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42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11篇
内科学   68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75篇
预防医学   6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2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杨浦区户籍人群2002-2012年间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探讨外科治疗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从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中抽取全部杨浦区户籍人群甲状腺癌发病和死亡资料,年度人口资料来自杨浦区公安局,应用年均变化百分比(APC)模型分析患者发病的时间趋势,应用Kaplan-Meier模型并结合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002-2012年间杨浦区共报告甲状腺癌新发病例1 488例,占同期全区恶性肿瘤的3.19%.其中男性357例,女性1 131例.甲状腺癌女性平均粗发病率为19.45/105,高于男性(5.85/105,P<0.05);女性标化发病率为12.15/105,也高于男性(3.69/105,P<0.05).2002-2012年间杨浦区户籍人群甲状腺癌的发病趋势年均上升(APC=21.72%,P<0.05).11年间杨浦区因甲状腺癌死亡146例.年均粗死亡率男性为0.69/105,女性为1.79/105 (P<0.05);标化死亡率男性为0.35/105,女性为0.85/105 (P<0.05).男性、女性的甲状腺癌死亡率均在60岁之后明显上升.甲状腺癌患者的1~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0%、96.70%、96.10%、95.40%和94.80%.手术治疗组1~5年生存率分别为99.20%、98.90%、98.70%、98.30%和97.90%,高于非手术治疗组(分别为91.9%、90.60%、89.00%、88.00%和86.70%,P<0.05).结论 上海市杨浦区户籍人群甲状腺癌发病率远高于死亡率,2002-2012年间发病率显著升高而死亡率变化不明显.女性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于男性,手术治疗可延长甲状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22.
<正>肾癌又称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3%左右,男女发病率比例为2∶1,中国最新统计结果[1-2]显示肾癌的发病率比10年前明显提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还没有找到肾癌的确切病因,肾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B超和CT,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为外科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合成埃索美拉唑镁三水合物的新工艺.方法 以2-巯基-5-甲氧基苯并咪唑与2-氯甲基-3,5-二甲基-4-甲氧基吡啶盐酸盐为起始物料,经缩合、sharpless不对称氧化、成盐、离子交换及转晶制得埃索美拉唑镁三水合物.结果 采用该工艺得到46.2 kg符合药用晶型的埃索美拉唑镁三水合物白色固体,摩尔总收率64.7%,色谱纯度为99.9%,ee值为100%.结论 本工艺操作简便,收率较高,产品质量符合药用要求,能满足原料药工业化大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24.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诊疗中的意义。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住院AECOPD患者338例和同期体检中心健康人群103例,根据痰培养结果将AECOPD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162例、真菌感染组38例、非感染组138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每组血清PCT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AECOPD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血清PCT水平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AECOPD细菌感染组、真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1);AECOPD真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高于细菌感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可以作为AECOPD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的一个早期辅助诊断指标,但不能区分是细菌还是真菌感染,结合PCT水平,对AECOPD伴肺部感染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256层CT动态增强扫描联合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fetoprotein-L3,AFP-L3)比率、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对乙肝相关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入住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58例(HCC组)和良性肝病患者63例(良性肝病组)纳入研究,检测患者血清AFP、AFP-L3%和GP73水平,利用256层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患者行上腹部CT扫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表现,分别探讨单独应用CT扫描、肿瘤标志物检测及联合运用两种技术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HCC的价值。 结果 HCC组的AFP-L3%、GP73浓度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38,5.99,均P<0.01);CT扫描、AFP-L3%、GP73浓度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CT扫描诊断HCC的灵敏度为87.93%,特异度为93.65%,准确率为90.91%;AFP-L3%诊断HCC的cut-off值为9.31%,诊断灵敏度为81.03%,特异度为87.30%,准确率为84.29%;GP73诊断HCC的cut-off值为105.62 ng/mL,诊断灵敏度为72.41%,特异度为82.54%,准确率为77.69%;CT扫描、AFP-L3%、GP73浓度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1.38%,特异度为93.65%,准确率为92.56%。 结论 联合运用CT动态增强扫描、血清AFP-L3%、GP73浓度检测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较运用单一技术均有所提高,联合运用这几种指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HCC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对瓜拉纳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为该植物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国家标准及相关文献对瓜拉纳中所含的粗蛋白、粗脂肪、粗多糖、粗纤维等大分子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PLC-Q-TOF-MS)对瓜拉纳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定性分析,采用ACQUITY UPLC-HSS-T3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0.1%甲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5 min,2%~10%B;5~6 min,10%~20%B;6~9 min,20%~30%B;9~9.5 min,30%~35%B;9.5~10.5 min,35%~45%B;10.5~13 min,45%~55%B;13~15 min,55%~80%B;15~19 min,80%~98%B;19~20 min,98%B;20~20.3 min,98%~2%B;20.3~23 min,2%B),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扫描范围m/z 50~1 500,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碎片信息,结合数据库匹配和对照品比对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瓜拉纳中粗蛋白、粗脂肪、粗多糖及粗纤维质量分数分别为(0.63±0.03)%,(2.73±0.09)%,(3.23±0.12)%,(8.89±0.59)%。通过UPLC-Q-TOF-MS分析从瓜拉纳中共鉴定出42个成分,包括3个甲基黄嘌呤类成分,2个核苷类成分,1个氨基酸类成分,3个有机酸,33个黄酮类成分,其中3个化合物(L-色氨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大豆苷元)是从瓜拉纳中首次发现。结论 瓜拉纳中的营养成分含量丰富,作为功能食品来开发具有良好潜力。UPLC-Q-TOF-MS技术为鉴别瓜拉纳药材中化学成分提供简便、快速、准确的方法,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甲基黄嘌呤类、原花青素类成分,可为瓜拉纳药材的质量评价及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1病例患者为中年男性,既往体健,因"发热、腰痛1 d"于急诊科就诊。患者1 d前受凉后出现咽痛、发热、咳嗽,无咳痰,体温最高为39.1℃,伴有畏寒、寒战,且有尿频、尿痛、双侧腰痛,呈钝性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无血尿及排尿困难,无腹痛、黑便,无心慌、胸闷、憋气,口服布洛芬0.2 g后体温降至38.0℃。急诊化验示:血白细胞计数为17.1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82.8%,血红蛋白为146 g/L;尿蛋白质(3+),尿潜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治疗后PSA变化模式对其生存预后的临床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近12年来114例接受全雄激素阻断(MAB)联合近距离治疗的PCa患者的临床资料,从PSA变化规律入手,初步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1(15~14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23%、78.07%和68.42%。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PSA水平、PSA最低值、PSA下降时间、PSA倍增时间以及PSA缓解幅度均是可能影响生存预后的临床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SA最低值、PSA下降时间以及PSA缓解幅度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并分别提高了患者远期生存可能1.7、3.3和6.8倍。结论:局限高危PCa患者在接受MAB联合近距离治疗后,其PSA能否降至1μg/L以下、能否在3个月之内降至最低值,以及PSA最大缓解幅度能否达到96%等因素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9.
目的总结氮质血症期肾癌(RCC)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后的肾功能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影响其术后透析事件的可能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6例氮质血症期RCC患者的所有临床病理资料及肾功能随诊资料,观察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以及总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术后透析的临床因素。结果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在54~76岁之间,中位年龄64岁。术后1年内,全组患者中共5例患者(19.2%)的肾功能进入了衰竭期,3例患者(11.5%)接受了血液透析治疗。术后1年时,BUN和Scr分别增长了54.5%和58.5%,而总GFR则减少了32.5%。单因素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的病因、肿瘤原位分期以及术中失血量可能是影响术后是否需要透析治疗的有意义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才是术后透析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是否存在术前肾血管狭窄性病变可能是氮质血症期RCC患者术后透析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30.
715例鼻胃镜检查的应用及临床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经鼻超细胃镜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价值,近两年应用FUJINON公司生产的EG-470N5型上消化道超细电子胃镜(鼻胃镜)对715例患者进行了经鼻腔(口腔)检查,检查前、中、后随机对80例进行心率、血压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监测。结果表明,经鼻插镜702例,经口13例,有明确病变者442例(62.2%),常见者为糜烂性胃炎(11.55%)、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0.99%)、胆汁反流性胃炎(7.75%)、胃溃疡(6.34%)、反流性食管炎(5.63%)及胃癌(3.66%),活检122例,诊断符合率为98.3%;镜下止血治疗11例,溶石治疗1例,辅助螺旋型鼻肠管放置及胶囊内镜检查5例。677例(94.6%)无恶心、呕吐、咽部及上腹部不适等主诉,38例(5.3%)诉轻度不适,6例出现鼻衄。鼻胃镜检查过程中心率、血压及SpO2无明显变化。结论:经鼻超细胃镜检查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