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90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叶建芳  李晓曼  赵喜荣 《陕西中医》2012,(10):1275-1276
目的:观察补气养心类中药配伍组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ACEI、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利尿剂治疗,治疗组加用芪桂养心汤(黄芪、桂枝、茯苓、葶苈子、北五加皮、丹参、三七、龙骨等),治疗4周。结果:观察心脏功能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舒张功能E/A比值(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并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芪桂养心汤与西药常规治疗配合使用,疗效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32.
目的了解我院清洁切口感染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性,比较分析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临床手术感染率影响,为规范围手术期合理用药和临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出院病历,结合应用电子信息平台,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实时查阅方法,收录并跟踪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将住院手术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天数、手术名称、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用药时机、用药天数、使用方法、疗程、联合用药和院内感染及切口愈合等情况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并根据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对切口感染进行诊断。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临床手术率的影响。结果 970例清洁切口手术病例中有317例未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653例,总使用率为67.32%。653例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分布为:术前0.5~2 h用药为437例,占66.92%;术前未使用,术后使用的190例,占29.10%,其中急诊手术有123例;术前提前1 d使用的有26例,占3.98%,其中,围手术期用药24 h者有194例,占29.71%;术后24~48 h者有164例,占25.11%;术后48~72h者有101例,占15.47%;术后超过72 h者有194例,占29.71%;用药指征合理的有516例,用药指征合理性占79.02%。970例清洁切口手术患者中,甲级愈合例数为945例,甲级愈合率为97.42%;切口感染发生5例,为0.52%,符合国家有关清洁切口医院感染率≤1.5%的规定。结论通过对563例围手术期病例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比较分析得出,79.02%的病例在手术期间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清洁切口感染率小于1.5%,符合有关规定。但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与国家卫生部有关要求有一定差距,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管理与监督。  相似文献   
33.
FHIT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3p14.2区域,含有脆性位点FRA3B,该基因不仅在多种肿瘤中存在变异,其外显子在正常人群中也存在一定的多态性。FHIT基因在肿瘤中的改变主要是以缺失为主,包括外显子/或内含子的缺失,也有外源序列的插入。目前,人们普遍认为FHIT基因是一个抑癌基因,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本文就FHIT基因的发现,FHIT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FHIT基因的变异与多种肿瘤的关系加以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随着手术中肥胖、高龄、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增多及高频电刀的广泛使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感染时有发生。一旦发生,常需拆开大部分缝线,通畅引流,待伤口内肉芽组织形成且水肿消退、生长健康时再二期缝合。如此,  相似文献   
35.
36.
直肠癌保肛术并发症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以提高保肛治疗下段直肠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375例直肠癌行保肛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保肛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随访1~60个月,平均37个月,3年生存率75.77%,死亡79例。术后吻合口漏14例,占3.73%;吻合口狭窄37例,占9.87%;吻合口出血13例,占3.47%。吻合口复发25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是影响保肛治疗术后吻合口漏的主要因素。(P=0.017);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P=0.040)和患者年龄(P=0.041)是影响吻合口复发的重要因素。结论: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和患者年龄是影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严格选择保肛治疗适应证,规范的手术操作和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防治并发症和复发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一种创伤大、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的腹部外科手术,尤其以胰瘘最难治疗。回顾分析2006年7月-2010年7月我院87例改进的PD患者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流行传染病,尤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多发。在非洲,死亡儿童有1/5由疟疾导致。在疟疾流行国家,人口的1/3和住院病人的  相似文献   
39.
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骨科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如得不到及时预防和治疗,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骨科手术患者的危险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预防和治疗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病尤为重要。本文就近几年来对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进展概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送检4243份样本检出的1143株病原菌,采用K-B法药敏试验、WHONET-5系统对细菌以及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检出1143株病原菌,检出率26.94%(1143/4243),其中G-菌47.16%(539/1143)、G-菌33.25%(380/1143)、真菌19.60%(224/1143)。在检出的病原菌中最常见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检出率依次为14.17%>12.25%>11.29%>9.27%>6.12%>2.8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以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比例依次为72%>70%>6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62.60%和58.40%。结论:-检出的病原菌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对G-菌最为敏感,尚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葡萄球菌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