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7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研究磷酸二甲啡烷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中单次和连续多次给药药动学特征。方法 12例受试者随机开放3×3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单次给药和连续多次给药药动学特征。采用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二甲啡烷的药物浓度。药动学参数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结果单次口服(10、20、40 mg)磷酸二甲啡烷片后,二甲啡烷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1.08±0.84)、(2.16±1.64)、(4.34±2.92)μg·L-1,tmax为(2.6±1.2)、(2.8±0.9)、(2.3±0.7)h,AUClast为(13.05±12.39)、(27.02±24.86)、(54.19±46.19)μg·h·L-1,AUCinf为(14.21±13.37)、(29.32±27.15)、(58.41±51.57)μg·h·L-1,t1/2为(9.23±3.56)、(10.94±2.73)、(11.21±2.51)h。多次给药20 mg后二甲啡烷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为(5.22±4.28)μg·L-1,tmax为(2.5±1.3)h,AUClast为(75.82±74.39)μg·h·L-1,AUCinf为(82.37±82.21)μg·h·L-1,t1/2为(12.02±2.47)h。结论单次给药二甲啡烷的体内过程符合一级线性动力学过程;多次给药二甲啡烷的蓄积因子接近3,符合线性累加。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价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36名健康志愿者按照随机、双盲、双交叉试验设计,单次静脉注射试验药物或参比药物2 mg.kg-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心电监护仪测定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结果丙泊酚体内过程符合三室开放模型,单次口服试验药物和参比药物后,药代动力学参数和药效学参数如下:tmax分别为(0.05±0.02),(0.06±0.02)h;cmax分别为(3.59±2.36),(2.57±1.42)mg.L-1;t1/2分别为(1.20±0.44),(1.25±0.52)h;MRT0-∞分别为(1.21±0.39),(1.34±0.55)h;AUC0-∞分别为(0.70±0.18),(0.64±0.17)mg.h.L-1。给药后丙泊酚血药浓度升高,BIS值随之下降,给药后tmin-BIS分别为(3.31±0.71),(3.39±0.64)min。试验药物和参比药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AUCinf)为(114.63±41.08)%。cmax、AUClast、AUC0-∞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113.2%~156.6%,106.1%~119.2%和100.7%~117.5%,结论受试药物与参比药物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3.
伴随着遗传药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基因多态性不能完全解释降压药物疗效的个体差异。在分子水平上,高血压药物相关代谢酶、受体、转运体都受到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并在降压疗效差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研究遗传因素与降压药物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更好地解释临床上药物反应产生的个体差异。本文综述总结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microRNAS等表观遗传调控方式对高血压相关药物编码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空腹及餐后条件下单剂量依折麦布片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评价其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空腹组和餐后组各入组48例健康受试者,采用单中心、单剂量、空腹/餐后、随机、开放、两制剂、两周期、双交叉的试验设计,每周期受试者单次空腹或餐后口服受试药物或参比药物依折麦布片10 mg,用HPLC-MS/MS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受试者血浆中依折麦布和总依折麦布(依折麦布+依折麦布-葡萄糖醛酸结合物)的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2种依折麦布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单次空腹给药受试药物与参比药物血浆中总依折麦布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70.74±30.08)和(72.32±25.46)ng·mL-1;tmax分别为1.12和1.25 h;t1/2分别为(14.02±7.40)和(13.75±6.88)h;AUC0-t分别为(530.93±221.48)和(514.81±215.49)h·ng·mL-1;AUC0-∞分别为(565.54±227.79)和(550.86±239.24)h·ng·mL-1。单次餐后给药受试药物与参比药物血浆中总依折麦布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109.78±49.31)和(112.33±40.73)ng·mL-1;tmax分别为2.00和1.50 h;t1/2分别为(15.50±8.76)和(13.36±6.61)h;AUC0-t分别为(627.51±267.46)和(565.57±188.63)h·ng·mL-1;AUC0-∞分别为(683.91±316.10)和(616.88±218.22)h·ng·mL-1。受试药物和参比药物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AUC0-∞经对数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在90%置信区间范围内,空腹状态下总依折麦布分别为88.90%~103.31%,97.84%~109.29%,96.66%~109.94%;餐后状态下总依折麦布分别为84.79%~103.87%,102.71%~112.92%,103.35%~115.71%。结论空腹和餐后状态下,健康受试者口服两种依折麦布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相近,且安全性良好,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75.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的现状、耐药与流行状况。探讨产新型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与基因分型。方法细菌的药敏试验采用K-B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检测分别采用双纸片确证试验和三维试验;基因分型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法。结果60株阴沟肠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分别为23株和32株,产新型β-内酰胺酶株14株。RAPD将60株阴沟肠杆菌分为7种株型。其中Ⅰ、Ⅱ型、Ⅲ型占68.3%,是主要的流行株。产新型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对11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为21.3%~100%。结论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对不同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不同产酶类型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产新型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的出现与流行是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与高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6.
S1P2受体shRNA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筛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探讨S1P2受体介导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机制,构建和筛选特异性S1P2受体shRNA腺病毒载体.方法 设计并合成4对靶向S1P2受体的单链寡核苷酸(ss oligo),经变性退火为双链寡核苷酸(ds oligo)插入穿梭质粒pRNAT-H1.1/Shuttle载体,测序正确后经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PAEC),通过RT-PCR方法筛选对S1P2受体基因沉默效果最佳的穿梭质粒pRNAT-H1.1/Shuttle-shRNA,提取质粒DNA,经双酶切,回收S1P2受体基因沉默效果最佳的shRNA片段,亚克隆到腺病毒表达载体(pAdeno-X),筛选出正确重组子,转染HEK 293A细胞,收集重组的腺病毒,测定病毒滴度,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1P2受体沉默效果.结果 测序结果证实所构建的pRNAT-H1.1/Shuttle-shRNA质粒正确,并从4对ds oligos筛选出对S1P2受体沉默效果最佳的穿梭质粒pRNAT-H1.1/Shuttle-shRNA,经亚克隆到腺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人肺动脉内皮细胞后,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构建的腺病毒载体pAdeno-shRNA对S1P2受体蛋白的沉默有明显效果.结论 成功地构建和筛选出介导特异性shRNA-S1P2的重组腺病毒.  相似文献   
77.
2005-2007年医院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对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病原菌耐药状况进行调查,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培养分离菌株,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菌种和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4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781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始终占多数,3年的分离率分别为58.0%、56.3%、59.5%,革兰阳性球菌3年变化趋势不大,保持约20.0%;从药敏结果看,病原菌耐药性也基本呈增高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70.0%,目前,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 临床上应将药敏试验和临床经验结合,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延缓和控制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与卡托普利咳嗽副反应、ACE水平的关系. 方法 筛选高血压病患者,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按ACE I/D基因型分为Ⅱ型、ID型和DD型三组,给予卡托普利降压治疗8周,随访观察患者咳嗽副反应发生情况,紫外法检测治疗前后ACE水平.比较三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间的可能关系. 结果 ACE Ⅱ组咳嗽副反应发生率(57.1%),显著高于ID组(P<0.05)、DD组(P<0.05);ID组咳嗽副反应发生率较DD组为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治疗前、治疗后ACE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前DD组显著高于ID组(P<0.001)、Ⅱ组(P<0.001),ID组显著高于Ⅱ组(P<0.001);治疗后结果相同(P均<0.001). 结论 携带ACE Ⅱ基因型的高血压病患者服用卡托普利,咳嗽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其它两型患者,ACE水平低于其他两型患者,ACE水平较低是高血压病患者出现ACEI相关性咳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布洛伪麻那敏干混悬剂(抗感冒药)在健康成年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3个单剂量组及1个多剂量组口服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布洛芬血药浓度,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伪麻黄碱和氯苯那敏血药浓度。用DAS Ver 2.0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单剂量及连续口服布洛芬(单剂:200,400,600 mg;连续:200 mg)、伪麻黄碱(单剂:30,60,90 mg;连续:30 mg)及氯苯那敏(单剂:2,4,6 mg;连续2 mg)7天后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Cmax,AUC0-t,AUC0-∞,t1/2等)结果显示,布洛芬、伪麻黄碱和氯苯那敏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拟合结果均符合一室模型,体内过程均呈线性动力学特征。结论连续多次给药,3组分都不存在药酶诱导或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8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浓度的HPLC-MS/MS法。方法以茶碱为内标,血浆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后直接进样。用Waters symmetry C18(1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甲醇-0.2%醋酸=35∶65(v/v)为流动相,流速为0.9 mL·min^-1,采用柱后分流,0.2 mL·min^-1进入质谱,柱温35℃。选择监测的离子为m/z152.1→109.9(对乙酰氨基酚)、m/z195.3→138.1(咖啡因)和m/z181.1→123.9(茶碱)。结果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咖啡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4.04μg·mL^-1,5.05~1 010 n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7.94%。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适用于临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