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肾移植术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 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病的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6例患者确诊为卡氏肺孢子虫病后给予复方磺胺甲卟恶唑 (SMZ 6 0~ 70mg·kg-1·d-1,TMP 12~ 14mg·kg-1·d-1,分 2~ 4次给药 )治疗 3周 ,并调整免疫抑制方案及对症治疗 ,除 1例患者因放弃治疗死亡外 ,其余 5例均治愈 ,移植肾功能正常。结论 卡氏肺孢子虫病的确诊有赖于肺组织活检找到病原体 ,治疗首选复方磺胺甲卟恶唑 ,并适当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  相似文献   
52.
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肾移植受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礼佩  赵明  黄先恩 《广东医学》2003,24(7):768-769
目的 观察乙肝肾移植受者应用拉米夫定的疗效。方法 12例肾移植受者应用拉米夫定前检查HBsAg、HBeAb、HBeAg、anti—HCV抗体、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胆红素。在应用拉米夫定后2,6,12个月时复查。结果 治疗12月后,12例中9例HBsAg转阴,5例HbeAg阳性3例转阴,10例ALT高者均恢复正常,8例γ-GT高者3例恢复正常。结论 拉米夫定是一种有效的HBV治疗药物,但治疗周期要长。在治疗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拉米夫定的副作用,对移植肾也没有损伤。  相似文献   
53.
舒莱和赛尼哌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比较2剂舒莱(basiliximab)和赛尼哌(daclizumab)在肾移植中诱导治疗预防急性排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58例肾移植患者,随机分成舒莱组(30例)和赛尼哌组(28例),在三联免疫抑制剂基础上(环孢素+骁悉+泼尼松,CsA+MMF+Pred.CsA首剂6 mg·kg-1·d-1,3个月减至4~5 mg·kg-1·d-1,6个月减至3~4 mg·kg-1·d-1,其间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MMF首剂0.5 g/次,3次/d,1个月后减至0.5 g/次,2次/d.Pred首剂30 mg/d,3周后减至20 mg/d,6个月减至10~15 mg/d),分别予2剂舒莱(术前2 h及术后第4天各20 mg 静滴)及2剂赛尼哌(术前24 h及术后第14天各50 mg静滴)治疗.观察术后6个月2组急性排斥及术后6~12个月不良事件和人/肾存活情况,以流式细胞仪监测术前及术后每周1次共8周外周血中淋巴细胞CD25+变化. 结果术后6个月,赛尼哌组6例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舒莱组无急性排斥发生(P<0.05).用药后,两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CD25+均下降,舒莱组由术前(37.7±2.3)%持续下降至第6周的(1.5±0.1)%,赛尼哌组由术前(37.7±2.9)%持续下降至第4周的(1.4±0.1)%.随后分别上升,舒莱组在第8周升至(21.3±1.6)%,达正常水平(37.3±2.6)%的60%;赛尼哌组在第8周达到正常水平.术后6~12个月舒莱组和赛尼哌组各有2例细菌感染,CMV感染者分别为1例和2例,未见肿瘤及其他并发症,两组患者均100%存活,各有1例出现移植肾丢失. 结论 2剂舒莱比2剂赛尼哌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效果好,对CD25+封闭时间长.安全性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54.
肾移植术后并发卡氏肺孢子虫肺炎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多发于免疫功能缺陷或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肾移植术后患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并发PCP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有报道其发生率可高达86%。本文总结了2000年~2003年6月我院并发PCP的11例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探讨了其诊断方法、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调整。  相似文献   
55.
肾移植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五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2000年6月至2003年10月,在我院随访的460例肾移植受者中,15例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其中5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经综合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这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环孢素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进行培养,加不同浓度的环孢是A孵育后,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到CSA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损伤作用,有明显的形态学变化.监测细胞培养上清液获中乳酶脱氢酶(LDH)、血栓调节蛋白(TM)的变化.TM浓度随CsA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性的变化,TM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指标比LDH敏感.在高浓度组中(CsA:1600μg/L、3200μg/L)TM值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估体重15kg的儿童DCD(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包括脑死亡捐献和心脏死亡捐献)供者单侧供肾用于成人肾移植的早期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行体重15kg的儿童供肾成人肾移植18例(儿童供肾组),与同期成人供肾成人肾移植62例(成人供肾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移植肾eGFR;术后6个月及1年人、移植肾存活率;儿童供肾组术后移植肾长径、eGFR的变化情况,蛋白尿、血尿发生情况。结果儿童供肾组DGF、AR、血管及泌尿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22%、5.56%、5.56%和5.56%,成人供肾组为20.03%、3.26%、0%和0%(P均0.05);所有受者观察期间均未死亡,术后1个月儿童供肾组eGFR明显低于成人供肾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两组eGFR无差异(P0.05)。儿童供肾组术后6个月及1年移植物存活率分别为93.80%和93.80%,而成人供肾组为98.20%和98.20%(P0.05);儿童供肾组移植肾eGFR、长径与术后时间呈正相关增长,观察期内儿童供肾组蛋白尿发生率与成人组相当,血尿发生率高于成人组。结论本组体重15kg的儿童DCD单侧供肾成人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功能(依据eGFR评价)与成人组相当,供肾长径及移植肾eGFR在术后3~6个月可增至成人水平,低体重儿童单侧供肾成人肾移植手术并发症率低,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8.
致敏肾移植患者体内预存抗H LA抗体的特异性及HLA配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致敏肾移植患者体内预存抗HLA抗体的特异性及其HLA配型。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监测136例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的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IgG型抗HLA抗体的水平及其特异性。应用抗HLAⅠ类单克隆抗体湿板进行供、受者HLAⅠ类抗原分型,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法进行供、受者HLAⅡ类基因分型,根据HLAⅠ类抗原交叉反应组(CREGs)配型标准和Ⅱ类抗原可接受性错配原则进行供、受者选配。结果136例中,104例存在抗HLAⅠ类IgG抗体,76例存在抗HLAⅡ类IgG抗体,44例同时存在抗HLAⅠ类和Ⅱ类IgG抗体。按照传统HLA抗原配型标准,136例中,供、受者HLA抗原无错配、1个抗原错配、2个抗原错配、3个抗原错配、4个抗原错配者分别为7例(5.1%)、26例(19.1%)、47例(34.6%)、39例(28.7%)和17例(12.5%);而按照CREGs配型标准,HLA抗原无错配、1个抗原错配、2个抗原错配、3个抗原错配者分别为31例(22.8%)、53例(39.0%)、36例(26.5%)和16例(11.7%),没有4个抗原错配者。按照CREGs配型原则,HLA抗原无错配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2个和3个抗原错配者(P〈0.05),其移植肾1、3、5年存活率明显高于2个和3个抗原错配者。结论根据CREGs配型标准能够显著提高供、受者的相配率;良好的HLA配型可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9.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影响肾移植受者的长期存活率[1,2].新一代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具有抗病毒作用强、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及临床耐药率低等优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间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肾移植后并发乙型肝炎1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致敏受者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致敏受者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2例术前致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群体反应抗体(PRA)水平、氨基酸残基配型、术后PRA水平升高及细胞因子基因型对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和结论:102例致敏肾移植受者术后随访期间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3例次,其中PRA水平、氨基酸残基相配程度、术后PRA水平升高、TNF-α高产量基因型和IL-10高产量基因型对移植肾的急性排斥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影响。术前综合评估这些因素,有利于制订合理的免疫抑制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