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3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CVB感染在上海地区小儿常见疾病发病中的地位及年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柯萨奇B组病毒(CVB)感染在上海地区小儿常见疾病发病听 地位及年龄特点。作者对967例住院患儿进行了血清CVB抗原(CVB-Ag)及CVB特异性IgM抗体(CVB-IgM0的检测。结果发现,上呼吸道感染组、下呼吸道感染组、心肌炎组,哮喘组,ITP组,过敏性紫癜组CVB-Ag及CVB-IgM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0-1岁组及1-3岁组CVB阳性者主要是呼吸道感染患儿,此后随年龄增长,阳性者中呼吸道感染者逐渐减少,心肌炎比例逐渐上升,同时,过敏性紫癜、ITP患儿的比例亦上升,而哮喘在各年龄组均占一定比例。结果提示除呼吸道感染外,CVB在小儿心肌炎、哮喘、ITP、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明确组胺受体H4R对过敏性紫癜(HSP)患儿体内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s,DC)的调节作用。方法:1.流式细胞仪检测126例HSP急性期、112例缓解期患者及94名健康对照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DC标志性分子CD80及CD86的表达情况;2.体外活化和诱导得到DC,分为组胺组,组胺+H4R拮抗剂组和PBS对照组,Western blot检测组胺、H4R蛋白和人磷酸化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1(p-STAT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趋化因子CCL17、CXCL16表达水平。结果:1.HSP患者PBMC中CD86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期组CD80的表达低于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而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胺+H4R拮抗剂组p-STAT1和H4R的蛋白及趋化因子CXCL16和CCL17水平明显低于组胺组。结论:组胺受体H4R可能通过促进DC的趋化因子CXCL16/CCL17的表达,激活JAK/STAT通路,引起HSP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西藏拉萨地区过敏性紫癜(HSP)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西藏军区总医院在2008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HSP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西藏拉萨地区HSP患者男女比例为2.58∶1,发病时间无明显四季差异,年龄4~61岁,平均(20.2±11.0)岁,发病原因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疹发生率最高96.5%,与其他多个报道结论类似,在皮损的严重程度上,明显高于武汉地区;腹部受累比例低于国外报道,高于武汉地区(P0.05);肾脏受累比例与韩国及西班牙报道类似,高于武汉地区(P0.05)。本研究中20岁以下发病明显高于20岁以上,发病高峰集中在5~10岁及15~20岁2个年龄段,其中15~20岁年龄段发病人数占20岁以下的41.9%,以入伍新兵为主,且与本研究及其他多个研究15岁以下年龄段相比,累及肾脏的比例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西藏拉萨地区HSP患者在发病原因,发病季节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与同纬度的平原地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4.
病儿男,6岁,2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及双上睑红斑,伴畏热、出汗少,无发热、咳嗽、腹泻病史.1月前开始出现下肢关节肿痛,膝关节不能伸直,强行伸直时疼痛;不能长时间行走,伴足背肿胀,呈非凹陷性.关节肿痛逐渐发展至四肢,半月前出现双侧肘关节及肩关节酸痛,伸展动作受限,偶有颈部酸痛.近期四肢肿胀缓解,但有进行性肌无力,不能行走,穿衣、翻身困难,不能久坐,时有进食呛咳,喝水尤甚.曾查骨盆X线未见异常,查ESR,ASO,ANA,抗ss-DNA,抗ds-DNA无异常,外周血未查见LEC. 查体:体温37.3 ℃,呼吸18次/min,脉搏120次/min,体重21 kg.发育正常,神志清楚,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出血点.面部可见红斑,压之稍褪色,眼睑稍浮肿,上睑见紫红色毛细血管襻,球结膜略充血,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软,心率120次/min,律齐,可闻及第二心音分裂,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及腹部未见异常.四肢关节无明显红肿、压痛,膝、踝、肘关节不能自行伸直,双手背部有网状青斑.上肢肌力3级,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可.双侧膝腱反射存在,双侧巴氏征(-),双侧克氏征(-),布氏征(-).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7.4×109/L,中性粒细胞0.72,淋巴细胞0.23,血红蛋白122 g/L,血小板287×109/L;肌酶谱:LDH 482 U/L,CPK 1 853 U/L,CK-MB 47 U/L;ESR 28 mm/h;CRP,RF正常,LEC未查见.左侧肱二头肌、胫前肌均可见较多短棘波多相电位;肱二头肌同时可见群多相电位.骨髓:粒∶红=3.19∶1,大致正常骨髓象.EKG示窦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45.
树突细胞(DC)种类和数量及其相关受体的表达与哮喘病情有关。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表达上调与气道过敏性炎症持续状态以及辅助性T细胞免疫应答增强有关。通过调节和分泌细胞因子,DC在气道高反应过程中起作用。Flt-3配体是一个新的可预防过敏性哮喘小鼠炎症进展的细胞因子。接触吸烟环境导致婴儿发展成哮喘和过敏症与DC白细胞介素-10的分泌减少可能有关。DC募集进入气道黏膜是气道非特异性炎症的特征之一。对DC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阐明哮喘的发病机制,有助于哮喘的治疗。该文对DC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6.
小儿包皮铜环套扎钳切术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7.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314例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的评价蒋瑾瑾,陈若华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小儿心脏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文献报道,先心病的发病率为6.6‰[1]。总结我院1982年1月至1991年12月经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心血管造影及手术确诊为各种...  相似文献   
48.
外源性哮喘患儿45例,按双盲法分成羧甲基淀粉(CMS)治疗级(30例)和对照组(15例)。前者总有效率为6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服药后血PHA淋转值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IgM、IgE及嗜酸粒细胞值显著下降(P<0.05~0.01)。提示CMS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变态反应,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9.
颅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maial clysplasia)又名骨盆、锁骨、颅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先天性膜性骨骨化不全,尤其是颅顶骨与锁骨发育障碍性疾病。国外1767年Martin首例报告,近年国内亦见少数病例报告,我院于1986年12月收治一例,报道如下: 姚×,男、3岁,因发现头围大2年余,伴前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白三烯诱导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变化及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的作用。方法将人气道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和暴露组。暴露组的人气道上皮细胞暴露于白三烯2、4、6、12 h。检测对照组及暴露组在2、4、6、12 h相应指标。测定气道上皮细胞内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双酶法测定γ-GCS活性;RT-PCR检测气道上皮细胞中γ-GCS-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气道上皮细胞核和细胞质中γ-GCS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气道上皮细胞γ-GCS蛋白表达。结果暴露组细胞2、4、6、12 h的GSH含量、GSH/GSSG比值先减少后逐渐增加,4 h最低,6 h达最高,12 h恢复正常;而GSSG含量则呈现相反趋势,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暴露组细胞2、4、6 h,γ-GCS活性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气道上皮细胞γ-GCS蛋白阳性信号主要分布在胞质中,暴露组呈强阳性表达,而对照组表达较弱,暴露组2、4、6 h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blot检测结果相似。RT-PCR检测气道上皮细胞中γ-GCS-mRNA表达,暴露组2、4、6 h时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三烯诱导氧化应激影响呼吸道上皮细胞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而呼吸道上皮细胞通过提高γ-GCS活性对抗氧化应激,保持氧化还原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