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260篇
预防医学   69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观察大鼠雪旺细胞系RSC96细胞条件培养液(RSC96-CM)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粘附法从胚胎15d的SD大鼠脊髓分离OPCs,应用BrdU掺入实验检测OPCs的增殖,应用RT-PCR技术检测PDGF-AA和bFGF在RSC96细胞的表达,应用ELISA技术检测RSC96-CM中PDGF-AA和bFGF蛋白的浓度,以特异性抑制剂阻断观察PDGF-AA和bFGF在RSC96-CM诱导OPCs增殖中的作用,以特异性抑制剂观察ERK和JNK信号途径在RSC96-CM诱导OPCs增殖中的作用.结果 不同浓度的RSC96-CM培养的OPCs,其BrdU+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在含50% RSC96-CM的培养液中培养的OPCs的BrdU+细胞的比例达高峰.RT-PCR证实RSC96细胞显著表达PDGF-AA和bFGF的mRNAs,ELISA结果发现,RSC96-CM中PDGF-AA和bFGF的蛋白浓度分别是我们前期报道的B104CM中PDGF-AA和bFGF的蛋白水平的0.87倍和0.92倍.PDGFR的特异性抑制剂AG1295和bFGFR特异性抑制剂PD173074均显著降低RSC96-CM诱导的OPCs增殖;此外,Erkl/2特异性抑制剂U0126和JNK特异性抑制SP600125的预孵也显著降低RSC96-CM诱导的BrdU+ OPCs的比例(P<0.01).结论 RSC96-CM显著诱导OPCs的增殖,其通过RSC96分泌的PDGF-AA和bFGF激活Erkl/2和JNK信号途径而发挥作用;RSC96-CM也可以作为OPCs常规培养的扩增剂.  相似文献   
102.
<正> 国内外学者报道,城市少年儿童年天约有90%时间在室内渡过,其中在居室内的时间长达16小时,占67%。因此室内空气质量对少年儿童健康的影响甚为重要。现有资料表明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更为严重,其主要污染源是家庭燃料的燃烧和吸烟时所排出的烟气,国外研究表明,少年儿童被动吸烟可导致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高,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我们于1987年6月对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扩增基因PCI结构域2(PCID2)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细胞周期进程和增殖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纳入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PCID2的表达差异;统计学分析PCID2表达水平对胃癌进展及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采用GO富集分析预测PCID2参与胃癌恶性进展的可能作用途径;体外采用慢病毒转染特异性敲低和过表达胃癌细胞系(MGC-803)中PCID2表达,并分析其对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进一步通过裸鼠移植瘤模型进行在体验证;最后通过组织样本分析结合体内外研究,分析PCID2影响胃癌细胞的分子机制。结果 相较于癌旁组织,PCID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P<0.01);胃癌组织中PCID2表达水平与外周血中CA19-9及CEA水平呈正相关(P<0.001);以胃癌组织中PCID2相对表达水平(IOD值)的中位数(3.085)为界,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PCID2高表达组(n=50)和PCID2低表达组(n=50),PCID2高表达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PCID2低表达组(P<0.00...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光氧化反应处理后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外观形态、组织稳定性及流体物理性能的特征。方法:取新鲜牛颈静脉带瓣管道24根,分为光氧化处理组、戊二醛处理组及新鲜对照组。分别观察和测量各组处理前后的管壁的厚度、管腔外径及各组管道瓣膜的抗返流功能的变化,测定处理前后的组织含水量、热皱缩温度、最大应力,并作各组的组织蛋白提取分析以了解组织稳定性。结果:光氧化组与对照组相比管壁厚度、管腔外径、瓣膜抗返流功能、组织含水量及热皱缩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戊二醛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氧化组最大应力大于对照组,低于戊二醛组。光氧化组和戊二醛组的组织蛋白提取量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光氧化方法处理后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能较好地保持原有的管壁及瓣膜结构的完整性,并可提高组织的稳定性和组织的断裂强度。  相似文献   
105.
为探讨原发性肝癌的糖代谢表现形式,分析了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于空腹及服糖后30、120、180min时血糖、血清胰岛素和C肽的测定结果,并选择10例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空腹至180min时的血糖、胰岛素与C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在120min时(P<0.01).提示原发性肝癌患者存在糖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糖耐量异常.  相似文献   
106.
刘昀华  朱宏涛  胡建国 《重庆医学》2023,(16):2535-2539
宫腔粘连(IUA)是多种因素导致子宫内膜损伤从而使子宫内膜纤维化的一种疾病,其容易导致女性闭经、不孕,严重危害女性的生殖功能和生理健康。子宫腔操作史是IUA的主要病因,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IUA的临床病因和组织病因,其分子学发病机制仍有待研究。现有治疗方式对中重度IUA疗效有限,复发率较高,因此探索发病机制,进而制订靶向治疗方案是一种可行方向。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对IUA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定的阐述,以期为宫腔粘连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小夹板和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本组病例96例随机分为小夹板组合石膏组,比较两组的固定总费用,固定重量,愈合时间,医师耗时,比较疗效。结果小夹板组较石膏组固定总费用少、医师耗时少、固定质量轻,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疗效统计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小夹板与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能达到治疗目的,,小夹板固定因其取材方便,简单易行;一般不需固定上下关节,便于早期功能锻炼;利用功能锻炼时肌肉的收缩力、夹板和压垫的压力,可有一定程度的逐渐纠正侧方移位的作用。而且固定总费用少、医师耗时少、固定质量轻,材质可回收重复利用,有利于环保节能,医患乐于接受,有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评估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载量与血清免疫和生化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14例乙肝患者血清, 分别用荧光定量PCR法、化学发光法和速率法检测血清中的HBV-DNA、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分析各标志物之间的关系。结果: 214例中, HBV-DNA阳性率为57.48%;HBeAg阳性率为28.04%。HBV-DNA载量与HBsAg和ALT水平均无相关关系(P>0.05), 但与HBeAg水平密切相关(P<0.01), HBV-DNA阳性组的HBeAg和ALT水平均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P<0.01)。结论: HBV-DNA载量与HBeAg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与HBsAg和ALT水平无相关性, HBsAg水平作为HBV-DNA的替代方法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9.
为了解水泥厂的职业病危害状况,加强水泥生产行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制订综合防治措施,保护工人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对某水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历年职业病发病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比较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单纯主动脉瓣狭窄及其他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疗效的差异,探讨提高心脏瓣膜病IABP治疗效果的可行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9年1月本科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法行IABP治疗.其中单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10例,其他瓣膜病患者11例,比较2组IABP治疗的成功率.因低心排综合征致无法脱离体外循环术中紧急置入IABP 10例,其余11例均为术后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紧急置入,比较2组IABP治疗的成功率.结果 21例换瓣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患者IABP治疗成功11例.IABP对单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及其他心脏瓣膜病患者换瓣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0.0%(9/10)和18.2%(2/1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术中和术后IABP置入的成功率分别为80.0%(8/10)和27.3%(3/11),术中IABP置入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术后(P<0.05).结论 针对性地尽早应用IABP有望提高其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