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该研究通过构建EA.hy926细胞心肌缺血模型,对比2个开心散类方(补心汤和定志小丸)3个剂量组(500、200、100μg·mL-1)对EA.hy926细胞活力的影响。而后基于TCMSP、TCMID、SYMMAP、STRING等公共数据库和KEGG通路分析等网络药理学基本方法,初步寻找开心散优效类方补心汤发挥心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在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缺血模型上,进行补心汤药效学再评价,并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 WB)法测定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 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体外模型筛选研究发现,开心散不同配伍的2个类方中,补心汤显著提高缺血后EA.hy926细胞的活力,且效果优于定志小丸。网络药理学分析预测该方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心脏保护作用。动物实验验证研究中确证,补心汤治疗后模型大鼠心脏超声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和短轴收缩率(f...  相似文献   
32.
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卒中的临床表现除有各种躯体症状外,还伴有情感障碍,其中以抑郁状态较为多见,常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有资料表明,卒中后抑郁的存在常常可以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多在30%~50%不等[1]。为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神经功能缺损及康复之间的关系,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34.
藿香正气散功效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保和丸功效为消食和胃以治疗一切食积.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运化能力弱,从而易出现各种疾病.应用藿香正气散合保和丸加减治疗多种儿科常见病如腹痛、呕吐、泄泻,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辨证论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35.
胡园 《海军医学杂志》2013,34(3):208-209
输液反应是临床输液治疗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也是门诊医护人员常常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如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能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1].我院自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发生33例门诊输液反应,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的患者,共发生输液反应3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12 ~ 82岁.原发病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肺部感染、脑梗死等.患者均在开始输液后30min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输液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畏寒发热、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头痛、胸闷、呼吸困难,甚至血压下降、昏迷等.所有患者均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发生输液反应的情况:抗生素15例、中成药制剂10例、低分子右旋糖酐3例、扩血管药物2例、其他3例.  相似文献   
36.
近年来 ,多项研究证实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脑卒中形成和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引发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可直接影响微循环的血液流态和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本文对 6 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进行分组分析 ,以探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粘稠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 (RBC-A)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之间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 2 0 0 0年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 9例 ,其中男 44例 ,女 2 5例 ,年龄 37~ 77岁 ,平均 (6 1.6 9±7.16 )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2 4例 ,糖尿病史 18例 ,脑卒中病史 9例。 6 9例患者按…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对不同来源的蔓荆子、黄荆子、牡荆子,进行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建立基于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的快速、简便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4种生药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植物分类结果一致,可以据此进行鉴别;多个产地来源的单叶蔓荆子聚类分析结果与其地域、纬度分布及品质关系密切,可据此分为3个居群类型.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蔓荆子、黄荆子、牡荆子的鉴别,也可用于蔓荆子品质分析、种内变异研究.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中药苍耳子(FructusXanthii)中的化学成分;测定不同居群和不同品种苍耳属植物果实中的总酚酸含量以评价其品质。方法:运用各种层析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以绿原酸作对照,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酸的含量。结果:(1)从苍耳子中分离到6个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以及咖啡酸和阿魏酸;(2)从中国29个居群采集到的样品,总酚酸含量为0.31%~1.44%。在采集到2个品种及1个变种的苍耳属植物中,近无刺苍耳X.sibiricumvar.subinerme样品的总酚酸含量较其他两种都偏低。苍耳X.sibiricum样品中,从上海采集的3号苍耳子样品总酚酸含量最高,达1.44%,而从江西新建采集的12号样品含量最低,仅0.38%。结论:5O咖啡酰奎宁酸,1,4-二O咖啡酰奎宁酸和4,5二O咖啡酰奎宁酸是从苍耳属植物中首次分离获得。不同品种和不同居群苍耳子药材中,总酚酸含量的差异较为显著。若以总酚酸含量作为指标评价苍耳子药材的品质,则认为上海和福建三明产苍耳子为优质种群。  相似文献   
39.
不同偶联率绿原酸全抗原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偶联率人工抗原绿原酸-牛血清(CGA-BSA)的免疫原性,为确定绿原酸全抗原的致敏性研究提供技术和物质基础。方法:将不同数量的CGA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得不同偶联率的完全抗原后,用这些抗原免疫BALB/c小鼠和SD大鼠,制备抗血清,通过ELISA法检测其IgE抗体和组胺水平,并对不同偶联率的CGA-BSA进行被动皮肤过敏实验(PCA),测定其抗体效价。结果:CGA-BSA偶联率为20时所免疫的BALB/c小鼠产生的IgE和组胺抗体水平最高。PCA实验也证明偶联率为20的CGA-BSA致敏动物产生的IgE抗体滴度比其他偶联率的CGA-BSA致敏动物产生的IgE抗体滴度高,组胺含量也高于其他组。结论:CGA-BSA的偶联率为10~20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应用于绿原酸免疫原性的鉴定,其中以偶联率20的CGA-BSA免疫原性最好。  相似文献   
40.
背景 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由三酰甘油、胆固醇和多种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构成。由于载脂蛋白分离难度较大,鲜有研究关注VLDL中所含多种载脂蛋白共同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目的 使用改良沉淀浓缩法纯化脱脂极低密度脂蛋白(apolipoprotein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ApoVLDL)并评估ApoVLDL对EA.hy926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和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沉淀法去除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然后依次经超滤浓缩离心管浓缩和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得到VLDL,最后脱脂得到ApoVLDL,分别使用不同浓度(0μg/mL,50μg/mL,100μg/mL,200μg/mL)的ApoVLDL对EA.hy926内皮细胞进行孵育,以评估ApoVLDL对EA.hy926内皮细胞活力和黏附功能的影响。结果 ApoVLDL可以通过改良沉淀浓缩法得到,ApoVLDL粒径为(141.3±0.64) nm,多分散性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