌疲劳、肌营养不良和肌肉萎缩等病症的模型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缺氧复氧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构建缺氧复氧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模型,用黄芪多糖处理后,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ELISA法检测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用p38MAPK激活剂和黄芪多糖处理缺氧复氧肾小管上皮细胞,同样检测细胞分泌的LDH、IL-1β、TNF-α水平。结果缺氧复氧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液上清中LDH水平和IL-1β、TNF-α水平升高,促进细胞中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P0.05)。黄芪多糖处理能够下调缺氧复氧肾小管上皮细胞培养液上清中LDH和IL-1β、TNF-α水平,降低细胞中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P0.05)。p38MAPK激活剂处理可以逆转黄芪多糖对缺氧复氧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LDH、IL-1β、TNF-α的促进作用。结论黄芪多糖能够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减轻缺氧复氧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人外周血或脐带血树突状细胞在干扰素 γ(IFN γ)或细菌脂多糖 (LPS)激活前后对肿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或脐血单核细胞 ,用重组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白介素 4 (IL 4 )或联合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将其分别诱导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PbDC)及脐血树突状细胞 (CbDC) ,二者分别于诱导第 7天或第 11天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LPS或IFN γ继续培养 12小时 ,将其激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的改变 ;同时 ,以Jurkat、HL6 0及Daudi为靶细胞 ,以不同效靶比与DC共同培养 18小时 ,采用51 Cr释放实验检测DC激活前后抗肿瘤活性的差异。结果 :①LPS及IFN γ可上调外周血及脐带血DC表面CD86、CD83的表达 ,以LPS刺激组更明显 ,但对CD1a的表达影响较小。②以PbDC为效应细胞 ,LPS或IFN γ可分别增强DC对Daudi或HL6 0的杀伤活性 ,在效靶比为 2 0 :1时与未加刺激因子对照组(Medium DC)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然而 ,LPS DC对HL6 0、IFN DC对Daudi则无明显杀伤活性 ;但二者对Jurkat却均有杀伤作用。③以CbDC为效应细胞 ,LPS及IFN γ对其杀伤活性的调节作用与对PbDC的相似。但在未加刺激因子前 ,Cb DC可有效杀伤Jurkat细胞 ,而Medium PbDC对Jurkat细胞未见杀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