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87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上尿路结石围手术期尿细菌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上尿路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尿细菌谱及其药敏结果,指导抗生素治疗,减少术后发热和感染并发症.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14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对患者术前中段尿、术中感染性结石、术后肾造瘘管末端进行细菌培养,选择敏感药物行抗感染治疗,并对细菌谱、术后发热及感染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48例患者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38例(25.7%),其中大肠埃希菌17例(44.7%)、表皮葡萄球菌4例、奇异变形杆菌3例、肺炎克雷伯杆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屎肠球菌2例、溶血葡萄球菌2例、鲁氏不动杆菌1例、弗氏柠檬杆菌1例、酵母样菌1例、摩氏摩根菌1例、腐生葡萄球菌1例;感染性结石10例,细菌培养阳性8例,其中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各3例,酵母样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1例;肾造瘘管细菌培养阳性25例(16.9%),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例、溶血葡萄球菌5例、铜绿假单胞菌5例、屎肠球菌3例、科氏葡萄球菌2例、沃氏葡萄球菌2例、蜡样芽孢杆菌1例、产气肠杆菌1例、粪肠球杆菌1例.3种标本共培养344例次,阳性71例次,总阳性率20.6%.培养阳性者常用敏感药物包括亚胺培南、头孢吡肟、万古霉素、呋喃妥因等.术后发热患者41例(27.7%),包括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10例和肾造瘘管培养阳性患者9例;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1例.结论上尿路结石术前尿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术后末期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常见;术前中段尿培养能指导抗生素应用,有效控制围手术期尿路感染,减少并发症.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bacterial distribution and resistance in upper urinary tract stone patients, then choose suitable antibiotics and reduc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accordingly.Methods Middle flow urine, infectious stone and the end of kidney drainage tube were taken for culture in 14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between January 2009 to September 2010. Antibiotics were used according to the culture results and the complications secondary to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Urinary pathogens presented in 38 (25.7%) patients before operation.There were 112 strains of bacteria. The predominant strains included: Escherichia coli (17 cases,11.5%),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4 cases) and Proteus mirabillis (4 cases). Escherichia coli and Proteus mirabillis were common in stone culture.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5 cases),Pseudomonas aeruginosa (5 cases) and Staphylococcus haemolytcus (5 cases) were found in renal drainage tube culture which were positive in 25 patients. Imipenem, cefepime, vacomycin, nitrofurinton were sensitive and commonly used antibiotics. Forty-one patients (27.7 %) had fever postoperatively, including 10 positive for middle urine culture and 9 positive for drainage tube culture. One infective shock was diagnosed postoperatively. Conclusions Gram-negative bacilli are predominant in the upper urinary tract stone patients preoperatively. Gram-positive ones are common postoperatively.Suitable antibiotics, based on middle flow urine culture, could reduce urinary infective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82.
1病例介绍 患者,女,22岁。鼻塞、流脓涕伴头痛10年,近1年头痛加剧,时有血脓涕,嗅觉功能障碍。CT扫描结果:软组织窗显示冠状位右侧鼻腔内一类圆形不均匀高密度影,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利用生物打印系统一次性同步快速构建复层管状结构的可行性。方法将不同浓度的海藻酸盐和GelMA配比,进行生物力学检测,确定复合水凝胶打印的可行性;将水凝胶分别混合示踪剂及标记细胞,打印具有双层结构空腔管状结构,进行细胞活力检测并验证可灌注性。结果复合水凝胶杨氏模量为(8.78±1.73)×10-3 MPa,较单纯Gel MA的(2.38±0.69)×10-3 MPa和单纯海藻酸盐的(0.83±0.24)×10-3 MPa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同轴打印内外复层结构的壁厚分别为(62.06±0.45)μm和(93.78±10.25)μm;内、外管的管径分别为(663.66±51.74)μm和(976.84±63.44)μm;外管(红色微珠颗粒标识)和内管(绿色微珠颗粒标识)具有明显的分层差异;3T3细胞分别在内、外层同时打印后,体外培养1周,第1、3、7天细胞活力可以维持在(88.50%±5.8%)、(85.57%±6.22%)和(96.29%±2.64%);复层管状结构橙色溶液灌注,复层管壁完整性良好,未见明显液体渗出。结论本实验利用复合水凝胶构建复层空腔组织,打印后空腔组织内细胞能够长期存活,并具有一定的灌注功能。  相似文献   
84.
地方性砷中毒患者皮肤改变与发砷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地方性砷中毒病情程度与体内砷的蓄积关系。方法 现场临床皮肤改变诊断 ,实验室发砷用原子荧光法检测。结果  1.临床皮肤改变以角化人数最多 ,脱色次之 ,色沉最少。 2 .单体征皮肤改变以单角化为主 ,全部是角化 °;双体征皮肤改变以角化合并其他症状为主 ,主要是角化 °并脱色 °;三体征皮肤改变以角化 °并脱色 °和色沉 °为主 ,以下依次为角化 °并脱色 °和色沉 °、角化 °并脱色 °和色沉 °、角化 °并脱色 °和色沉 °、角化 °并脱色 °和色沉 °以及角化 °并脱色 °和色沉 °。 3.随病情加重 ,病人发砷含量逐渐增高。结论 地方性砷中毒皮肤改变从角化开始 ,先后出现脱色和色沉 ;然后是角化加重或脱色加重 ,最后是色沉加重 ;随病情加重 ,发砷含量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85.
报告1例以脂膜炎为皮肤表现的皮肌炎。患者男,20岁。14岁起四肢近端肌力下降,伴面部红斑。1年后大腿出现疼痛性结节,伴吞吐咽困难。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小叶性脂膜炎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经参剂量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静脉滴性丙种球蛋白治疗后肌炎及脂膜炎病情均缓解,提示脂腊炎可能是炎症性肌病的一个皮肤特征。  相似文献   
86.
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的治疗通常需较长时间方能见效,且患者的依从性差。使用多种激光通过选择性光热作用的原理,可以有效治疗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激光类型取决于多种因素,如黑色素发色团和其在皮肤中特定的病变位置。该文综述激光治疗雀斑样痣(nevoid lentigo)、咖啡斑(café-au-lait)、贝克痣(Becker’s nevus)、真皮痣(intradermal nevus)、太田痣(nevus of Ota)、黄褐斑(melasma)及炎症后色素沉着等常见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在已发表的研究基础上,比较各种激光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87.
总结蒋益兰教授基于“体寒瘤热”治疗结直肠癌的经验。蒋益兰教授在中医肿瘤“正虚邪实”的理论基础上,认为结直肠癌患者存在整体阳虚,局部痰瘀毒邪实,整体为寒,局部热盛,虚实夹杂,寒热并见的病理变化,即“体寒瘤热”,并提出“调整阴阳”的总体治疗原则,在温阳的基础上根据邪实的轻重灵活用药,抑阴扶阳,以达治疗目的。附1则医案佐证。  相似文献   
88.
杨艳芳  陆毅  吴高峰  肖梦媛  吴和珍 《中成药》2010,32(10):1758-1760
目的:研究中药麻黄根(Ephedra root)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法分离,运用多种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麻黄根乙醇提取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2)、麻黄宁D(3)、麻黄宁E(4)、麻黄酚A(5)、表阿夫儿茶精(6)、辛酸乙酯(7).结论:化合物1、2、6、7均为首次从该种中药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9.
陆毅 《国外药讯》2004,(12):33-33
美国研究人员报道,子宫内使用nelfinavir(Ⅰ)致新生儿缺陷的发生率与基础人群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别。为了检查(Ⅰ)的致畸性,他们使用了来自国际抗逆转录病毒妊娠注册处的数据,包括944名在妊娠期间使用过(Ⅰ)的妇女的妊娠结局信息。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