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目的 探讨运动干预对高脂高糖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循环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和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29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9只和造模组20只,分别给予基础饲料与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后将造模成功的18只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和运动组9只,运动干预6周后,测定血清TNF-α(放免法)和脂联素(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肝脏和骨骼肌中TNF-α和脂联素mRNA表达(RT-PCR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升高(5.06±0.38 vs 7.49±1.13,13.61±2.94 vs 33.57±4.87,P均〈0.05),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4.21±0.22 vs -5.51±0.16,P〈0.05),血清TNF-α升高(2.39±0.44 vs 3.03±0.50,P〈0.05),血清脂联素降低(0.86±0.08 vs 0.77±0.09,P〈0.05);肝脏和骨骼肌中TNF-α mRNA均表达增强,脂联素mRNA表达明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运动组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明显降低(5.77±1.17 vs 7.49±1. 13,25.69±4.27 vs 33.57±4.87,P均〈0.05),胰岛素敏感指数上升(-5.10±0.31 vs -5.51±0.16,P〈0.05),血清TNF-α降低(2.40±0.59 vs 3.03±0.50,P〈0.05),脂联素升高(0.86±0.10 vs 0.77±0.09,P〈0.05);肝脏和骨骼肌中TNF-α mRNA均表达减弱,脂联素mRNA表达增强.结论 运动干预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NF-α和脂联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2.
脑深部电刺激(DBS)是近20年来神经外科领域发展最迅猛的技术。DBS是通过刺激发生器发出的高频电脉冲信号刺激脑神经核团或神经传导束来调节异常的神经环路。DBS已经成为治疗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等运动障碍病的常规手术方法。自1997年深部脑刺激通过美国FDA认证用于治疗特发性震颤以来,已有超过数万名运动障碍患者接受该疗法,而国内脑深部电刺激最早在1999年应用于帕金森病临床治疗,迄今也有数千例患者接受了植入手术。近年,脑起搏器的临床适应症不断扩大,从最初的运动障碍病逐渐发展到治疗其他神经和精神疾病,如抽动秽语综合征、强迫症、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难治性疼痛、癫痫、植物状态和阿尔茨海默病等。虽然DBS的治疗机理还不很清楚,但可以预见未来DBS将成为众多神经和精神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3.
大脑前动脉发育变异与前交通动脉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illis动脉环变异普遍存在,在脑血管病病人中尤为显著,而大脑前动脉缺如是Willis前环最常见的变异,也是导致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应用脑血管造影研究大脑前动脉水平段缺如与前交通动脉瘤相关影像特点.有助于清楚地了解前交通动脉瘤发病规律,从而对临床诊疗工作提供重要支持,其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4.
大鼠小肠、大肠上皮及固有层淋巴细胞的分布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大鼠小肠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和大肠 (乙状结肠 )上皮内淋巴细胞 (IEL)、固有层内淋巴细胞 (LPL)分布特点。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双重染色 ,标记肠绒毛基底膜 ,区分出上皮和固有层 ,然后分别对IEL和LPL计数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大鼠肠道各部分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乙状结肠 )IEL数量依次递减 ;与此相反 ,LPL数量依次递增。而且它们的T细胞亚群 (CD3、CD4、CD8、TCRαβ、TCRγδ)数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通过双重染色标记出基底膜来计数IEL、LPL的方法非常精确 ,肠道各段的IEL、LPL可能在黏膜免疫应答中起着不同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75.
本文分析了30例肺癌和30例结核性胸膜炎的胸腔积液临床和 X 线特点。肺癌并发胸腔积液与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主票区别是,前者常有渗液曲线反常,肋间隙及胸廓常无改变(P<0.01),纵隔非一致性移位,大量积液可达肺尖顶部(P<0.05)。对产生上述 X 线改变的病理基础做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6.
中药浸膏粉吸湿过程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中药浸膏粉的吸湿过程特点,建立数学模型,为深入研究中药浸膏吸湿行为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为确定生产周期、预测产品稳定性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中药浸膏粉吸湿过程,应用物质质量守恒定律、费克扩散第一定律,建立双指数吸湿过程模型,对中药浸膏吸湿数据进行拟合,并与其他常用5种模型比较,评价双指数模型的效果。结果:经统计分析可知,双指数模型、Weibull分布模型、一级过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较大,残差平方和(RSS),AIC值均较小,综合3种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认为双指数模型更适用于模拟中药浸膏粉的吸湿过程。结论:所建立的双指数模型适合表征中药浸膏粉的吸湿过程。  相似文献   
77.
卫生影视是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传播手段,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卫生科教影视片是普及卫生科学知识,传播健康信息,推广卫生科技成果的重要工具之一。由于它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传播迅速、真实,具有实用性、科学性,且又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表现力强.很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78.
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痰菌阳性的老年肺结核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黄芪组(39例)及化疗组(37例),两组初治肺结核采用HRE(S)Z,复治肺结核采用KHZ1321TH化疗方案。黄芪组辅黄芪注射液20ml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分别观察病灶范围、痰菌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等变化,并以30名健康人的红细胞免疫指标作对照。结果:两组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均低于健康人(P<0.01),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C3b花环率(RBC-C3bRR)比较均有升高,黄芪组RBC-C3bRR升高幅度优于化疗组(P<0.01)。黄芪组和对照组治疗2个月后X线胸片吸收总有效率分别为84.6%、67.5%,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9.4%、56.7%(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具有增强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能提高老年肺结核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9.
穴位注药埋线法治疗痔术后疼痛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注药埋线法治疗痔术后疼痛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药埋线法治疗,对照组用吲哚美辛栓治疗。采用疼痛视觉(VAS)评估表评估术后1h、2h、6h、12h、24h、72h及术后第4天、第7天患者的疼痛程度,观察对其他止痛药物和方法的需求量,及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和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后6h、12h、24h及术后第7天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段,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4例患者使用过非甾体类抗炎药,均为1次(25~50mg);对照组10例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1例先后共给药5次,1例先后共给药3次,3例先后共给药2次,5例先后给药1次。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例出现恶心、呕吐,对照组8例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胸闷、心慌等。结论:穴位注药埋线法治疗痔术后疼痛疗效确切,能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不良反应少,且该法临床操作简单,节省时间、人力、物力,适合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生肌红粉膏对创面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含量的影响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 制作实验兔背部皮肤缺损感染模型,采用自体对照,将家兔背部两侧的创面分别给予生肌红粉纱条换药(治疗组)和凡士林纱条换药(对照组).观察创面组织的显微结构,并测定创面 bFGF含量的变化.结果 第7天时,生肌红粉膏组创面中成纤维细胞、炎性细胞、胶原、血管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bFGF的含量在第3、7天均商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生肌红粉青对创面组织中bFGF含量有提高作用,可能就是生肌红粉膏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