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4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3篇
  3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21.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类固醇激素注射后不同时期的治疗效果,并观察脑卒中后肩痛的病因。方法:对3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进行超声定位下肩关节复方倍他米松+利多卡因注射治疗,治疗前、治疗当天、治疗1周及4周进行疼痛视觉类比法(VAS)、肩关节被动前屈、外展、外旋关节活动度测量及Fugl-Meyer运动量表上肢部分(FMA-U)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当天、治疗1周及4周后,患者的VAS评分明显减低(P0.01),且治疗当天降低最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当天、治疗1周及4周,肩关节被动前屈、外展、外旋角度较前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当天的角度提高最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的上肢运动功能FMA-U明显提高(P0.01)。卒中后肩痛的主要原因是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积液或炎症,发生率73.3%,其次为关节积液及关节滑膜炎,发生率50%。结论:超声下肩关节类固醇注射有助于降低卒中后肩痛,提高患肩被动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功能,且注射早期止痛及被动关节活动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2.
背景:脊柱的刚性固定融合是修复腰椎退变和不稳的传统方法,但是还存在相应的并发症,临床满意率不高。Waveflex是一种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半刚性固定系统,它能适当的维持节段间正常运动,保留及恢复受损髓核的功能,而且对临近节段无不利影响。目的:对后路Waveflex非融合椎弓根螺钉弹性固定结合小开窗髓核摘除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短期疗效评价。方法: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其中弹性固定组34例行腰椎后路小开窗髓核摘除结合Waveflex弹性固定,髓核摘除组30例行单纯髓核摘除。随访分析患者疗效和并发症,定期进行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并复查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及MRI,测量相关指标。结果与结论:患者术后随访12-22个月。两组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动态固定组末次随访腰痛的缓解率优于较髓核摘除组(P〈0.05)。末次随访弹性固定组手术节段的活动范围小于治疗前,而椎间盘高度及MRI T1值大于治疗前(P〈0.05)。髓核摘除组末次随访和治疗前相比未发生明显变化。末次随访两组间比较,弹性固定组在控制手术节段过度随意移动、椎间高度及髓核修复上要优于髓核摘除组,而对邻近节段的影响与髓核摘除组无明显差异。提示与单纯髓核摘除相比,Waveflex系统结合小开窗髓核摘除修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且对手术节段稳定性及髓核修复有积极作用,近期不会导致邻近节段退变。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感染科老年肝病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观察组)50例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照组)44例,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评分(PSQI)及生活质量评分(SCRQ)。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睡眠质量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护理干预前SCRQ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紫杉醇加顺铂(TP)方案与顺铂加氟尿嘧啶(PF)方案化疗同步放疗对局部晚期喉癌的效果和毒性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局部晚期喉癌47例随机分为TP化疗同步放疗组(TP组)24例和PF化疗同步放疗组(PF组)23例。两组均予常规放疗,方法相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放射耐受剂量(DT)60~70 Gy/6~7周(2.0 Gy/d,每周5次)。放疗同时予2周期化疗,放疗结束后继续完成2周期化疗,共4周期。TP组予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28 d为1个周期;PF组予顺铂2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注射(第1~5天),28 d为1个周期。治疗结束后观察近期疗效、毒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5年观察生存期。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组与PF组的放射性咽喉炎、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时间TP组2.4年,PF组2.0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方案化疗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喉癌有效率较高,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对放射线照射后喉癌细胞各细胞周期细胞比例的影响。方法选择喉癌Hep-2细胞,共分为5组。对照组:癌细胞不做任何处理;放射组:癌细胞仅接受6 MV-X线照射,剂量率300 cGy/min,剂量5 Gy;甘氨双唑钠组:予0.8 mmol/L甘氨双唑钠100μl作用4 h;甘氨双唑钠+放射组:同甘氨双唑钠组及放射组;AT突变基因(AT mutated,ATM)阻断+甘氨双唑钠+放射组:KU55933+0.8 mmol/L甘氨双唑钠的培养液培养4 h后行5 Gy照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及Bax蛋白表达量。结果经甘氨双唑钠作用和5 Gy X线照射后,喉癌细胞G0/G1期细胞明显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不做任何处理、单独X线照射、单独甘氨双唑钠作用及ATM阻断+甘氨双唑钠+放射治疗的喉癌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可通过影响喉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实现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以及防范管理措施。方法:将104例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妇产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妇产科风险管理,选择同期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科住院的妇产科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妇产科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护理质量和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92.38±4.11)分,护理满意度94.23%,护理差错发生率0.96%,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隐患较多,应认真细致进行分析,加强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风险管理,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AVPR2基因激活变异致儿童肾性抗利尿不适当综合征(NSIAD)的临床表现、基因变异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的2例NSIAD的临床诊疗和随访资料。以“肾性抗利尿不适当综合征”“AVPR2基因”“nephrogenic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sis”“AVPR2 gene”为检索词分别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PubMed、Springer Link中检索建库至2020年5月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复习。结果2例患儿均为男孩,就诊时年龄分别为5岁3月龄和2月龄,均存在慢性重度低钠血症,伴低血渗透压、高尿渗透压和高尿钠。基因检测均为AVPR2基因母源半合子变异(c.409C>T,p.R137C)。例1患儿自主限水、静脉滴注和口服补钠,血钠升高不明显,予口服呋塞米片,血钠上升至正常。随访1年,患儿一直呋塞米片口服治疗,血电解质维持正常。例2患儿予以限水同时口服及静脉补盐,血钠可升至正常;呼吸道感染后血钠再次下降,经抗感染和呋塞米片口服治疗,血钠维持正常。4个月后自行停药,每天补盐并限水,现1岁,生长发育良好,血电解质正常。文献检索到英文文献50篇,无相关中文文献,共30例先证者病例,其中16例(53%)为婴幼儿及儿童期发病,多以惊厥起病。9例婴幼儿NSIAD的AVPR2基因变异为R137C,5例为R137L,提示第409碱基变异为热点变异位点。治疗主要为限水和口服尿素,未见呋塞米口服治疗的报道。结论NSIAD除不明原因低钠血症外,无特异性表现。AVPR2基因测序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2例患儿限水治疗及补钠效果有限,口服呋塞米治疗后,血钠可维持正常。  相似文献   
28.
目的:立体选择性地合成(S)-2,4,6-三甲基苯丙氨酸?方法:2,4,6-三甲基苯甲酸还原生成2,4,6-三甲基苯甲醇(1),再溴化生成2,4,6-三甲基溴苄(2),所得溴苄和(S)-BPB-Ni-Gly络合物(3)缩合,经分离立体选择性地得到(S)-Tmp-BPB-Ni 络合物(4),(4)经酸解得到(S)-2,4,6-三甲基苯丙氨酸(5)?结果:以52.8%的总收率立体选择性地合成得到(S)-2,4,6-三甲基苯丙氨酸?结论:本合成方法原料廉价易得?操作简单?反应收率高?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究夜间疼痛护理技术对缓解康复期骨折患者疼痛的确切疗效,提高骨折患者康复期的护理质量.方法 2006年9月-2008年5月,对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后,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同时采用夜间疼痛护理技术.1周后两组均进行VAS评定.结果 治疗前治...  相似文献   
30.
2008年我院35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规律,并分析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ADR报告分别就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类型、药品种类、严重程度分级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59例ADR中,女性患者发生概率较大(191例,占53.20%);0~10a(66例,占18.38%)婴幼儿及51~60a(65例,占18.11%)中老年人发生居多;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179例,占40.50%)和口服给药(173例,占39.14%)为主;用药方式多为单一用药(336例,93.60%);抗感染类药物所占比例较多,占50.45%;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引起ADR例数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精制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注射用磷酸克林霉素;ADR严重程度分级多为一般,结果多为治愈或好转。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观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