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8篇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及其对肺腺癌患者预后和治疗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肺腺癌研究的新热点。为了明确TIME的动态变化和其中各个组分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本综述分析近年来利用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在肺腺癌中进行的TIME相关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免疫细胞、各种调控因子及其在TIME中的相互作用影响着肺癌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结果。TIME的异质性受各种癌细胞、免疫细胞、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环境、细胞毒活性或免疫抑制因子等影响。与TIME异质性相关的细胞亚型的特定组成可能促进或阻碍机体对免疫治疗的反应,并影响患者预后。目前,已发现多种标志物,包括差异表达基因、特异性细胞标志物、细胞性质相关标志物,均可对患者预后分层或预测治疗效果。另外,多种亚型的免疫细胞亦可对肺腺癌免疫治疗耐药性进行分层和预测。本文综述了TIME对预后分层、疗效预测和耐药性分层的相关标志物或模型,希望对未来肺腺癌治疗策略的制定和生物标志物的开发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92.
中医学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由多种病机所致,肾精虚亏为根本,同时与肝脾两脏有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症状以腰背及周身骨痛为主,中医学中认为"痛不移处"或"诸痹症疼痛"必有瘀血。依据绝经后妇女体质多虚多瘀的特点以及中医中疼痛的相关理论如"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笔者认为"虚"与"瘀"为PMOP患者产生疼痛的主要机理,并对此展开论述。从而加强中医学对于PMOP疼痛产生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并为临床上以中医手段治疗PMOP疼痛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目的通过重复测量资料分析法评价电针结合杵针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18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予电针留针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留针结合杵针治疗。疗程4周。对首次治疗前、第2周末次治疗后、末次治疗后记录的JOA评分以及首次治疗前、首次治疗后、第2周末次治疗前、第2周末次治疗后、末次治疗前、末次治疗后记录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前后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组别间有交互作用(P<0.05)。两组末次治疗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组别间有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VAS评分从治疗第2周末开始出现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结合杵针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与时间有交互作用,即治疗时间对疗效有影响,电针结合杵针治疗疗效较单纯电针治疗更好。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在舌癌细胞中存在的形式,以分析该病毒在舌癌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Southern blot杂交技术对20例新鲜舌癌组织进行HPV16型基因组DNA存在状态分析。结果:20例舌癌中有5例检测出HPV16病毒基因序列,该病毒在舌癌中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于细胞基因组之外。结论:HPV16在舌癌发生中的作用不是通过病毒基因与细胞基因组整合产生的。推测HPV某些基因产物与  相似文献   
95.
钡餐透视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明  王平  李萍 《沈阳部队医药》2009,22(5):314-314
钡餐透视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罕见,我院近4年遇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
1病例报告 患者男,21岁。因右下腹疼痛6h于2003-12-06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血液分析:白细胞10.8×10^9/L,粒细胞0.608。腹部透视:肠腔积气。初诊为急性阑尾炎。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乳核散结片的抗炎及镇痛作用。方法:用SD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和二甲苯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实验,观察乳核散结片的抗炎作用;同时建立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观察乳核散结片的止痛作用。结果:乳核散结片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大鼠肉芽增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抑制率分别为30.0%、47.4%、53.6%,且呈量效关系。乳核散结片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有效降低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蓝斑光密度(OD)值与同期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其对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率分别为47.6%、55.0%、65.2%,并呈量效关系。乳核散结片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有效减少冰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P<0.001),其镇痛抑制率分别为34.2%、42.0%、51.5%,呈量效关系。结论:乳核散结片药理实验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及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实验感染旋毛虫(韩国分离株)的大鼠对成虫和肌期幼虫阶段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和IgG,IgG1,IgG2a抗体反应。 方法 46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其中2组(A1、A2组, 共10只)用于观察成虫阶段引起的保护性免疫,B组(B1、B2组, 共14只)用于观察肌期幼虫阶段引起的保护性免疫,C组(C1、C2组,共17只)为感染对照组,D组(5只)为正常对照组。A、B和C组分别每鼠感染1 000条旋毛虫肌幼虫,分别于感染后第7天(A1、 A2组)和第30天(B1、B2组),用氟苯咪唑治疗(20 mg/kg,10 d)。治疗后第10天,A和B组每鼠再次感染500条旋毛虫肌幼虫,于感染后第7天剖杀A1和B1组大鼠,检测肠道内成虫数,于感染后第30天剖杀A2和B2组大鼠,检测横膈膜内肌期幼虫数,同时分别剖杀感染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每组同期取血,ELISA检测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抗体水平。结果 旋毛虫成虫阶段对成虫和肌幼虫的保护性免疫分别为100%和99.96%,肌幼虫阶段对成虫和肌幼虫的保护性免疫分别为99.92%和99.89%。肌幼虫感染阶段抗肌幼虫分泌排泄抗原的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抗体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5、 0.1和0.1)和成虫感染阶段(分别为0.5、 0.09和0.09)比较,抗体反应均显著增高(分别为3.0、2.2和0.8)(P<0.01)。且幼虫期抗肌幼虫分泌排泄抗原特异性IgG1抗体(2.2)显著高于特异性IgG2a抗体(0.8)(P<0.01)。 结论 旋毛虫的成虫和肌幼虫阶段的感染均对成虫和幼虫的再感染产生保护性免疫。  相似文献   
99.
郑明空 《中外医疗》2013,(23):108-108,110
目的探讨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针对选取治疗组的66例心绞痛患者观察治疗,采用杏丁注射液24mL加入5%的葡萄糖245mL中静脉给予滴注,在对照组应用黄芪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给予静脉滴注。结果对于治疗组的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有43例,有效治疗患者为15例,其有效结果效率为93%;对照组治疗效果显效有20例,有效治疗患者为33例,其有效率为59.8%。对于治疗梗死后出现的心绞痛临床治疗分析为,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针对于梗死后出现的心绞痛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杏丁注射药物,对梗死后出现的心绞痛有良好的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评价食管带膜支架植入术在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手术并发症及对策。方法:42例食管恶性狭窄患者在X线监视下行经口置入食管带膜支架。支架使用国产的。42例全部1次性完成支架植入术,其中27例进行随访。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共置入支架44枚,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并发症包括:胸骨后疼痛、再狭窄、出血、食管返流。结论:食管带膜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食管恶性狭窄是一种非常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