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报道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液科许左隽,林杰,窦红菊我院自1992年12月至1994年1月收治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现报道如下。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62~75岁。按FAB标准分型:RAS3例,R...  相似文献   
52.
噻氯匹定和阿司匹林降低血液粘度和抗血小板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噻氯匹定和阿司匹林对冠心病病人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凝系统的作用。方法:噻氯匹定(0 .25 g , po,bid) 治疗44 例病人。阿司匹林(50 mg , po,bid) 治疗45 例病人。均连续用药4 wk 。结果:2 组均有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延长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和凝血酶原时间等作用。组间比较:P> 0 .05 。结论:2 药均有降低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和抑制凝血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在线预约制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教学在心内科实习教学中的作用。方法以2018年和2019年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进行临床心内科实习的本科生为教学对象,分为传统教学组30人,预约制SP教学组30人。教学结束后,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预约制SP教学组各项评分成绩均高于传统教学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实习生在线预约制标准化病人教学,通过构建标准化病人库和典型病例库,对在线预约标准化病人进行病史询问及医患沟通技能的培训,能有效解决临床实践病例缺乏、医患矛盾等问题,大幅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4.
卞玲  吴士尧  许左隽  方鹤莺 《广东医学》2006,27(9):1397-1399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持续性心房颤动(持续超过7 d)69例患者,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胺碘酮0.2 g,1次/d;观察组33例给予氯沙坦100 mg,1次/d,胺碘酮0.2 g,1次/d;两组均连服6个月。观察心房颤动复发情况以及复律后次日和6个月左心房功能变化。结果共65例完成治疗。随访6个月,心房颤动复发对照组为34.3%(12/35),观察组为16.7%(5/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复律后第2天及治疗6个月后,超声测量左心房内径由(40±11)mm缩小为(32±10)mm,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沙坦联用胺碘酮在持续性心房颤动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更有效,长期服用氯沙坦可逆转左心房扩大。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胺碘酮在老年房颤(Af)复律及以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与左心房内径(LA)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67例老年慢性阵发性Af患者,经心动超声图检测后,根据左房内径分成两组。A组30例:LA〈40mm;(29.7—39.8)(37.42±2.58)mm;B组37例:LA≥40mm;(40.8±52.7)(45.89±2.87)mm。观察2年,其主要终点为Af复发。结果Af颤的转复律,A组为95.42%,B组为73.17%沪〈0.01);窦性心律维持率,A组为61.52%,B组为50.14%沪〈0.01)。结论老年人左心房内径的大小与Af复律的成功率密切相关,并能根据左心房内径的大小来估计Af复发的危险性大小,从而指导Af的治疗。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不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死和典型胸痛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观察。方法回顾性选择 2016年 6月至 2018年 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共 202例,其中不典型症状心肌梗死 52例,有典型胸痛心肌梗死 150例,对两组病人进行临床特征观察比较。结果与典型胸痛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不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组发病年龄较大[(75.6±13.2)岁比( 65.2±12.1)岁, P<0.05]女性( 28.8%比 18.7%,P<0.05)及伴有糖尿病( 48.1%比 24.7%,P<0.05)病人比例更高。其中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比,例较典型胸痛组高( 46.2%比 20.7%,P< 0.05)。不典型症状心肌梗死病人组院前延误时间较长[(380±46)min比( 240±21)min,P<0.05]在到达医院后确诊时间延长[(125±23)min比( 20±5)min,P<0.05],接受急诊再灌注治疗者比率低( 38.5%比 70.6%,P<0.05)。,不典型症状心肌梗死病人住院期间 B型钠尿肽水平更高[(501±102)pg/mL比( 305±83)pg/mL,P<0.05]心超测得射血分数较低[(43.6±7.2)%比( 48.2± 6.8)%,P<0.05]发生心力衰竭( 30.8%比 15.3%,P<0.05)及心源性休克( 9.65.3%,P<0.05)比例高。同时住院期间死亡%比,率( 15.4%比 6.7%,P,<0.05)较典型胸痛组高。结论不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较典型胸痛心肌梗死病人年龄大,并发症多,就诊延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胺碘酮在心房颤动复律及其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与左心房内径(LA)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 89例慢性心房颤动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后,分为A组:41例,LA〈40mm;B组:48例,LA≥40mm。观察2年,其主要终点为心房颤动复发。结果 心房颤动的转复率,A组为100%。B组为77.08%(P〈0.01);窦性心律维持率,A组为65.85%。B组为56.25%(P〈0.01)。结论 左心房内径的大小直接影响心房颤动复律的成功率,并能据此推测心房颤动复发的危险性大小,从而指导心房颤动的治疗。  相似文献   
58.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80例,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另设对照组150例。分别测定血清尿酸、血糖以及血压、体重指数(BMI)、血脂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相关分析提示血清尿酸水平与冠心病显著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是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空腹、餐后血脂水平及其波动性(餐后-空腹血脂差值绝对值)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患者264例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及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为斑块组(128例)和介入组(136例)。采用Gensini评分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两组间血脂水平及血脂波动性,并分析冠脉病变程度与血脂水平及血脂波动性的相关性。结果:与斑块组比较,介入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及腰围均显著增加,餐后-空腹血清LDL-C差值(ΔLDL-C)和餐后-空腹血浆载脂蛋白B差值(ΔApoB)水平均显著升高,餐后-空腹血浆载脂蛋白A1差值(ΔApoA1)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空腹及餐后血清HDL-C、血浆ApoA1、ΔApoA1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130~-0.218,P0.05或0.01),空腹血浆脂蛋白a (Lp a)、空腹及餐后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血清游离脂肪酸差值(ΔFFA)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139~0.176,P0.05或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餐后血清HDL-C是Gensini评分的保护因素(B=-22.274,P=0.002),餐后血清FFA、ΔFFA、腰围和高脂血症史是Gensini评分的影响因素(B=0.388~24.135,P0.05或0.01)。结论:检测冠脉病变患者餐前、餐后血脂水平及其波动性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估血脂和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