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老年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背景:老年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大多能使患者骨质量、构型和强度增加,还可使已发生骨折的患者减轻疼痛,防止其功能丧失.目前,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两类.目的:总结老年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5-01/2007-12的相关文章,检索词"Osteoporosis,Eswogens,Alendronate,Ipriflavone,Parathormone"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1995-01/2007-12相关文章,检索词"骨质疏松,雌激素,阿仑膦酸盐,依普黄酮,甲状旁腺激素",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56篇文章,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在权威杂志上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方面的随机对照实验.所选用的56篇文献中6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抑制骨吸收药物:包括雌激素替代疗法、二膦酸盐、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异黄酮衍牛物和降钙素,主要通过抑制骨转换.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和抑制其活性;抑制骨吸收;降低髋部和其他非椎骨骨折的发生率等发挥作用.②促进骨形成药物:包括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和他汀类药物,通过促进微骨折愈合,形成新骨小梁,强化骨结构,刺激成骨细胞及骨小粱的增长,促进新骨形成,增加骨密度等发挥作用.③其他药物:包括雄性激素、钙剂、锶盐等.任何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必须同时补钙,单纯补钙是无效的,临床观察已证实,给以雄性激素补充治疗是有效的.另外,选择性的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可能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新药.结论:骨质疏松症治疗常用雌激素作为主要的疗法,辅助其他种类繁多的药物,因此需要全面了解这些药物的功能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病人的预防与护理。[方法]针对住院病人病情实施控制血糖、控制血压、透析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实施健康教育等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005年9月—2008年5月收治52例老年糖尿病肾病病人,通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护理,症状得到较好的改善,大大降低了病死率。[结论]早期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护理干预,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维生素B_(12)水平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2月在重庆市某医院治疗的56例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以维生素B_(12)水平中位数(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中位数为227pg/m L)为分界点,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2组:高维生素B_(12)组(维生素B_(12)水平229~1047pg/m L)和低维生素B_(12)组(维生素B_(12)水平81~227pg/m L),每组28例。将2组患者年龄、性别、慢病情况(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史、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预后不良定义为m RS2分)、相关检查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30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是否患高血压、是否患糖尿病、Fazeka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维生素B_(12)组患者中出院时mRS2分所占比例低于低维生素B_(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低维生素B_(12)水平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7.668;95%CI:1.201~48.974;P=0.031)。结论低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是急性腔隙性脑梗死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因可能是低维生素B_(12)导致了梗死部位以外的亚临床的脑白质结构异常,进而导致脑网络代偿功能失调。因此,为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补充维生素B_(12)有可能改善患者结局。然而这需要后期加大研究的样本量,并进行脑网络研究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