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4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19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肝纤维化指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包括细胞、纤维与基质,但以胶原纤维增生更为突出。其研究经过形态学描述和生理生化学研究阶段,现已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阶段。从分子水平研究肝纤维化治疗已获某些令人鼓舞的初步结果,其理论基础是抑制胶原合成,促进胶原降解和吸收,达到抗肝纤维化的目的。胶原合成包括:DNA转录、mRNA翻译合成α-肽链,经羟化、糖基化和3条肽链拧成螺旋状前胶原,通过微管分泌到细胞外,再经裂解、氧化、缩合和交联而成胶原纤维。本文就近2年来,对抗肝纤维化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BALB/c小鼠肝窦动态变化,及其与肝纤维化和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感染日本血吸虫BALB/c小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肝标本行常规病理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进行肝纤维化程度的半定量分析,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肝窦Ⅳ型胶原(C—Ⅳ)和第Ⅶ因子相关抗原(vWF)的表达,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另每组取2只小鼠新鲜肝组织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感染小鼠肝窦内皮细胞(SEC)第4周窗孔减少、变小,第8周窗孔消失及SEC下基底膜(BM)形成,肝窦C—Ⅳ和vWF随感染时间的延续表达逐渐增强,肝纤维化程度也逐渐增高,血清ALT和AST与感染时间无关。结论血吸虫感染所引起的小鼠SEC表型改变可能是其诱导肝纤维化的始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3.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三种细胞因子m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逆转录 (RT) PCR加ELISA法对晚期血吸虫病(晚血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内的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 (IL) 4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的mRNA水平进行检测 ,探讨它们与肝纤维化程度、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一、对象与方法本组晚血患者 2 35例 ,男 112例 ,女 12 3例 ,平均年龄(6 0 5± 7 8)岁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编写的第 3版《血吸虫病防治手册》晚血标准诊断。病人由嘉兴市血吸虫病防治医院提供 ,并经我所做HBVDNA、HCVRNA及HBeAg、抗 HCV等多项检查…  相似文献   
64.
肝纤维化组织学量化诊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组织学量化诊断方法。方法用二甲基亚硝氨(DMN)诱导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常规肝组织切片,Mason三色和苦味酸天狼红染色,苦味酸固绿-天狼红染色比色测定,图像定量处理和半定量计分分析及羟脯氨酸(Hyp)含量测定。结果切片胶原比色测定、图像定量处理和半定量计分分析均与肝纤维化程度变化相一致,与肝组织Hyp含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94、089和088,P均<001。结论切片胶原测定、图像定量处理和半定量计分可作为确定肝纤维化程度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65.
目的 从转录水平探讨参与TGF-β1信号转导的Smads在日本血吸虫感染的BALB/c小鼠形成肝纤维化过程中,以及IFN-γ治疗后的表达情况. 方法 BALB/c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第16周,将其随机分成3组:安慰剂组、吡喹酮治疗组和吡喹酮联合IFN-γ治疗组,治疗8周.分别在感染后第8周、12周、16周和24周,处死小鼠取肝脏组织,一部分进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胶原沉积情况;另一部分提取总mRNA,通过RT-PCR检测Smad2.Smad3,Smad4和Smad7 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肝纤维化模型在感染16周后形成.胶原表达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胶原表达在吡喹酮联合IFN-γ治疗组表达下降,而在安慰剂组和吡喹酮治疗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Smad3 mRNA在感染16周时增加到正常水平的2倍;Smad2 mRNA的表达水平在感染12周时下降,在16周时,又恢复到正常水平;Smad4和Smad7 mRNA水平变化不明显.在联合治疗后,Smad7 mRNA水平明显增高,Smad2 mRNA保持在低水平上,Smad3 mRNA高于正常对照组,Smad4 mRNA水平仍无明显变化. 结论 Smad3 mRNA表达上调,Smad2 mRNA表达下调以及Smad7 mRNA的低水平表达可能导致小鼠肝纤维化的形成,IFN-γ可能通过诱导Smad7 mRNA表达上调,从而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26例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活检标本和5例正常人肝标本行常规病理检查,用MMP-2、MMP-9和Ⅳ型胶原(G-Ⅳ)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定量和定位研究。结果MMP-2主要表达在肝细胞浆、肝细胞膜和肝窦,肌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也有表达。MMP-9主要表达在肝星状细胞、肝窦和肌成纤维细胞,偶见肝细胞浆和胆管上皮细胞表达。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组织MMP-2、MMP-9和G-Ⅳ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随着汇管区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的升高,MMP-2的表达也明显增强(P<0.01),MMP-9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C-Ⅳ表达与MMP-2呈同步关系。结论MMP-2与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关,MMP-9表达与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7.
比较慢性肝炎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与Ⅲ型胶原的前胶原氨端肽原(PⅢNP)对诊断肝纤维化的实用价值。对114例肝穿病理诊断的慢性肝炎轻、中、重度患者,同时进行血清PCⅢ及PⅢNP的检测,均用放射免疫法。肝穿刺标本病理组织学检查,作肝炎症活动度分级、肝纤维化程度分期及慢性肝炎病理组织学分度,探讨PCⅢ及PⅢNP与它们关系。114例轻、中、重度慢性肝炎患者,PCⅢ及PⅢNP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这2项指标均与肝脏炎活动度分级、肝纤维化程度分期及慢性肝炎的病理组织学分度有关。相关系数PCⅢ0.446、0.412和0.343;PⅢNP为0.463、0.403和0.308。PCⅢ及PⅢNP检测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均有意义,PⅢNPO在早期肝纤维化方面比PCⅢ敏感。  相似文献   
68.
69.
超声诊断在血吸虫病应用中的试行标准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1990年在开罗召开的专题会议上有关超声诊断用于血吸虫病的标准化方法的结论。为确保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流行病学调查所获结果的可比性,超声检查应在同一标准化方法下进行操作与记录。该次会议讨论了这方面的问题,同时详细讨论3种主要类型血吸虫病所致损伤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一个适用于现场研究的试行标准化方法。  相似文献   
70.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及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随原发病进展而逐渐加重,而且甲状旁腺激素(PTH)是肾病进展的指标之一。作者从PTH的生理意义、在CRF或ESRD时PTH升高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临床测定PTH浓度的方法、PTH升高与基因(CYP2D6、GSTT1及GSTMl)多态性的关系等方面,具体阐述了PTH测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