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6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分期及溶栓疗效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12例DVT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发病时间长短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急性期组(n=97)、亚急性期组(n=68)、慢性期组(n=47),全部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疗,根据治疗结果将其分为治愈组(n=83)、有效组(n=97)、无效组(n=32),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定不同分期、不同疗效患者杨氏模量值,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估治疗后血栓杨氏模量对DVT患者溶栓疗效的诊断效能。  结果  治疗前,不同分期DVT患者血栓杨氏模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慢性期组(P<0.001);治疗后,各组血栓杨氏模量低于治疗前(P<0.05),且各组治疗后血栓杨氏模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P<0.001)。治疗后,不同预后DVT患者血栓杨氏模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愈组<有效组<无效组(P<0.001)。ROC分析结果显示,当Youden指数取最大值0.632时,血栓杨氏模量截断值为6.825 kPa,此时诊断DVT患者溶栓治疗无效的敏感度为93.8%,特异性为69.4%,曲线下面积为0.885。  结论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定杨氏模量,可作为评价DVT分期及溶栓疗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阴茎海绵体白膜破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阴茎海绵体白膜破裂的病人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其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然后体表准确标记破裂口,与临床手术结果及病理相对比。结果:6例阴茎海绵体白膜破裂均准确诊断,术前体表定位破裂口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超声对于阴茎海绵体白膜破裂诊断率高,对破裂口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特大地震致血管损伤患者的筛选及治疗救助意义。方法运用体检及彩超检查,筛选出血管损伤患者225例,并根据病情适当选用抗凝、溶栓、祛聚等方法治疗。结果筛选的225例血管伤患者中,因动脉损伤导致截肢36例,截肢率占动脉损伤的17.39%。对于挤压综合征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截肢率占2.5%。2例假性动脉瘤患者手术后康复出院。18例静脉血栓患者在治疗5 d~30 d后,肢体肿胀消退出院。结论血管损伤是地震伤中常见疾病,血管损伤的早发现、早诊断可为患者赢得宝贵的诊疗时间和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4.
腹腔镜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于1993年10月至1996年10月,在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腹腔镜转换器,应用OlympusP20型纤维胆道镜(Φ4.9 mm),经切开的胆囊管进入胆总管,治疗胆总管继发结石,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8例,年龄39~62岁(平均50岁),术前均经ERCP确诊为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结石大小0.3~1.1 cm,胆总管内径约0.7~1.7 cm,平均约1.0 cm.  相似文献   
35.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热消融对晚期结肠癌(COAD)伴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102例晚期COAD伴肝转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贝伐珠单抗联合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超声引导下微波热消融术(MWA)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免疫功能、预后。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D3+、CD4+、CD8+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胃肠道反应、食欲减退、疲劳乏力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累积无复发生存率73.40%,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581、P=0.032),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0、P=0.249)。结论 超声引导下热消融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COAD伴肝转移患者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缓解患者免疫功能抑制,改善累积无复发生存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6.
患者男,73岁,因发现右颈部包块1个月伴咽痛于我院就诊。5个月前于外院行颈部淋巴瘤切除术,PET检查提示全身未见确切恶性病变征象。今入院体格检查:右颈部肿胀,触及一条形质韧肿块,边界较清,轻压痛,余未见异常。常规超声检查:右侧胸锁乳突肌增厚,肌肉纹理弥漫性增粗,肌束间隙回声减低(图1),CDFI可探及点状血流信号(图2)。超声提示:右侧胸锁乳突肌回声改变,性质待定。行超声引导下右侧胸锁乳突肌穿刺活检,病理免疫组化:高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倾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图3),提示为生发中心来源,CD20(+),Bcl-2(+),Bcl-6(+),Ki67(+,约60%~80%)。入院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瘤Ⅰ期,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2分,遂行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化疗。化疗2个周期后患者颈部包块明显缩小,化疗间隙期颈部包块再次增大。更改化疗方案利妥昔单抗+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再予颈部局部放疗,患者包块明显缩小出院,于肿瘤科随访。  相似文献   
37.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简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HIFU在人体内部的可聚焦特性,根据肿瘤大小辐照30~180min,均为一次性治疗。结果 68例子宫肌壁问和浆膜下肌瘤HIFU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68例),治愈率为34%(23例),疗效显著率53%(36例)。结论 HIFU用于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损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超声导向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本组26例患者术前运用CT或MR资料制定肿瘤治疗计划;通过超声导向运用徒手法经皮穿刺实施治疗方案;术后运用CT验证治疗方案实施情况,随访并发症及疗效情况。 结果 26例患者顺利完成了治疗计划,无因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术后运用CT验证^125I粒子分布和排列达到了预定计划;经过随访近期疗效满意,1例患者术后5d出现胰漏并形成假性胰腺囊肿,2例患者穿刺术后2个月出现针道种植转移。 结论 运用超声导向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的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多点系统活检术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6例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4ng ml或经直肠超声发现前列腺有结节的患者 ,行经直肠超声引导 6针系统活检加结节处1~ 2针活检。结果  46例经直肠引导前列腺活检 ,检出前列腺癌 16例 ( 3 4.8%) ;恶性淋巴瘤 1例 ( 2 .2 %)。随PSA增高 ,前列腺癌检出率增高。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多点系统活检术 ,可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临床检出率 ,有助于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