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2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五苓散乃仲景方 ,见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综观五苓散的主治 ,大概不外乎外有表证 ,内停水湿 ,症见头痛发热 ,烦渴 ,渴欲饮水但水入即吐 ,小便不利 ,霍乱吐利 ,心下痞 ,脐下动悸 ,吐涎沫而头眩等。而五苓散的功用 ,亦不外乎外解内利 ,即发汗与利小便共施 ,淡渗与气化共行 ,如《医方考》曰 :“茯苓、猪苓、泽泻、白术 ,虽有或润或燥之殊 ,然其为淡则一也 ,故均足以利水。桂枝辛热 ,辛热则能化气。”《医宗金鉴》曰 :“五苓散辛甘淡渗之品 ,外解内利 ,多服暖水 ,令其汗出尿通 ,表里两解矣。”后世所论 ,多在此基础上进行发挥 ,如《宣…  相似文献   
82.
急性杂合型白血病(hybrid acute leukemia,HAL)是指急性白血病中髓细胞系和淋巴细胞系共同累及的一组疾病。1987年Gale和Ben-Bassat提出,HAL不同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或异常抗原表达的急性白血病如髓系抗原表达的ALL及林系抗原表达的AML,是一种具有特异的临床生物学特性的急性白血病。因HAL的特异性常规的化疗效果欠佳,我院2000年-2003年来采用MA VP方案治疗了12例HAL患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上调微小RNA(miR)-124表达对甲状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正常甲状腺Nthy-ori3-1细胞和甲状腺乳头状癌SW579细胞中miR-124的表达差异;利用脂质体转染Has-miR-124mimics上调miR-124表达,并通过qRT-PCR检测其转染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过表达miR-124对SW579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过表达miR-124对SW579细胞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PIK3CA)蛋白、蛋白激酶B(AKT)蛋白、磷酸化AKT(p-AKT)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及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结果 miR-124在甲状腺癌SW579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甲状腺Nthy-ori3-1细胞(P0.05)。转染Has-miR-124 mimics后,miR-124模拟组细胞中miR-124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iR-124模拟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而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iR-124模拟组中PIK3CA、p-AKT和Bcl-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AKT蛋白的表达量变化不明显(P0.05);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IK3CA、AKT、p-AKT、Bcl-2及Bax蛋白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调miR-124表达可诱导SW579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上调Bax蛋白表达和下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4.
随着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小分子药物靶点治疗MDS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根除异常的细胞克隆和清除有利于MDS细胞生长的微环境是MDS治疗的主要目标。目前靶点治疗MDS的小分子药物主要有抗血管新生药物、法尼基转移酶抑制剂、格列卫、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只有更深入地研究MDS的发病机制,才能使小分子药物靶点治疗 MDS取得更进一步的进展。  相似文献   
85.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具有表达CD3和CD4的单克隆增殖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随着免疫分型和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近来对其病因、病理及治疗方面的认识有所深入,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6.
甲型H1N1流感病原体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1],是由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首先在墨西哥爆发,随后迅速蔓延至世界各大洲,并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造成大流行。2009年我国内地31省  相似文献   
87.
在查阅中医药古籍及现代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白芷炮制历史沿革及炮制品的现代研究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初步理清了白芷的炮制发展过程。古代白芷的炮制品有16种,发展到现代只剩下1种生白芷,并且生白芷饮片的加工工艺各地不一,药材质量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88.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wo new treatment methods of non-biologic artificial liver [slower plasma exchange (PE) combined with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 (CWH), and coupled plasma exchange filtration adsorption (CPEFA)] in treatment of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patients. Methods 130 patients with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44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 parallel circuit of being combined slower PE and CWH based on the conservation medical therapy (group A). 43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PEFA based on the conservation medical therapy (group B). 43 patients received PE with conservative medical therapy (group C). The clinical symptoms, signs, liver function, blood sodium concentration, effective rates and survival rates in three groups were survey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symptom and signs of the majority in the above different groups improved. In group A and B, hyponatremia of patients were improved, the effective rates (within 6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70.45% and 72.09% respectiverl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χ2=0.10,P>0.05), the survival rates(6 months) were 45.45% and 46.51%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χ2 = 0.08, P > 0.05). In group C, patients' hyponatremia did not change, the effective rate (51.16%)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and B (χ2 = 7.55,9.31, P < 0.01) and the total survival rate(6 months) was 30.23% also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B (χ2 = 4.80,6.10, P < 0.05). Conclusions Being combined slower PE and CWH with a parallel circuit and CPEFA are two new,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s of non-biologic artificial liv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显性负性突变(dominant negative)抑制即刻早期蛋白Egr-1转录因子活性对低氧应激下肝癌BEL-7402细胞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显性负性突变Egr-1腺病毒,感染BEL-7402细胞,同时以空载体和空白细胞做对照。“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细胞与基质黏附实验,免疫荧光检测Egr-1对黏附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改变。结果成功构建获得Egr-1转录功能竞争抑制型稳定腺病毒,并感染BEL-7402细胞。与BEL-7402细胞比较,低氧状态下Ad-dnEgr-1/BEL-7402组细胞,迁移,黏附能力显著降低(P<0.01),细胞中与迁移、粘附相关的微丝所形成的伪足结构明显减少,FAK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抑制Egr-1转录因子功能可以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的迁移和黏附。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白介素7(IL-7)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27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IL-7含量,并用13例健康体检者血样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检肠黏膜标本、27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IL-7的表达。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IL-7浓度为(2.98±0.93)ng/L,明显低于结肠炎患者[(4.72±0.69)ng/L,P<0.01]和健康体检组[(5.64±0.24)ng/L,P<0.01];结直肠癌患者14例(51.85%)癌组织IL-7表达呈强阳性,相应癌旁组织只有5例(18.52%)呈弱阳性;而结肠炎组肠黏膜组织中亦只有5例(25.00%)呈弱阳性。结直肠癌组织中IL-7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8.333,P<0.05)和结肠炎黏膜组织(χ2=4.454,P<0.05)。结论: 外周血及肠道组织中IL-7的检测可以作为临床肠道疾病性质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