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加味四君子汤对脑缺血再灌注线粒体自噬的干预及机理。方法 32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脑复康组、加味四君子汤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mN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特征,生化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Ca2+-Mg2+-ATP酶活性、超氧阴离子含量(O2-·),免疫印记法检测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融合蛋白2(mfn2)、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BNIP3、LC3Ⅱ/Ⅰ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完整的线粒体数量减少,且大多形态肿胀或缩小,基质变淡并出现空泡化,嵴突消失,线粒体外膜不完整;与MCAO组比较,加味四君子汤组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多,受损线粒体形态仍有轻度肿胀,但外膜大致完整,嵴有断裂但嵴突未消失。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和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脾补土组方对新生SD鼠神经元体外培养缺氧造模后的凋亡情况以及INT、ILK、FAK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减少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新生SD鼠神经元,接种于六孔板中,并分为正常血清对照组、正常血清+低氧组、低氧+正常血清+神经生长因子组、低氧+健脾补土组方含药血清组、低氧+健脾补土组方含药血清+整合素抗体组。将标本放入37℃三气培养箱中,诱导24 h后,恢复正常条件培养4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检测神经元凋亡,RT-qPCR法检测INT、ILK、FAK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INT、ILK、FA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神经元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1),INT、ILK、FAK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低氧模型组比较,健脾补土组INT、ILK、FAK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健脾补土组方能够减少缺氧损伤后神经元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上调INT、ILK、FA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症状的定性识别是中医辨证正确的要素之一,然而准确辨证不仅仅是“质”的推理,也离不开“量”的判断,二者相辅相成,方能实现精准诊断。如何量化症状,增强可操作性,是这一工作的关键。提出症状计量的思路:首先,利用四诊方法,对症状进行多维诊察,拆分其要素,如程度、频率、持续时间、范围、诱因等;其次,对这些单一因素进行定义与量化,进而联合多因素,对该症状在诊断中的主次与程度进行综合量化,以期实现计量诊断,为中医诊治服务。  相似文献   
14.
构建诊断与理法方药紧密契合的诊疗体系,从而实现诊断与治疗的精准化,是中医药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主诉诊疗学作为切入点,从四诊合参、关联分析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主证精细深入分析、主证横/纵向分析等研究思路与对策,以期优化中医临床诊断思路,为临床路径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痰和瘀都属于机体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从理论上来讲,痰与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临床中,二者又时常不可分隔,如中经络,即现代医学的脑溢血。历代医家通过临床观察,认为痰瘀同源、同病、同治,"痰瘀同源"相关学说已经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各专业领域均有指导作用。然纵览所查及的文献资料,细究其各自的概念、形成、病理变化、现代医学研究和诊断标准,二者本质不尽相同,临床应用也各有差异。其既各自独立,又有一定的相似性,并相互影响,现将痰、瘀异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五首活血化瘀方对心血瘀阻证新西兰兔主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差异。方法 将8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70只),造模组采用“饥饿+高脂饲料+肾上腺素法”复制新西兰兔心血瘀阻证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血府逐瘀汤组(3.55 g·kg-1·d-1)、桃红四物汤组(2.66 g·kg-1·d-1)、丹参饮组(1.962 g·kg-1·d-1)、活络效灵丹组(2.80 g·kg-1·d-1)、失笑散组(0.56 g·kg-1·d-1)、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抑制剂组(SP600125,5 μg·kg-1),其中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五首活血化瘀方组灌胃相应复方,SP600125组注射SP600125二甲基亚砜稀释液0.5 mL。治疗结束后取出主动脉,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组织JNK、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主动脉组织JNK、Bcl-2、Bax、Caspase-9、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五首活血化瘀方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其中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效果最好,活络效灵丹次之,失笑散稍弱,丹参饮、SP600125最差(P<0.05,P<0.01)。五首活血化瘀方均可明显降低TNF-α、IL-6含量(P<0.05,P<0.01),下调JNK、p-JNK、Bax、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下调JNK、Bax、Caspase-9、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P<0.05,P<0.01),上调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 五首活血化瘀方均可减轻心血瘀阻证新西兰兔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但作用强度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五首活血化瘀方对JNK信号通路的作用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医诊察疾病应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作为诊察手段,重视人体的自我感觉,全面、细致地挖掘临床资料,注重人与时间、空间的多维关系以及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即全时程、多维时空、因人制宜,反映了患者的真实状态,是区别于现代检测手段的不同维度的精准.基于以上特点,开展中医计量诊断,需要建立在对中医基础知识的要素解析、临床资料的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五首活血化瘀方改善血瘀证家兔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及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清洁级新西兰兔70只,其中正常组6只,余下64只应用饥饿+高脂+肾上腺素复合造模方法构建兔血瘀证模型,造模成功的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9只),血府组(10只),桃红组(10只),丹参组(9只),活络组(10只),失笑组(9只)。使用光镜观察主动脉病理学变化,电镜观察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和TUNEL双染检测主动脉内皮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血清内皮细胞损伤相关因子一氧化氮(NO)、内皮素-1 (ET-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VCAM-1)、血管假血友病因子(vWF)、活性氧(ROS)、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RT-PCR法检测ERK5、MEK5、NRF2、KLF2基因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五首活血化瘀方组主动脉及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均有所改善,内皮细胞凋亡数减少(P<0.01);除活络组外,其余4组NO水平较模型组升高,ET-1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五首活血化瘀方均可降低vWF、VCAM-1、ROS水平(P<0.05),失笑组、血府组IL-1、TNF-α水平同时降低,丹参组、桃红组IL-1水平降低,活络组TNF-α水平降低(P<0.05);五首方均可有效降低ERK5、MEK5、 NRF2、KLF2基因表达水平(P<0.01),但对不同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有差异(P<0.05)。结论 五首活血化瘀方均可能通过调控MEK/ERK信号通路,改善血瘀证家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五首活血化瘀方在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力及作用靶点不同。  相似文献   
19.
失笑散最早见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擅活血祛瘀、散结止痛,临床上广泛运用于瘀血所致的多种疾病。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经典名方的日益重视,失笑散的临床使用范围更为广泛,其化学成分与药理研究较多。现对失笑散近10年的研究内容进行整理,以期能为失笑散相关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外泌体及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s)表型转化角度探讨温心方治疗冠心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给予温心方水煎剂33.75 g/(kg·d)灌胃,连续7天,末次灌胃2 h后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取对数生长期的HUVECs,分别设立对照组、模型组及温心方高、中、低剂量组,对照组使用完全培养基培养,温心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用5%、15%、25%温心方含药血清培养24 h后加入50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培养24 h,模型组仅加入50 mg/L ox-LDL培养24 h造模。各组高速离心分离获取HUVECs外泌体,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BCA法测定外泌体蛋白浓度,检测外泌体粒径,Western Blot法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溶酶体相关膜蛋白3 (CD63)、肿瘤易感基因101 (TSG101)表达,qRT-PCR法检测外泌体miR-145表达。各组HUVECs外泌体50 ng与HAVSMCs共培养24 h,观察外泌体摄取,于6、12、24、48 h应用MTT法检测HAVSMCs细胞增殖率,Transwell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