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ClinicalSignificanceofMultipleHypothalamic-PituitaryFunctionsAssessmentinPatientswithTurner'sSyndromeNINGCong(宁聪);WEIHong(魏虹)...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青霉素诱导大鼠癫痫发作中催产素对神经元代谢活动有关的持续性癫痫发作的标志-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2在武汉大学医学院生理实验室完成。取健康3月龄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青霉素致痫组与催产素处理组,每组6只。青霉素致痫组腹腔注射青霉素30万U;催产素处理组腹腔注射催产素20μg,30min后再腹腔注射青霉素30万U;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动物均于给药24h后用100g/L氨基甲酸乙酯(1g/kg)腹腔注射麻醉,断头取脑,切取冠状脑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青霉素诱导大鼠癫痫发作及催产素干预后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内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每只动物脑切片标本抽取3张,每张切片随机选取5个高倍镜视野(SP×200),测定每个视野下阳性反应的吸光度。以每只动物脑切片标本15个视野的平均吸光度为该例的测量值。结果:1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给予青霉素后10min左右出现不同程度的癫痫发作症状。表现为不动、凝视、蹲伏、湿狗样抖等。②对照组大脑皮质和海马神经元胞内偶见散在分布的棕黄色颗粒,热休克蛋白70表达弱;青霉素致痫组大脑皮质和海马神经元胞内出现密集的深棕黄色颗粒,热休克蛋白70表达呈强阳性;催产素处理组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胞内出现密集的棕黄色颗粒,热休克蛋白70表达呈阳性,但表达量较见青霉素致痫组减少。③青霉素致痫组热休克蛋白70阳性神经元的平均吸光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眼(0.6652±0.0261),(0.1030±0.0040),t=-51.158,P<0.001演鸦催产素处理组降为(0.5692±0.0645),与青霉素致痫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092,P<0.05)。结论:在癫痫发作过程中,预先用催产素可通过抑制热休克蛋白质70的合成而降低大脑皮质与海马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3.
《医学心理学》教学与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关,已经成为医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在《医学心理学》的教学中结合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性强,受益面广,实践证明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314例肝硬化患者病历资料,其中合并PVT者33例,未合并PVT者281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因、血常规、生化学指标、凝血功能、门静脉主干内径宽度、门静脉流速及Child-Pugh评分。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计算AUC以评判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PVT和未合并PVT患者的血小板分别为(70.42±28.96)×10~9/L、(85.61±33.24)×10~9/L,血浆抗凝血酶-Ⅲ分别为(49.39±17.33)%、(57.31±18.27)%,门静脉流速分别为(12.67±1.19)cm/s、(14.40±1.36)cm/s,D-二聚体分别为(2.09±1.98)mg/L、(0.95±0.52)mg/L,Child-Pugh评分分别为(9.67±1.11)、(8.77±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凝血酶-Ⅲ(OR=0.956,P=0.009)、D-二聚体(OR=6.351,P0.01)、门静脉流速(OR=0.301,P0.01)、Child-Pugh评分(OR=2.486,P0.01)是肝硬化患者发生PVT的重要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4个因素的AUC分别为0.629、0.786、0.842、0.722。结论门静脉流速减慢、高Child-Pugh评分、高D-二聚体水平、低抗凝血酶-Ⅲ是肝硬化患者PV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儿 6 3例 ,随机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每天 3mg/kg服用 ,同时给予西利宾胺片和甘草甜素片护肝治疗 ,疗程 2年 ,追踪观察 1年。对照组仅给予西利宾胺片及甘草甜素片 ,剂量疗程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血肌酐、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及血肌酐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两组患儿的ALT复常率分别是 94 3%和 5 3 6 % (P <0 0 1) ;HBVDNA阴转率分别是 88 6 %和 3 6 % (P <0 0 1) ;HBeAg的阴转率分别是 5 4 3%和 3 6 % (P <0 0 1) ;抗HBe阳转率分别是 4 8 6 %和 3 6 % (P <0 0 1) ,停药 1年时 ,两组患儿的ALT复常率分别是 74 3%和 4 2 9% (P <0 0 5 ) ,HBVDNA阴转率分别是 4 5 7%和 3 6 % (P <0 0 1) ,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是 4 5 7%和 3 6 % (P <0 0 1)。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6.
Cyclins/DNA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yclins/DNA双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有丝分裂原刺激后的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细胞增殖(特别是G1期细胞增殖),同时与Ki-67/DNA双参数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yclins/DNA法比Ki-67/DNA法早20h发现增殖的淋巴细胞,有丝分裂原刺激后48h,Cyclins/DNA法又比Ki-67/DNA法多检出20%的增殖淋巴细胞。结论:Cyclins/DNA双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具可行性、实用性、科学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107.
可乐定促生长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愈来愈多的研究证明,神经调节在生长激素(GH)的分泌中起着主导作用,部分身材矮小患儿系下丘脑神经介质调节失常导致垂体生长激素分泌障碍的结果.可乐定是一种α-肾上腺能受体兴奋剂,它可以通过促使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分泌使生长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身材矮小患儿的生长,可乐定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川芎茶调散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小鼠多巴胺(DA)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抗氧化角度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5月龄的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川芎茶调散高、中、低(75,50,25 g·kg~(-1)生药量)3个剂量组、模型组.每组8只动物.观察爬杆实验测试行为学改变,HPLC检测小鼠纹状体中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小鼠黑质中TH阳性细胞数,荧光比色检测黑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高、中、低剂量川芎茶调散对帕金森氏病(PD)小鼠的行为损害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0.01);川芎茶凋散高剂量组小鼠纹状体中DA含量及TH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均P<0.05);川芎茶调散中、高剂量组相对于模型组,SOD活力显著增高(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可明显改善MPTP所致的小鼠PD模型的运动障碍,同时能对MPTP引起的DA神经元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川芎茶调散对DA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较强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9.
1 患者 ,男 ,42岁。因乏力、腹胀 5月以“慢性肝炎”收入院。患者近 5月来自觉疲乏无力、腹胀不适 ,食欲正常 ,在外院查肝功能异常 ,诊断为“慢性肝炎” ,予肝太乐等保肝治疗 ,肝功能无好转 ,经介绍前来我院求诊。既往有长期酗酒史 ,无输血、肝炎史。入院体检 :体温 36 .7℃ ,P78次 /分 ,BP16 / 11kPa ,体胖 ,营养好 ,全身皮肤色素沉着 ,尤以面部、前臂伸侧、手背最为明显 ,巩膜中度黄染 ,无蜘蛛痣 ,双手肝掌 ,四肢末端皮肤散在分布白色斑点 ,男性乳房发育 ,心肺 (- ) ,腹部饱满 ,肝上界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肝右肋下 3cm ,剑突下 …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分析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甲损害情况及其与银屑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1年9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的31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甲损害情况和特点,甲损害发生与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及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结果 31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中,156例(49.5%)有甲损害,其中甲凹点(57.7%)最常见,甲床角化过度(37.8%)、甲纵脊(34.0%)、甲剥离(28.2%)较为常见,而油甲(12.8%)及甲营养不良(3.8%)则相对较少。与无甲损害的患者相比,有甲损害的患者病程长(> 10年)且病情重(PASI > 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234、14.200,均P < 0.01),且有甲损害者PASI评分(中位数为9.10,P25、P75为3.88、18.38)明显高于无甲损害者[4.35(2.50,11.28)](W = 21350.50,P < 0.001)。有甲损害者头皮、上肢、躯干及下肢皮损面积大于无甲损害者(W = 21744.0、23135.0、22743.5、22797.0,均P < 0.01),且甲损害与头皮皮损面积有相关性(Pearson列联系数rc c = 0.224,P = 0.01)。有甲损害者中代谢综合征的伴发比例(9.0%,13/145)与无甲损害者(6.5%,10/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643,P = 0.423)。但银屑病甲损害与性别、银屑病家族史、发病早晚及实验室指标、代谢指标、BMI等无明显关联。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甲损害常见,与病程长短、疾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