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99篇
  免费   788篇
  国内免费   494篇
耳鼻咽喉   112篇
儿科学   145篇
妇产科学   73篇
基础医学   518篇
口腔科学   124篇
临床医学   2279篇
内科学   947篇
皮肤病学   87篇
神经病学   327篇
特种医学   4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篇
外科学   1092篇
综合类   3771篇
预防医学   1400篇
眼科学   251篇
药学   1731篇
  20篇
中国医学   1493篇
肿瘤学   404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358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235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378篇
  2014年   792篇
  2013年   703篇
  2012年   813篇
  2011年   771篇
  2010年   710篇
  2009年   761篇
  2008年   709篇
  2007年   757篇
  2006年   725篇
  2005年   639篇
  2004年   621篇
  2003年   552篇
  2002年   503篇
  2001年   462篇
  2000年   406篇
  1999年   328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233篇
  1996年   199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40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80篇
  1984年   50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54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小儿术后肠套叠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艳霞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8):1030-1031
我院近10年来共治疗术后肠套叠11例,现将其发病原因、套叠特点及临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褪黑素( melatonin , MLT )是否可通过信号调节激酶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ERK/MAPK )通路调控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 AS )模型兔动脉内皮细胞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 , MLCK )的表达。 方法 复制兔 AS 模型,分析血清中相关脂质成分的动态变化;γ -32P-ATP 掺入法测定模型兔主动脉的 MLCK 活性;动脉经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测动脉内膜 MLCK 的表达,伊红( HE )染色观察动脉壁的形态结构; Western blot 检测 AS 兔动脉组织 MLCK 的表达和 ERK 磷酸化水平。 结果 AS 兔模型复制成功,实验兔在高胆固醇( cholesterol , Cho )饮食 4 , 8 , 12 周后,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清中相关生化指标有逐渐增加趋势( <> P <0.05 );γ -32P-ATP 掺入法显示动脉组织中 MLCK 的活性呈逐渐增强趋势( <> P <0.05 ), Western blot 和免疫组化则显示动脉内皮细胞 MLCK 的表达、 ERK 磷酸化水平亦呈逐渐增强趋势, HE 染色显示主动脉内膜逐渐增厚,细胞间隙逐渐增大;而加喂 MLT 后,动脉组织 MLCK 的表达、 ERK 磷酸化水平及 MLCK 的活性和主动脉内膜通透性均有所下降,而泡沫细胞形成量逐渐增多,至高 Cho 饮食 12 周时则形成了明显的 AS 斑块,加喂 MLT 后,主动脉内膜病变则有一定程度减轻。 结论 MLT 可能通过 ERK/MAPK 通路下调模型兔动脉内皮细胞 MLCK 活性而减轻 AS 斑块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补脾除痹汤加服小剂量甲氨蝶呤(MTX)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方法 ,将120例患者用随机表按2:1比例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用自拟补脾除痹汤加服小剂量甲氨蝶呤(MTX)和柳氮磺吡啶(SASP);对照组40例,单纯用甲氨蝶呤(MTX)和柳氮磺胺吡啶(SASP)常规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改善率为97.5%,对照组总改善率为75.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药物副反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自拟补脾除痹汤加小剂量甲氨蝶呤和柳氮磺吡啶疗法在缓解症状、调节免疫反应、诱导病情缓解方面与MTX、SASP有协同作用,并能缩短起效时间,减少MTX、SASP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94.
我国停止生产和使用六六六农药已有数年,但由于其残效期长,环境中仍存在微量六六六。为了解湖南湘潭市郊区生产的蔬菜中六六六残留情况,我们于1986~1987两年内对郊区4个乡20个蔬菜品种进行了三次采样检验(1986年6月、1987年9月和12月),其中瓜菜11种,叶菜9种,共33个样品。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六六六含量,按国家标准0.2mg/kg评价结果。 33个样品中六六六平均含量为0.0057mg/kg,有28个检出六六六,检出率为84.85%,检出范围  相似文献   
995.
Fuchs角膜营养不良,仅据临床诊断与分析是不够的,要了解其发病机理,必须进行生化分析、组织学研究及病理生理试验。作者特对8例患者采用氨基酸色谱分析法测定其房水氨基酸含量,并与11例老年性白内障患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996.
病人宋××,男,38岁,住院号:85—72478入院前半年不明原因发热,体温波动在38~40℃,除伴有于咳外,余无不适,曾三次住某院内科诊治,因发热,使用抗炎、抗痨药物治疗无效,激素治疗体温可暂时下降,停药再出现高热。后因出现黄疸及肝功能异常而转我院传染科。  相似文献   
997.
病毒性肝炎、癌旁肝硬化和肝癌中bcl-2、c-myc及p63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肝癌、癌旁肝硬化及病毒性肝炎3种病变中c-myc,bcl-2基因蛋白和p63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对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c-myc,bcl-2和p63的表达.结果:c-myc,bcl-2蛋白和p63均可表达于胞质和胞核中,c-myc在3种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表达强度均无差异;bcl-2在3种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虽无差异,但在癌旁肝硬化中,其强阳性率高于肝癌与慢性病毒性肝炎,并在肝癌低分化组阳性表达呈降低趋势;p63阳性主要表达于癌旁肝硬化与肝癌中,并高于慢性病毒性肝炎;c-myc,bcl-2和p63在肝癌中阳性表达的相关性检验显示c-myc与bcl-2阳性率呈正相关(r-0.6742)。结论:c-myc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癌旁肝硬化及肝癌中的持续表达可引起肝细胞增殖和选择性的转化导致癌变。bcl-2的抗凋亡作用在肝癌形成早期并与c-myc具有协同作用。p63在肝癌形成早期可能起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998.
肖伶俐 《医药导报》2002,21(7):463-463
患儿 ,男 ,4岁零 2个月。发热、咳嗽 1d ,肌肉注射庆大霉素 (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 :0 2 0 3 0 1) 5万U后 2min左右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 ,经用肾上腺素及地塞米松针剂注射后症状缓解。体检 :T 3 9.1℃ ,P 14 0次·min 1 ,R 40次·min 1 ,神志清楚 ,呼吸急促 ,皮肤巩膜无黄染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 ,咽部充血 ,扁桃体I度肿大 ,轻度吸气性三凹征 ,双肺未闻及干湿音 ,心、腹无异常 ,白细胞计数 4.9× 10 9·L 1 ,N 0 .88,L0 .12 ,X线胸部透视及小便常规无异常 ,肾功能 :BUN 3 .3 4mmol·L 1 ,…  相似文献   
999.
肖春华  刘淑媛 《云南医药》2002,23(4):309-310
甲状腺疾病的超声声像图与其病理组织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对 66例 (77个肿块 )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疾病进行分析 ,探讨甲状腺肿块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关系 ,以期望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超声术前诊断符合率。资料与方法 病例来源于我院 1 997年 1月~2 0 0 0年 9月各类甲状腺手术的 66例住院患者 ,男 1 5例 ,女 5 1例 ,年龄 1 7~75岁 ,平均年龄 45 6岁。使用Acuson1 2 8xp/1 0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7MHz。常规探测甲状腺 ,详细记录肿块部位、数量、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彩色血流分布等情况 ,评…  相似文献   
1000.
血管内栓塞治疗15例假性动脉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回顾近十年来收治的15例假性动脉瘤,分析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15例病人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43.9岁(9-57岁)。外伤性9例,夹层所致4例,手术所致2例。颈内动脉11例,椎3例,颈外动脉1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合并假性动脉瘤4例。影像学特点清嵝不位于血管分叉处,形状不规则,瘤底部常用“小壶”影。全部病例均采用局麻下经股动脉或颈动脉Seldinger′s穿刺,在系统抗凝情况下栓塞动脉瘤。结果 15例假性动脉瘤中保留载瘤动脉4例。全部病例栓塞后动脉瘤均消失。半年后血管造影随访复查未见动态瘤复发。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有效而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