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探讨对前列腺癌患者在超声导向下经直肠穿刺I125植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上前列腺癌的治疗提供参考建议。方法随机将作者医院收治的120例前列腺癌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根治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直肠超声导向经直肠穿刺I125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PSA(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及尿路和直肠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植入穿刺针14根,植入粒子平均(42±17)粒。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上均显著的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后4~7 d拔出尿管后均能够正常排尿,观察组患者有2例出现拔出尿管后不能自行排尿,经过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对照组有7例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观察组有9例出现上诉症状,随访至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上诉症状均显著的好转。结论超声导向下经直肠穿刺I125植入治疗前列腺癌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显著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评价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预防肺梗死(pulmonary embolism,PE)的价值,探讨滤器置入后实行Fogarty导管手术取栓和大剂量尿激酶(UK)溶栓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均经右侧股静脉置入永久性滤器.其中置入波士顿公司的Greenfield滤器3枚,Bard公司的Simon Nitinal Filer(SNF)双伞滤器5枚。其中2例分别行留置导管及患肢足背静脉溶栓治疗,另6例行Fogarty导管取栓手术。UK溶栓治疗平均总量为480万U。结果 8例病人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均获成功.成功率100%。1例病人因栓塞时间过长,失去手术时机,3个月后出现静脉血栓后深静脉瓣膜损害综合征,1例病人7天后基本再通,另6例病人术后完全再通。结论 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操作简单、安全,配合Fogarty导管取栓手术.大剂量溶栓治疗等,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3.
匡铭  罗华  郭道宁 《安徽医药》2018,22(7):1357-1359
目的 探讨开腹射频消融与开腹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小肝癌患者113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开腹组(行开腹手术切除治疗,计60例)与射频组(行开腹射频消融治疗,计5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肝功能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年,2年以及3年时的总生存率以及肿瘤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术后先升高后降低,胆碱酯酶(ChE)在术后逐渐降低,射频组ALT水平以及ChE水平在术后第1天、第3天以及第7天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979、2.158、3.522,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出现,射频组术后发生高热2例,显著少于开腹组8例(x2=4.160,P=0.041).开腹组术后3年总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为60.00%和38.33%,射频组则为64.15%和39.6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0,P=0.888).结论 和开腹手术相比,开腹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具有创伤小,对肝功能影响小的优势,能达到与手术治疗相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4.
一、病历摘要:患者25岁,因停经46天,阴道流血一周入院,无腹痛及恶心、呕吐等不适,既往月经规律,孕1、产1.5天前曾在院外查尿HCG为阳性反应,入院后查尿HCG半定量>8000IU/L(正常值为<50IU/L).检查:体温36.8℃,脉搏84次/分,血压14/10kPa.心肺正常,肝脾(一).妇检:外阴正常,阴道血染.宫颈光滑,着色、无举痛.后穹窿不丰满,无触痛.子宫稍大于正常.右附件区稍增厚,无压痛.左附件区正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0g/L、出凝血时间正常.B超检查:子宫形态正常,内部回声均匀,宫内膜线居中,子宫直肠陷窝无积液.左附件区正常,右输卵管峡部可见25.2×21.6mm大小妊娠囊样结构,无胎心搏动.B超提示:右侧输卵管峡部妊娠未破裂型.二、治疗: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植入联合手术去势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晚期前列腺癌患者82例,治疗组42例,采用经直肠B超引导下经直肠植入125I放射粒子并同时行双侧睾丸切除治疗。对照组40例施行双侧睾丸切除术。82例患者术后同时服用比卡鲁胺内分泌化疗药物。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24~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6.5个月。治疗组平均植入粒子(38±15)粒。无因经直肠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16个月发生骨转移,有2例在术后平均18.6个月出现PSA生化复发,累计PSA无进展患者生存率为92.8%。对照组中1例于术后23个月死亡,3例在术后14个月发生骨转移,有5例在术后平均15.8个月出现PSA生化复发,累计PSA无进展患者生存率为77.5%。结论对于局部晚期前列腺癌,采用经直肠永久性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联合手术去势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三维成像技术在心脏瓣膜病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9月接收疑似心脏瓣膜病患者9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检查,研究组进行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检查,两组患者的病理结果与影像结果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的左室整体应变相关参数(GLS、GCS、GRS、GLSendo、GLSepi、GCSendo、GCSepi)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的心动图LVDd、LAD、LVEF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的超声特征进行对比。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与影像检查结果一致,对照组患者48例影像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研究组患者的左室整体应变参数GLS、GCS、GRS、GLSendo、GLSepi、GCSendo、GCSepi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动图LVDd、LAD相关指标高于对照组,LVEF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影像显示瓣膜联合处增厚、挛缩、钙化,瓣口面积较为狭窄,且瓣口关闭时对合不严,瓣膜表面粗糙不平,可以多角度立体化观察病灶部位和病变程度。对照组患者显示瓣膜联合处增厚、挛缩、钙化,病灶边界较为模糊。 结论:三维成像技术可以立体显示心脏瓣膜病变部位和程度,为临床研究提供价值更高的信息,对瓣膜手术具有肯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宫腔声学造影(2D-SIS)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拟诊内膜息肉的67例患者进行2D-TVS、2D-SIS及宫腔镜手术-病理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内膜息肉42例,粘膜下肌瘤8例,内膜增生9例,机化血凝块3例,正常内膜5例。2D-TVS对内膜息肉诊断的敏感性为81.0%,特异性68.0%,准确性76.1%;2D-SIS对内膜息肉诊断的敏感性为90.5%,特异性88.0%,准确性89.6%。造影前、后诊断准确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2D-SIS检查准确率高,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葡萄膜转移癌的超声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2月1日我院收治的25例葡萄膜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23只眼为脉络膜转移癌,4例5只眼为虹膜转移癌。25例患者均常规检查视力、散瞳、眼压、眼底,行腹部B超和胸部CT;另外行B型超声或(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1例23只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17例19只眼,UBM检查4例5只眼,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结果:25例28只眼中,B超检查脉络膜转移癌21例23只眼,可见视盘周围、眼球后极部或颞上方实质性占位病变,呈现扁平、半球形或不规则波浪形隆起的回声光团;FFA检查脉络膜转移癌17例19只眼,早期表现为无脉络膜背景萤光的暗部,动静脉期呈斑点状荧光或斑片状强荧光,静脉期呈高荧光斑点。晚期呈高斑驳状荧光;UBM检查虹膜转移癌4例5只眼,可见虹膜内瞳孔缘存在实性隆起、回声较均匀的肿物,虹膜根部厚度增加。结论:葡萄膜转移癌多以脉络膜转移癌最为多见,多发生于单个眼单个病灶,B超或彩超检查颞上方或极部不规则实质性占位,基底血流丰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早期萤光较低,中期呈现点状或斑片状高荧光,晚期呈斑驳状持续高萤光。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造影(SHG)联合宫腔镜(HS)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82例患者因行阴道B超(TVS)检查拟诊内膜息肉而纳入研究,先行SHG检查,后行HS检查与治疗,取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以病检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将SHG与HS两种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经病检,在82例患者中,内膜息肉59例,非内膜息肉23例(正常内膜3例、内膜增生19例、粘膜下肌瘤1例)。SHG诊断内膜息肉63例,准确率(93.65%)显著高于TVS(71.95%),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HG诊断准确率略低于HS检查(95.60%),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G联用HS能明显提高宫内膜息肉诊治的准确性。结论 SHG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一种无创、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而联合HS的诊断更准确,且克服以往手术的盲目性,两者联合应用产生较好的互补效应,优于单一检查,是准确诊治宫内膜息肉的一种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30.
朱一平  刘强  郭道宁 《西部医学》2014,(12):1696-1698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查在胎儿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畸形(CAVS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应用GE-E8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对所有受检胎儿行四腔心切面及四腔心平面头侧偏转法获得左、右室流出道、主动脉长轴切面、心底短轴切面及三血管切面,再沿降主动脉上行检测主动脉弓切面及动脉导管弓切面.对产前诊断的CAVSD声像图特征及引产后尸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共检出11例CAVSD胎儿,均经引产后尸检证实,产前超声诊断CAVSD的准确率为100%.典型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心脏增大,十字交叉结构消失,房间隔下部与室间隔上部缺损,仅见一组共同房室瓣;CDFI:四个心腔间血流相互沟通.常伴发右室双出口、房室传导阻滞、肺动脉闭锁及法乐四联症等心内畸形.结论 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诊断胎儿CAVSD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该病特有的声像图特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