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CT对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32例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结果 32例中,皮质腺瘤 13例,皮质腺癌 2例,转移瘤11例,髓样脂肪瘤4例,囊肿 2例.26例为单侧肾上腺肿瘤,6例为双侧,均为转移瘤.各类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密度、大小、形态、CT值等方面有相对不同的CT表现特点.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及肿瘤的CT征象,多数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均能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52.
53.
<正>流式血细胞分析术是一项快速、精确、对单个细胞理化特性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新技术,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工作之中。但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常会出现假性减少,血小板可逆聚集就是其中的一种,易诱导临床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4.
55.
α-2b干扰素治疗不同基因型丙肝疗效与免疫指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Okamoto基因分型法对28例丙肝患者的病毒基因进行了分型,18例为HCV-Ⅱ型,10例为HCV-Ⅲ型。重点研究了α-2bIFN治疗HCV-Ⅱ型患者和HCV-Ⅲ型患者免疫功能的不同改变:在α-2bIFN治疗前,HCV-Ⅱ型患者和HCV-Ⅲ型患者之间IgG、IgM、IgA、CD4百分比、CD8百分比及CD4/CD8比值6项指标无明显差别。α-2bIFN治疗8w时,HCV-Ⅲ型患者CD4/CD8比值明显高于HCV-Ⅱ型患者CD4/CD8比值。α-2bIFN治疗1个疗程(12w)时,HCV-Ⅲ型患者CD4百分比,CD4/CD8比值明显高于HCV-Ⅱ型患者。α-2bIFN治疗1个疗程后第4周(16w)时,HCV-Ⅲ型患者CD4百分比,CD4/CD8比值仍明显高于HCV-Ⅱ型患者,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HCV-Ⅲ型和Ⅱ型患者IgG、IgM、IgA和CD8百分比4项指标改变无显著差异。α-2bIFN治疗HCV-Ⅲ型患者,其CD4百分比,CD4/CD8比值改变明显高于HCV-Ⅱ型患者。这可能是α-2bIFN治疗HCV-Ⅲ型患者疗效明显好于HCV-Ⅱ型患者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将硝苯地平制备成微乳,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以及Zeta电位测定仪等技术检测硝苯地平自微乳的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形态特征、表面电位、稳定性、药物的体外释放以及体内的吸收等特点,并进行初步质量评价研究。结果 所制得的硝苯地平自微乳平均粒径为25~26 nm,分布较为集中;粒子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电位为-(25.1±1.1) mV;体外释放度>90%。结论 将硝苯地平制成自微乳,药物在体内有良好的吸收。  相似文献   
57.
背景:羧甲基壳聚糖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均可促进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的增殖。 目的:观察羧甲基壳聚糖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取生长良好的第4或5代人牙周膜细胞,分组培养:对照组(仅含体积分数2%FBS的DMEM培养液)、10 μg/L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组、100 mg/L羧甲基壳聚糖+10 μg/L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组、800 mg/L 羧甲基壳聚糖+10 μg/L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组、100 mg/L羧甲基壳聚糖组、800 mg/L羧甲基壳聚糖组。 结果与结论:①MTT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均能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且100 mg/L羧甲基壳聚糖+ 10 μ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800 mg/L 羧甲基壳聚糖+ 10 μg/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组细胞增殖高于其他组(P < 0.05),100 mg/L 羧甲基壳聚糖+10 μg/L血小板生性生长因子BB促增殖作用最显著(P < 0.05)。②细胞周期检测:与MTT检测结果相符。③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除10 μg/L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组降低外,其余组均增强(P < 0.05)。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联合应用可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骨向分化。  相似文献   
58.
目的:应用腺相关病毒(AAV)-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核酸酶9(CRISPR/Cas9)系统体外实验研究基因治疗威尔森氏症(WD)。方法:选用2月龄雄性Toxic milk (TX)小鼠作WD模型,设计小向导RNA(sgRNA)并构建含有CRISPR元件的AAV载体质粒命名为pAAV-sgRNA1、2、3,...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和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病人56例和16例健康对照,回顾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作前测定的RDW值与同期对照组的差异。评价RDW作为急性心梗诊断指标的可能性以及联合hs-CRP,CTnT及CK-MB检测时对急性心梗诊断率的影响。结果疾病组与对照组中RDW、hs-CRP、CTnT、CK-MB值比较发现,组间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单项指标中灵敏度最高hs-CRP为80.03%,特异度最好的为CTnT结果为91.82%,诊断效率最高的为CKMB达到了75.22%,单个指标诊断心梗时能力有限,联合检测时特异性、灵敏度、诊断效率均达到88.56%,63.35%和85.25%,加入RDW后提升了原有组合的诊断能力。结论 RDW值可作为预测心肌梗死发病几率的指标,联合hs-CRP,CTnT及CKMB检测时提高了心梗的临床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60.
支原体肺炎是呼吸科常见疾病,好发于秋冬季节,治疗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首选,由于其治疗周期长,胃肠道反应较重,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支原体肺炎30例,显效19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以滋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